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笛
页数:608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178481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外国小说发展史系列丛书”卷四。本丛书以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叙事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为论述范围(从小说的标志性起源到2010年),系统地阐述国别文学或地区文学中小说发展的历史过程、重点作家的创作思想、重点作品的具体分析。本卷共分为“俄罗斯小说的源头与雏形”“俄罗斯小说的成型”“俄罗斯小说艺术的辉煌”“俄罗斯小说艺术的现代转型”“俄罗斯小说的当代探索与文化转向”五编,把俄罗斯的小说发展的过去与
作者简介
吴笛,文学博士,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会长、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会长、浙江省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等职。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研究与翻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等多种外国文学类项目的研究,著有《英国玄学派诗歌研究》等10多种学术专著、《苔丝》等30多部外国文学经典译著,以及《普希金全集》等50多部外国文学类主编著作。
本书特色
笔者力求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呈现,避免主观臆想,以世界小说艺术发展的整体思维,看待俄罗斯小说艺术的发展;同时,客观揭示包括宗教思想在内的俄罗斯小说的思想意蕴,以世界文学的小说艺术发展史的整体格局审视俄罗斯小说的发展,并且注意充分汲取俄罗斯小说研究领域的各家营养,力求厘清俄罗斯小说艺术发展的全貌,探索俄罗斯小说的精神和艺术特质以及对世界小说艺术发展所做出的独特贡献。
目录
第一编 俄罗斯小说的源头与雏形
第一章 基辅罗斯时期小说的源头
第一节 基辅罗斯的形成与文学的起始
第二节 基辅罗斯时期的小说
第二章 13-15世纪小说艺术的雏形
第一节 13-15世纪小说概述
第二节 《拔都侵袭梁赞的故事》
第三节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传》
第三章 16-17世纪:小说创作题材的转向
第一节 16-17世纪小说创作概述
第二节 “世俗小说”的出现
第三节 “讽刺小说”的萌芽
第二编 俄罗斯小说的成型
第四章 18世纪小说的成型
第一节 18世纪小说创作概论
第二节 《瓦西里·柯辽茨基的故事》
第三节 拉吉舍夫的纪实小说
第五章 卡拉姆津与感伤主义小说
第一节 感伤主义小说的代表
第二节 《可怜的丽莎》
第六章 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期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期小说创作概论
第二节 伊兹梅洛夫
第三节 纳列日内
第四节 别斯图热夫
第三编 俄罗斯小说艺术的辉煌
第七章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小说创作概论
第二节 莱蒙托夫
第三节 赫尔岑
第八章 普希金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概论:短暂的生命历程,辉煌的艺术成就
第二节 《别尔金小说集》
第三节 诗体长篇小说的独特创新
第四节 《上尉的女儿》
第九章 果戈理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俄国“自然派”的奠基人
第二节 《外套》及其他中短篇小说
第三节 《死魂灵》
第十章 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小说创作概论
第二节 冈察洛夫
第三节 屠格涅夫
第四节 皮谢姆斯基
第五节 车尔尼雪夫斯基
第十一章 19世纪后期小说创作
第一节 19世纪后期小说创作概论
第二节 萨尔蒂科夫一谢德林
第三节 列斯科夫
第四节 柯罗连科
第五节 契诃夫
第十二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概论
第二节 中短篇小说创作
第三节 长篇小说创作
第四节 《罪与罚》
第五节 《卡拉马佐夫兄弟》
第十三章 托尔斯泰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从贵族到平民
第二节 中短篇小说
第三节 《战争与和平》
第四节 《安娜·卡列尼娜》
第五节 《复活》
第四编 俄罗斯小说艺术的现代转型
第十四章 白银时代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白银时代小说创作概论
第二节 安德列耶夫
第三节 梅列日科夫斯基
第四节 别雷
第十五章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小说创作概论
第二节 扎米亚京
第三节 皮里尼亚克
第四节 布尔加科夫
第五节 奥斯特洛夫斯基
第十六章 高尔基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社会大学培养的著名作家
第二节 长篇小说《母亲》
第三节 《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第十七章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期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期的小说创作概论
第二节 阿·托尔斯泰
第三节 左琴科
第四节 普拉东诺夫
第五节 法捷耶夫
第六节 西蒙诺夫
第七节 波列沃依
第十八章 肖洛霍夫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肖洛霍夫小说创作概论
第二节 《一个人的遭遇》及其他中短篇小说
第三节 《静静的顿河》
第十九章 俄罗斯侨民小说
第一节 俄罗斯侨民小说概论
第二节 蒲宁的小说创作
第三节 什梅廖夫的小说创作
第四节 纳博科夫的小说创作
第五编 俄罗斯小说的当代探索与文化转向
第二十章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小说创作概论
第二节 “奥维奇金流派”与日常生活书写
第三节 列昂诺夫
第四节 爱伦堡
第五节 柯切托夫
第六节 田德里亚科夫
第七节 阿勃拉莫夫
第八节 格罗斯曼
第二十一章 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用诗歌谱写人生
第二节 中短篇小说创作
