
作者:张芳
页数:240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11227259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我国城市小街区空间形态的重构和更新中,城市建成区实体要素受到多方面制约,城市规划由关注街区的土地利用发展为关注街道、道路等外部空间要素构建,以及一人为本的活力营建。立足数字化平台,可对复杂城市问题分层剖析;构建数字模型展示街区空间结构变化与街区活力之间的复杂作用机制,对街区形态、空间行为、区域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进行预判,展示街区要素调整前后的系统对比;最终针对不同性质的街区营造提出设计方法及政策建议,为城市街区重构、更新、活力激发提供新思路。
作者简介
张芳博士,副教授,硕导;法国ENSA Paris-Belleville访问学者。现任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江苏省土木学会城市设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建筑师学会青年建筑师分会委员,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项目“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与“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名城》《国际建筑学》《城市建筑与发展》编委。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2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出版专著《城市逆向规划建设:基于城市生长点形态与机制的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获亚洲建筑学会ISAIA杰出研究奖2项。拥有建筑学背景,长期关注城市形态、城市更新,关注城市局部与整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主张进行地区性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推进城市形态的有机有序生长。
目录
序
前言
1 街区
1.1 城市中的街区
1.1.1 街区的概念与意义
1.1.2 外部空间
1.2 街区相关研究动态
1.2.1 尺度反思:城市街区结构尺度演化及相关理论
1.2.2 结构探索:基于图底关系与结构主义相关理论
1.2.3 认知评价:外部空间相关的城市设计定量研究
1.2.4 新方法:微 新的研究与实践
1.3 活力营建
1.3.1 尺度重构引导
1.3.2 外部空间切入
1.3.3 数字化分析支撑
1.4 小结
2 营建引导
2.1 城市系统的“局部.整体”互动
2.1.1 亚历山大的城市系统与“基核”
2.1.2 神经网络学的“神经元”
2.1.3 城市针灸
2.1.4 城市触媒
2.1.5 织补城市
2.2 街区活力营建探索
2.2.1 完整性营建:完整街道理念的相关实践
2.2.2 开放性营建:巴黎马塞纳开放街区
2.2.3 生活性营建:邻里生活圈
2.3 认知评价:多元数据切入城市外部空间认知评价
2.3.1 互联网数据助力城市认知与评价
2.3.2 基于互联网数据的认知与评价思路
2.3.3 关键科学问题
2.3.4 方法与途径
2.4 量化分析:基于空间句法的“外部空间-街区”重构方法
2.4.1 空间句法量化分析的优势
2.4.2 关键科学问题
2.4.3 方法与途径
2.4.4 常见的城市认知评价途径与量化方法
2.5 小结
3 活力激发营建
3.1 城市街区的活力与认知
3.1.1 活力的概念
3.1.2 近现代城市研究对活力的认知与测度
3.1.3 活力评价思路与方法
3.1.4 量化分析引导“小而微”的活力营建
3.2 “空间.行为”互动:滨水街区活力评价与营建
3.2.1 影响因素与评价框架
3.2.2 滨水街区活力评价
3.2.3 比对与解读
3.2.4 针对性活力营建引导
3。3 “空间.文化”共构: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评价与营建
前言
1 街区
1.1 城市中的街区
1.1.1 街区的概念与意义
1.1.2 外部空间
1.2 街区相关研究动态
1.2.1 尺度反思:城市街区结构尺度演化及相关理论
1.2.2 结构探索:基于图底关系与结构主义相关理论
1.2.3 认知评价:外部空间相关的城市设计定量研究
1.2.4 新方法:微 新的研究与实践
1.3 活力营建
1.3.1 尺度重构引导
1.3.2 外部空间切入
1.3.3 数字化分析支撑
1.4 小结
2 营建引导
2.1 城市系统的“局部.整体”互动
2.1.1 亚历山大的城市系统与“基核”
2.1.2 神经网络学的“神经元”
2.1.3 城市针灸
2.1.4 城市触媒
2.1.5 织补城市
2.2 街区活力营建探索
2.2.1 完整性营建:完整街道理念的相关实践
2.2.2 开放性营建:巴黎马塞纳开放街区
2.2.3 生活性营建:邻里生活圈
2.3 认知评价:多元数据切入城市外部空间认知评价
2.3.1 互联网数据助力城市认知与评价
2.3.2 基于互联网数据的认知与评价思路
2.3.3 关键科学问题
2.3.4 方法与途径
2.4 量化分析:基于空间句法的“外部空间-街区”重构方法
2.4.1 空间句法量化分析的优势
2.4.2 关键科学问题
2.4.3 方法与途径
2.4.4 常见的城市认知评价途径与量化方法
2.5 小结
3 活力激发营建
3.1 城市街区的活力与认知
3.1.1 活力的概念
3.1.2 近现代城市研究对活力的认知与测度
3.1.3 活力评价思路与方法
3.1.4 量化分析引导“小而微”的活力营建
3.2 “空间.行为”互动:滨水街区活力评价与营建
3.2.1 影响因素与评价框架
3.2.2 滨水街区活力评价
3.2.3 比对与解读
3.2.4 针对性活力营建引导
3。3 “空间.文化”共构: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评价与营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