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第二版)(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精品教材·通识课系列)

封面

作者:林壬璇

页数:248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30030833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当前新的就业形势、政策及当代大学毕业生所面对的就业问题,紧密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进行编写。本书既立足于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又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构建就业的全程化知识和能力体系,特别突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全书从就业形势分析、求职技巧、职业适应、权益保护、自主创业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由点带面、循序渐进的阐述,多角度、全方位指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从而轻松踏上择业、就业到创业的绿色通道。

作者简介

林壬璇,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思政部负责人,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2002年开始任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兼就业教研室主任)、主持学校就业工作及就业课程课程建设工作,是广东省资源共享精品课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主持人、主讲教师。近年来发表论文十多篇;主持或参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课题二十多项;主编多本教材;主持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为广东省资源共享精品课程。

目录

第一章 就业形势与政策
第一节 洞察变迁的就业形势
第二节 了解就业流程与政策
第三节 就业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章 求职方法与材料准备
第一节 确定就业目标
第二节 获取就业信息
第三节 准备求职材料
第三章 面试礼仪、技巧与心理调适
第一节 面试礼仪
第二节 面试技巧
第三节 心理调适
第四章 职业适应与发展
第一节 做好角色转换
第二节 在职场中成长
第三节 成为优秀的职业人
第五章 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
第一节 培养创新思维
第二节 树立创业意识
第三节 争当创业弄潮儿
第六章 创业者与创业团队
第一节 认识创业者
第二节 创业团队的组建
第三节 培养创业者的素质
第七章 创业机会识别与创业风险评估
第一节 创业机会识别
第二节 大学生创业风险因素的分析
第三节 创业企业风险防范与控制
第八章 创业计划与路演展示
第一节 创业计划书构成
第二节 创业计划书撰写
第三节 创业项目路演展示
参考文献

