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光春主编
页数:490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2211706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红色地标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时期的产物,这些熠熠生辉的地标见证了一段段峥嵘岁月,承载一段段红色记忆,既是绵延不绝的革命记忆,更是一种历久弥新的红色精神。本书七个部分分别以“启航(石库门 )”“星火(井冈山 )”“燎原(瑞金 )”“转折(遵义 )”“圣地(延安 )”“指挥所(西柏坡 )”“日出东方(天安门 )”为主题,以时间为经,以地标为纬,向读者生动讲述发生在百余个红色地标上29年间的党史故事,以“地标中的中共革命史”阐释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如何从一个个地方走向胜利,走向新中国。以下为该书的内容介绍:
一、 启航 红色地标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时期的产物,这些熠熠生辉的地标见证了一段段峥嵘岁月,承载一段段红色记忆,既是绵延不绝的革命记忆,更是一种历久弥新的红色精神。本书七个部分分别以“启航(石库门 )”“星火(井冈山 )”“燎原(瑞金 )”“转折(遵义 )”“圣地(延安 )”“指挥所(西柏坡 )”“日出东方(天安门 )”为主题,以时间为经,以地标为纬,向读者生动讲述发生在百余个红色地标上29年间的党史故事,以“地标中的中共革命史”阐释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如何从一个个地方走向胜利,走向新中国。以下为该书的内容介绍:
一、 启航
1915年夏,数次东渡日本学习考察、寻求西方新学并有多年办报经验的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立志要办一种“只要十年八年的工夫,一定会发生很大影响”的杂志。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出版。1917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并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在北大任教,他们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倡导科学和民主,抨击封建文化。北大红楼也因此被李大钊誉为“黑暗中之灯塔”。五四运动前夕,以北大学生自发组织的新潮社社员为首的爱国学生,在红楼积极准备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红楼,也成为最初的起点。1921年6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并于李达、李汉俊建立联系,商谈建党事宜。经过酝酿和准备,在陈独秀的主持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10月,李大钊、张国焘、张申府3人在李大钊的办公室正式成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兴业路76号(原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一幢建于20世纪初的具有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开幕,并于浙江嘉兴南湖一游船上闭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星火
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和中共湖南省委一起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受挫。毛泽东果断地改变原有部署,下令各路起义部队停止进攻,退到浏阳文家市集中。9月19日,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把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10月上旬,毛泽东率领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北麓的宁冈县,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1万余人陆续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在宁冈砻市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井冈山根据地大力发展党组织,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巩固扩大红军力量,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建立湘赣边界工农政权,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第一个立足点。
三、燎原
面对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为保存革命实力,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红四军主力3600多人离开井冈山。1930年前后,各地党组织抓住国民党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发动农民开展游击战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红军和革命政权,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与此同时,军队如何建设的问题提了出来。古田会议探索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光辉道路,系统地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如何建设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根本性问题。1931年11月,在各根据地和红军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这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恐慌,先后发动五次大规模“围剿”。
四、转折
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最后一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红军被迫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在历时两年的长征中,红军血染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激战嘉陵江,爬雪山,过草地,攻克腊子口,血战独树镇……一次又一次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为了摆脱困境、统一思想,长征路上仅中共中央就召开了30多次会议,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通道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会理会议、两河口会议、毛儿盖会议等。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完成了从湘赣边界到陕北的战略转移。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标志着跨越十几个省、总行程达数万里的长征胜利结束。
五、圣地
1937年1月,中共中央机关迁驻延安,至1948年3月离开陕北,这里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首府,是指引中国革命方向、照耀中华民族前程的红星。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领导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和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党的七大及延安文艺座谈会等一系列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路线和策略,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六、指挥所
抗日战阵结束后,国民党军于1947年3月向延安发起大规模进攻。中共中央决定暂时撤离延安,依靠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与敌周旋。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来到西柏坡,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的指挥中心。在西柏坡的10个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