第三节 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
第二十二章 索尔仁尼琴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索尔仁尼琴小说创作概论
第二节 中短篇小说创作
第三节 《癌症楼》
第四节 《古拉格群岛》
第二十三章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小说创作概论
第二节 艾特玛托夫
第三节 邦达列夫
第四节 舒克申
第五节 拉斯普京
第六节 阿斯塔菲耶夫
第二十四章 苏联解体以来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苏联解体后小说创作概论
第二节 彼特鲁舍夫斯卡娅
第三节 乌利茨卡娅
第四节 索罗京
第五节 佩列文
结语
附录
一
节选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自近代社会以来,尤其是自18世纪以来,小说这种艺术形式,逐渐取代诗歌,成为最贴近生活、最能反映时代精神,而且流传最广、读者群最大的文学类型。小说这种文学类型,不仅源远流长,与人类文明的进程同步发展,而且以独到的形式,甚至直接的方式反映了生活,折射了时代精神,以顽强的生命力证实了自己的独特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俄罗斯文学也不例外,小说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和着生活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凝聚着俄罗斯民族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精神火花,记录着社会政治与民众生活的变迁。不同历史时期的俄罗斯小说家的优秀作品,抒写了俄罗斯民族的历史命运,刻画了俄罗斯人的性格特征,成为俄罗斯社会发展、民族革命和思想倾向的一面镜子,而且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以独有的艺术魅力和创作方法引领着世界文学的潮流和发展的方向,无疑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个宝贵的组成部分。尤其是19世纪的俄罗斯经典小说,以其独到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到的审美理念,以及卓越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俄罗斯小说的发展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也就是俄罗斯文学史所称的“基辅罗斯”时期。俄罗斯文学,最早的应推口头上流传的“圣诞歌”、“壮士歌”等民间作品,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文字记载,这些口头文学创作多半湮没于那些不可复现的年代。包括小说在内的古代俄罗斯文学的生成及其发展,是与俄罗斯国家的建立密切相关的,而且,也与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具有紧密的关联。所以,最早的文学作品中,都洋溢着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如最早的形成文字的文学成就——12世纪的《伊戈尔远征记》,就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精神及高昂的爱国主义热忱。这部描写抵御外敌侵略的英雄史诗,不仅是古代俄罗斯文学中最为卓越的成就,与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英国的《贝奥武夫》等一起,代表着中世纪英雄史诗的辉煌,而且也以其鲜明的叙事色彩,作用于俄罗斯叙事文学特别是小说这一类型的成型与友展。 自公元988年基辅大公定基督教(希腊东正教)为国教,从而使得俄罗斯民族文化以及俄罗斯文学得以产生起,直到17世纪为止,属于“古罗斯文学”发展阶段。在这长达八个世纪的漫长的时间里,由于传播途径的影响,古代俄罗斯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口头传播以及手抄本形式得以流传,所以,这一阶段的俄罗斯文学发展得较为缓慢,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理论,都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西欧国家。篇幅相对较长的小说这一艺术形式更是受到传播途径的影响,受众有限,发展缓慢。就文学理论而言,发展也是相对落后的,俄罗斯最早论述文学理论的著作,也是17世纪才得以出现。最早的重要理论著作是斯莫特里茨基所著的《语法》。该著作共由“正字法”、“词源学”、“句法”、“诗律学”等四个部分组成。该《语法》于1619年出版,其后在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地大范围流传。这一部《语法》与波洛茨基的《赞美诗集》等著作一起,被罗蒙诺索夫看成“通往博学的大门”。正是这部《语法》,对俄罗斯文学语言以及语法学产生了近两个世纪的影响。 正是由于俄罗斯文学在17世纪之前发展较为缓慢,加上俄罗斯本土的传播途径的限定,所以在当时未能产生享誉世界文坛的作家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 俄罗斯小说的发展源头可以追溯到基辅罗斯时期。在这一时期,小说的生成要素和叙事成分主要体现在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和编年史《往年纪事》等作品中。 在13世纪至15世纪,由于统一的基辅罗斯不复存在,以及蒙古-鞑靼人的征服,统一的古代的俄罗斯文化受到了一定的摧残,甚至分裂成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各种不同的文化,但是,就俄罗斯文学而言,异族的入侵以及广大民众的反抗,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呈现了难能可贵的反抗异族侵略的主题以及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尤其是《拔都侵袭梁赞的故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传》等历史故事和“圣徒传”,在俄罗斯小说萌芽和成型的过程中,以及小说作品从韵文体形式朝散文体形式转型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圣徒传”在俄罗斯古代文学的体裁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P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