节选

一、全球职业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全球各行各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挑战, “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科技变革正在各个维度重塑人类的认知和生活。新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 了人文社会的发展速度,导致人们的人文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新技术的革命浪潮 中无所适从,很多被证明行之有效的范式和秩序正在被颠覆。知识边界不断被突破,信 息的超饱和不断打破暂时达成平衡的局面。重塑岗位、零工经济、人工智能、数字化协 作等新的变革性话题不断涌现,职业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 (一) VUCA时代特征 VUCA一词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是 Volatility (易变性)、Uncertainty (不确定性)、Complexity (复杂性)、Ambiguity (模糊性)的缩写,高度概括了数字时 代商业世界所面临的现实的一一 “剧变”。技术创新的时代,互联网技术迭代一浪接一 浪,从20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发展到近年来的移动互联网,又到了现在的智慧互联。 在技术的推动下,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彼此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商业组织与个人更容易发现自己处于矛盾之中。人们容易根据已有的认知判断,以过去来推测未来,结果 往往令人大跌眼镜。“蝴蝶效应”越发明显,“黑天鹅”事件不断涌现。影响事物发展的 变数逐渐增加,不可控因素也随之增多。如摩拜单车的风行带来自行车制造业出乎意料 的订单剧增。组织机构甚至个人面对的外部边界变得复杂。过去企业面临的外部边界相 对简单,就是生产商、供应商和客户,现在面临的外部边界不仅是本行业的利益相关者, 还有跨行业的竞争对手。例如:微信动了移动、联通的奶酪,阿里巴巴分了银行的一杯 羹……外部环境日益变得更加复杂。几十年前的许多 “电子宠儿”早已变成 “电子文 物”。“剧变”时代的创新,让旧价值瞬间清零,一个事物从新兴到过时的速度正在加快。 新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便捷,另一方面取代了不少人类工作岗位。 如何优化人力资源开发和配置,进一步完善自身职场价值,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未来 职场中必须攻克的难题。 (二) 把握社会发展趋势 1.社会组织作用增大 通信与交通运输手段的进步,使地球日益 “缩小”。面对全球人口爆炸、大气污染等 挑战,各国政府控制事件的难度明显增加。与此同时,跨国公司等社会组织将在21世纪 处理社会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 “知识经济”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知识经济”是在充分知识化的社会中发展的经济。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内 生变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动态变化中对经济产出和其他变量发生影响,这就要 求人们分析经济过程和结果、组织管理活动时,通过知本管理为企业实现知识共享寻求 新途径―――知本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在国际范围内统一运作。经济全球化的标志之一就是世界统一 大市场的形成。高科技武装的通信、低廉的运输成本、无国界的自由贸易正在把整个世 界融合成一个统一的市场。可口可乐、好莱坞大片、麦当劳、肯德基、Windows都是全 球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反映。 4.高科技成为关系国家命运的关键技术 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分类,当今高科技可以分为八大类: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 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 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和管理 (软科学)科学技术。高科技成为关系国家命运的关 键技术。 5.信息技术与网络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们可以在银行主页上获得有关账户的信息。人们能够深入查看账户和付款历史。 如果对账单有疑问,那么只需发一封电子邮件或打电话咨询等即可。销售商也可以通过 在网上的账单页面推销其产品和服务。现在,在网上获取信息、学习、娱乐和通信已成 为一种习惯,这跟人们在以前拿起电话与别人交流或从产品目录上订购货物一样自然。 6.消费趋于个性化 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米歇尔服装店利用 AS/400商用计算机系统为每一位顾客服务。《华尔街日报》等已在电子版上推出 “个人化报纸”,根据个人喜爱的新闻项目、题材、 企业、基金种类等设计,打开电脑就可读到一份专为个人设计的报纸。先进技术的应用, 使得大规模地按消费者个人要求进行各种消费品的生产成为可能,而消费者自身素质和 消费水平的提高,也使追求个性化成为时尚潮流。 7.科技娱乐成为时尚 娱乐一词是使人快乐、消遣的意思。追求快乐是人们特有的需求,但在社会贫穷、 物资匮乏的年代,娱乐只是大多数人的一种奢望。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普遍的娱乐的 可能,科技则使娱乐精彩起来。有人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民娱乐的时代,娱乐已经成 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娱乐不仅使人快乐,而且具有了社会、文化、经济等多重含义。随 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特别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 娱乐活动产生了根本性的飞跃。未来的娱乐将借助科技的力量而具有不可思议的魅力。 《财富》杂志预测说,科技娱乐将在21世纪独领风骚。 8.环境问题愈加突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 全球变暖,地球平均气温突破最高值;风暴、洪水、热带森林大火对环境造成破坏, 濒危物种不断增加……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困扰着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有科研人员称, 这一趋势如果得不到控制,将会出现环境难民。对此,世界范围内正在采用最佳环境技 术,率先在能源和农业领域使用;人们利用再生能源,清理核废物,保存热带雨林,大 规模植树等。21世纪是人类为解决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付出更多努力的世纪。 (三) 未来职业发展态势 1.职业的技术含量增加,体力劳动逐渐脑力化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单纯的体力劳动或者机械操 作已经被机器所替代。富士康已经开始实施 “百万机器人计划”,这一计划使得企业大量 的工作由机器替代。《全新思维》一书提到一个观点:世界已经从过去高理性时代,进入 一个高感性和高概念的时代,各种职业需要更多受过良好教育、掌握最新技术的劳动者, 脑力工作将逐渐增加,呈现体力劳动脑力化的倾向。 2.职业选择、工作方式多样性 时代变迁越来越快,社会分工不断精细化,互联网和物流的发达给所有二三线城市一 个重新崛起的机会,职业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驱使人们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不断更新, 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追求自主的青年、追求精专的手艺人以及追求意义感的社会企业。 3.职业要求由单一技能向跨专业、复合型转化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新设备的出现,行业不断跨界,领域不断变化,职业或职位对就 业者的要求逐渐增强,不仅需要就业者具备某一方面的技能,还需要就业者用自己的能 力和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合作,成为跨专业、复合型人才,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4.数字科技、消费升级催生大量新职业 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双升级,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 新兴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在加快传统服务业数字化升级改造的同时,数字科技还为新兴 职业的涌现提供了客观基础,多样化、个性化消费新需求也衍生了多元的垂直细分新兴 职业。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13个新职业,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电子竞技运 营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员等。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第二版)(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精品教材·通识课系列)》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95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