七、日出东方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出发,3月25日下午3时,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到达西苑机场,同各界代表一千多人,还有沈钧儒、郭沫若、李济深、黄炎培、马叙伦、傅作义等民主人士见面,并且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中共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后,先是暂驻香山,后来正式移驻中南海。1949年4月,中共中央派出和谈代表,与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和平谈判。4月20日,南京政府最后决定拒绝在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毛泽东和朱德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随即发起渡江战役,并分路继续向全国进军。到9月底,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获得了解放。1949年6月中旬,新政协筹备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6月30日,毛泽东在双清别墅写下《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阐明了将要诞生的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等基本问题。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像太阳一样从东方升起,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作者简介
本书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委原书记徐光春担任主编。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陈晋,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聂震宁等担任副主编。
本书特色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贵州省作为中国共产党“转折之地”,为回顾建党百年历史,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和彪炳史册的历史伟大业绩,贯彻落实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第一个百年目标”工作安排部署,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百年大党的红色地标》重点图书,旨在传承红色基因、牢记精神密码,在红色地标中致敬历史,在红色精神中接受洗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贵州人民出版社放眼全国,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特邀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在2022年 4 月隆重出版了这本以“一个地标一个精神”为原则,采用新颖的、象征性的意象来塑造红色地标上的党史读本——《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百年大党的红色地标》。
(一)独特的理论视角
为区别于市场上同类图书,本书决定采用史话写法,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通过人物、事件组成的历史故事通俗生动地叙述党史,传达党的伟大革命精神。上海、浙江、江西、贵州、陕西、河北、北京等是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革命到胜利的关键之地,留下并形成了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红色地标,选题重点围绕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发生过关键事件的地点,讲述大党的百年奋斗故事,并由此选择党的关键性、标志性地点,编辑出版《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百年大党的红色地标》图书。本书以同一层面的大地标作为章节标题,大地标涵盖的多个小地标作为二级标题,并在目录上进行相应体现,各章节标题暂定为:1.启航;2.星火;3.燎原;4.转折;5.圣地;6.指挥所;7.日出东方。每章节开篇总论明确指出大地标在党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承载的重要精神,正文围绕以上红色地标,链接相关党史事件、人物事迹,以党史逻辑来梳理红色地标,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的形式,真实生动、图文并茂地展示党组织带领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历经艰难困苦,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红色历史,呈现百年党史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追求。
(二)权威的创作团队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百年大党的红色地标》在完成选题编辑出版方案后,我社积极联系专家学者,组建本书编委会。2019年11月,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相关领导前往北京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商谈有关选题编写方案,研究选题框架和内容,并最终确定本书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委原省委书记徐光春主编;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陈晋,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刘金田,中央党校党史部第三教研室副主任、教授沈传亮担任副主编。作者团队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调研员史全伟、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毛胜、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王翠、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员戚义明共同执笔。相关组稿工作由史全伟负责,审稿工作由陈晋负责。
目录
第一章 启 航…………………………………………………………………… 001
总 论… ……………………………………………………………………… 002
上海福州路惠福里:《新青年》创刊 …………………………………… 005
北京五四大街29号(北大红楼):“黑暗中之灯塔” ………………… 010
北京赵家楼胡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014
上海长寿路东段两侧至苏州河一带(旧称“小沙渡”):中国工人阶级
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 019
义乌分水塘村:“真理的味道有点甜” ………………………………… 022
北京至天津途中:“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 026
上海南昌路100弄2号: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成立 …………………… 029
上海金陵东路279号:“做我们工人的喉舌,救我们工人的明星” …… 033
上海淮海中路567弄6号:培养青年干部的摇篮 ………………………… 038
法国蒙达尼:“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 041
上海市黄浦区自忠路225号:工人阶级第一次找到了自己的“娘家人” 044
北京长辛店大街祠堂口1号:“北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 ……………… 048
莫斯科大剧院: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亮相共产国际舞台 ……………… 053
上海太仓路127号:神秘的“北京大学师生暑期旅行团” ……………… 058
上海兴业路76号: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061
嘉兴南湖: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摇篮——南湖红船 ……………………… 064
结 语… ……………………………………………………………………… 068
第二章 星 火…………………………………………………………………… 071
总 论… ……………………………………………………………………… 072
南昌中山路洗马池: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074
武汉鄱阳街139号:“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 ………………… 080
铜鼓月形湾:前往铜鼓具体指挥秋收暴动途中的机智脱险 …………… 084
九江修水:第一次打出共产党的旗子 …………………………………… 090
文家市里仁学校:“我们这样一块小石头,一定要打烂蒋介石
那口大水缸” …………………………………………………………… 094
永新三湾: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 098
宁冈古城:“三山五岳联合起来总是大队伍” ………………………… 104
水口叶家祠:庄重的新党员入党仪式 …………………………………… 108
海丰红宫红场: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海陆丰苏维埃 ……………………………………………………… 112
茶陵城关镇前进村: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工农兵政权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 116
井冈山龙市:工农革命军“三大任务” ………………………………… 120
桂东沙田:正式颁布工农革命军“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 124
龙市龙江书院:“红军荟萃井冈山” …………………………………… 129
吉安永新:三下永新城,灵活运用游击战“十六字诀” ……………… 133
