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20世界前期中国民生哲学思潮研究

封面

作者:程潮 张金兰

页数:40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01024806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20世纪前期中国民生哲学思潮(以下简称近代民生哲学思潮),是指20世纪2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学者(主要是右派人物)通过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及其哲学思想的诠释与发挥,构建了各种民生哲学体系,用以抗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影响。本书是作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前期中国民生哲学思潮研究”(17BZX056)的结项成果;作者将20世纪前期中国民生哲学思潮置于时代的历史大背景之下,运用纵向与横向、个案与综合、宏观与微观、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文献学、考据学、现代解释学的方法,在定界“民生”、“民生哲学”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展开对近代民生哲学思潮的演变历程、民生哲学理论结构、主要流派、核心命题、特点的考察、梳理和探讨,并采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对近代民生哲学思潮进行当代反思和评判,是一部迄今为止对20世纪前期民生哲学最为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论著。

作者简介

程潮,1963生,安徽枞阳人。哲学博士。现为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教授。1987年获安徽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安徽大学中国哲学史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获中山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先后在安庆师范大学、嘉应学院、广州大学任教。2006-2011年,任广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兼任广州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新时代广州理论宣讲团成员、广东省儒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中国传统民生思想等领域研究。目前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规划项目3项;出版《儒家内圣外王之道通论》、《中国古代民生思想研究》、《湛若水的民生思想》等专著6部,并在《学术月刊》、《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近代民生哲学对民生的诠释(一)——民生含义的综合分析
第一节 孙中山界定“民生”概念的歧义性
第二节 民生含义面面观
第三节 民生内容面面观
第二章 近代民生哲学对民生的诠释(二)——民生四义关系的诸种解读
第一节 民生四义并列说
第二节 民生四义总分说
第三节 民生四义何主何从
第三章 近代民生哲学的历史发展(一)——民生哲学文本的诞生(1894—1925)
第一节 孙中山的民生哲学文本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民生哲学文本产生的思想渊源
第三节 民生哲学文本的开放性与歧义性
第四章 近代民生哲学的历史发展(二)——民生哲学与民生史观概念的提出与影响(1925—1928)
第一节 戴季陶的思想立场与政治立场的转变
第二节 “民生哲学”与“民生史观”概念的最早提出者
第三节 从戴季陶的论著中反映其民生哲学的构建历程
第四节 “民生哲学”与“民生史观”概念和理论提出后的反响
第五章 近代民生哲学的历史发展(三)——国共分裂后民生史观的大讨论(1928—1933)
第一节 民生史观大讨论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以民生史观为中心的哲学大讨论
第三节 民生史观的性质之争
第六章 近代民生哲学的历史发展(四)——唯生论的突起(1933—1939)
第一节 唯生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唯生论的建构历程
第三节 陈立夫唯生论的折中性及其历史影响
第七章 近代民生哲学的历史发展(五)——三民主义哲学的收官(1939—1949)
第一节 三民主义哲学兴起的时代背景与形成过程
第二节 三民主义哲学语境下的哲学流派与命题论证
第三节 民生哲学在中国大陆的终结
第八章 近代民生哲学派别的划分标准
第一节 民生哲学诞生前的哲学派别划分标准
第二节 民生哲学诞生后的哲学派别划分标准
第九章 近代民生哲学的理论结构
第一节 民生哲学理论结构设计的可选择模式
第二节 民生哲学理论结构设计的多重宏观视角
第三节 民生哲学理论内容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20世界前期中国民生哲学思潮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9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