井冈山黄洋界哨口:黄洋界保卫战,人民战争的开端 ………………… 138
井冈山挑粮小道:“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 142
茅坪苍边村: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 ………………………………… 146
茅坪八角楼毛主席旧居:八角楼的灯光 ………………………………… 150
结 语… ……………………………………………………………………… 154
002目 录
第三章 燎 原…………………………………………………………………… 157
总 论… ……………………………………………………………………… 158
瑞金大柏地:“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 160
吉安东固:“此是东井冈,会师天下壮” ……………………………… 164
龙岩长汀:第一次穿正规军装 ………………………………………… 168
龙岩、上杭:“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 172
岳阳平江:开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 175
荆州洪湖:“洪湖革命靠贺龙,穷人从此把身翻!” ………………… 178
信阳光山新集镇:全国第二大苏区 ……………………………………… 182
左右江:“二十五岁领导了广西百色起义,建立了红七军,
从那时开始干军事这一行” ………………………………………… 186
延安子长瓦窑堡:陕甘革命根据地 ……………………………………… 190
上杭古田:建党建军的里程碑、军魂的奠基石 ………………………… 193
赣州寻乌:反对本本主义 ………………………………………………… 197
吉安:“十万工农下吉安” ……………………………………………… 202
上海云南路447号: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 ……………………………… 205
吉安永丰龙冈:“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 209
瑞金叶坪:“一苏大”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213
漳州:“出击求巩固,灭敌在此间” …………………………………… 217
上饶怀玉山:“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 ………………… 221
赣州于都:开启伟大的征程 ……………………………………………… 225
结 语… ……………………………………………………………………… 229
第四章 转 折 ………………………………………………………………… 231
总 论…………………………………………………………………………… 232
桂林全州、兴安: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 ……………………… 234
怀化通道:通道转兵 ……………………………………………………… 237
瓮安猴场:“伟大转折的前夜” ………………………………………… 240
瓮安江界河渡口:一九三五年第一个战斗 ……………………………… 243
遵义: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246
习水土城:“三大战役没有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啊!” 251
凉山会理:“你是娃娃,你懂得什么!” ……………………………… 255
甘孜泸定:飞夺泸定桥 …………………………………………………… 258
凉山彝海镇:刘伯承与小叶丹彝海结盟 ………………………………… 262
广元苍溪:激战嘉陵江 …………………………………………………… 266
雅安宝兴:“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 269
阿坝懋功:懋功会师 ……………………………………………………… 273
阿坝松潘毛儿盖:北上!北上! ………………………………………… 277
阿坝若尔盖草地:“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 280
甘南腊子口:攻克天险腊子口 …………………………………………… 284
南阳独树:血战独树镇 …………………………………………………… 287
延安吴起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 290
赣州油山:“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 293
白银会宁: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 ……………………………………… 297
结 语… ……………………………………………………………………… 301
第五章 圣 地…………………………………………………………………… 303
总 论… ……………………………………………………………………… 304
甘泉县下寺湾:“中央来了,今后一切事都好办了” ………………… 306
富县直罗镇:为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一个奠基礼 ………………… 309
子长县瓦窑堡: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 313
清涧县袁家沟:《沁园春·雪》诞生地 ………………………………… 317
延安志丹:红星照耀中国 ………………………………………………… 321
延安凤凰山:中共中央机关在延安的第一个驻地 ……………………… 325
延安洛川会议旧址:制定全面抗战的战略方针和政策 ………………… 330
延安桥儿沟:“决定中国之命运”的六届六中全会 …………………… 333
延安杨家岭:中共七大的重大历史性贡献 ……………………………… 337
延安枣园:延安的“中南海” …………………………………………… 342
004目 录
延安清凉山:红色延安的“新闻山” …………………………………… 347
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抗日根据地的模范 ……………………………… 351
陕甘宁边区银行旧址:延安时期的金融中心 …………………………… 354
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西北地区的最高领导机关 ……………………… 357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旧址:“边生产边学习,边战斗边学习” …… 361
延安陕北公学旧址:“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 …………………… 365
延安南泥湾:“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 …………… 369
结 语… ……………………………………………………………………… 373
第六章 指挥所…………………………………………………………………… 375
总 论… ……………………………………………………………………… 376
榆林清涧枣林沟:党中央坚持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 ……………… 378
榆林靖边小河村:提出对蒋介石的斗争计划 …………………………… 382
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旧址: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 386
榆林佳县神泉堡: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 390
榆林米脂县杨家沟:研究革命形势和主要任务 ………………………… 393
榆林吴堡县川口渡口:中共中央机关东渡黄河 ………………………… 397
阜平城南庄:“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400
西柏坡九月会议旧址:为夺取全国胜利作准备 ………………………… 403
西柏坡军委作战室:滴答滴答的电报声 ………………………………… 407
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旧址:描绘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 411
西柏坡五大书记旧居:启程进京“赶考” ……………………………… 415
结 语… ……………………………………………………………………… 420
第七章 日出东方………………………………………………………………… 423
总 论… ……………………………………………………………………… 424
前门箭楼:人民解放军和平接管北平 …………………………………… 426
西苑机场:中共中央进驻北平 …………………………………………… 430
六国饭店:和谈前的磋商 ………………………………………………… 433
中南海勤政殿:和谈的最后努力 ………………………………………… 437
香山:将革命进行到底 …………………………………………………… 441
颐和园:毛泽东诗话柳亚子 ……………………………………………… 445
朝阳门内“九爷府”:统一全国财经的指挥部 ………………………… 448
双清别墅:《论人民民主专政》的诞生 ………………………………… 452
中山公园中山堂:地方人民政权建设的示范 …………………………… 456
前门火车站:毛泽东亲自迎接宋庆龄 …………………………………… 460
天坛公园:毛泽东邀请“老上司”游园 ………………………………… 464
中南海菊香书屋:书香菊香伴伟人 ……………………………………… 468
中南海怀仁堂:新政协筹建新中国 ……………………………………… 471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475
天安门城楼: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 478
玉泉山休养所:缺席开国大典的任弼时 ………………………………… 482
中南海西花厅:新政府开始工作了 ……………………………………… 485
结 语… ……………………………………………………………………… 4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