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儿童行为密码:如何读懂孩子的心

封面

作者:宋洁著

页数:178页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7420112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儿童行为密码:如何读懂孩子的心》旨在帮助孩子的父母了解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技巧,用心理学的规律去调适孩子的行为,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针对孩子的心理需求、人际交往、自控能力、思维能力、自立能力等各个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为大家提供了教育孩子时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揭开了孩子行为背后潜藏的心理密码,揭示孩子令父母头痛的行为背后的儿童心理学,帮助父母理解孩子,和孩子做朋友,引导孩子正确进行情绪管理,充分认知自我,做一个开朗、乐观、充满正能量的小朋友。

本书特色

《儿童行为密码:如何读懂孩子的心》内容贴近现实生活,科学实用,书中收录的一些实例,极具参考价值,是家长了解孩子心理、塑造好孩子的不可多得的好帮手。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天才,而每位家长,都可能是培养天才的教育家。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孩子智力的开发和身体的成长,更应该关注孩子心理上的微妙变化,更应该知道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懂得的心理学,知道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它们。

目录

第一章 小行为大心理,揭开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真相
第一节 小孩子的“怪癖好”
孩子为什么爱扔玩具
孩子为什么总是说“不”
“人来疯”宝宝心里在想啥
偷东西的孩子就是贼吗
怎样剪断妈妈的“小尾巴”
孩子为什么离不开他的破枕头
比“网瘾”还可怕的“考试瘾”
孩子总是欺负同学怎么办
孩子得了“多动症”怎么办
第二节 孩子的这些行为要理解
孩子打人有原因
骂人的孩子不一定是坏孩子
我的孩子是个破坏王
孩子为什么故意“考砸”
孩子犯了错误总是狡辩怎么办
孩子遇到困难只会哭鼻子怎么办
孩子任性其实是一种心理需求
“为什么”没有错,回答有技巧
孩子有自慰行为时应怎么办
孩子是在自残吗

第二章 没有熊孩子,只有不懂孩子的家长
第一节 小小淘气包,各有各的淘
讨好成人的操纵型小淘气
幽默狡黠的谈判型小淘气
关注公平的辩论型小淘气
一心求胜的竞争型小淘气
刺激至上的冒险型小淘气
神秘敏感的消极型小淘气
第二节 专治淘气包:用对药才能见疗效
操纵型:针锋相对,秘密调查都不可取
谈判型:避免“以恶制恶”,重点关注行动
辩论型:解释自己的行为没必要,孩子只是需要关注
竞争型:不要争执或乞求,禁止拿别人作比较
冒险型:避免战战兢兢,事先提出条件让孩子遵守
消极型:不要做孩子的激励导师,让他去承担责任
第三节 扭转局面:让淘气的孩子服气
扭转不良情绪,你需要八个武器
让淘气包转变的五部曲
巩固转变成果,养成良好习惯

第三章 孩子厌学有原因,由“心”治疗学习困难症
第一节 谁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学习的催化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孩子识字越早越好吗
孩子厌学,妈妈怎么办
看似“没用”的书,也许最有用
第二节 巧用心理学,让学习更高效
为孩子营造最佳的读书氛围
多种感官齐动员,学习效率提上来
妈妈假装不知道,虚心向孩子“请教”
孩子为什么只记得开头和结尾
记忆有曲线,别忘捡起旧知识
第三节 适度减压,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要求从低到高,每天进步一点点
“第一名”不骄傲,“第十名”也很好
奖励要适当,否则可能毁前程
孩子遭遇学习低谷怎么办
给学习压力大的孩子做做情绪疏导
让自卑的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

第四章 情绪宜疏不宜堵,做好孩子的心灵导师
第一节 孩子有压力时,做好心理治疗师
及时去掉心理包袱,让孩子轻松前行
理解孩子,小孩也会“心累”
开心的父母才有快乐的孩子
改变不了事实,就改变“想法”
爱能让孩子从沮丧中重生
第二节 及时扑灭不正常的小火苗——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
恐惧症:生活是黑暗的
抑郁症:童年是灰色的
缄默症:沉默不语
感觉统合失调:都市儿童的流行病
孤独症:蚂蚁比小伙伴更有吸引力
怀疑癖:樱桃到底什么颜色的
强迫症:不断洗手的孩子
第三节 给孩子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
坏情绪,不疏导就可能会“决堤”
不给压力留任何储存空间
让孩子在涂画中发泄情绪
给孩子一个专属的宣泄空间
积极暗示,让孩子摆脱坏心理
运动,摆脱坏情绪的好办法

节选

  宋梅家的孩子9个月了,最近开始了一个新游戏——扔玩具,见什么扔什么,而且越扔越开心。只要东西拿到手上,他常常不遗余力地扔出去。宋梅以为是孩子不小心把玩具掉在地上的,于是就弯腰去把玩具给他捡起来,但是每次刚把玩具还给孩子,他又会用尽力气扔出去。这样反反复复好多次,宋梅这才发现原来是孩子在故意扔东西,于是就不再理他了。可是看到孩子眼泪汪汪地依旧用手指着地上的东西,宋梅只好又一次次地去把玩具捡起来给他。  很多9~10个月的孩子都会出现扔东西的情况,妈妈们总是苦不堪言。其实孩子喜欢扔东西并不是他存心捣乱,而是这个时期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的,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扔东西代表着孩子长大了,他开始了对世界的探索。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扔东西”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到了一定的年龄,孩子就会对事物的因果联系非常感兴趣。比如偶然把球扔出去的时候,孩子发现球是滚动的。开始他并不知道是自己的原因引起了球的滚动,但是经过多次的“偶然”,孩子就发现了“必然”,发现自己扔的动作引起球开始滚动的效果。这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具有某种力量,并且发现自己和其他物体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同时,在扔东西的过程中,孩子还意识到了自己与动作对象之间存在区别,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步。而孩子在扔东西后,东西总会掉到地上,并且不同的东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或者产生不同的改变,这对孩子来说是很新鲜的体验,于是就有了对世界最初的探索。  另外,孩子总是反复地扔东西也可能是想向大人显示自己的力量,渴望得到大人的表扬。刚出生的时候,孩子的手部动作还不灵活,不能够拿住东西。但是随着个体的发展,他发现自己不仅能够拿东西,还可以把东西扔出去了。这让他异常兴奋,认为自己又学会了一项大本领,所以经常非常高兴地进行多次重复,同时也希望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给予他表扬。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扔东西都是孩子在探索和发现新世界或者显示自己的力量,有时候他们是想向大人传达某些信息。比如当孩子把自己手边的东西扔在地上的时候,他可能是因为发现自己长时间没人关注,于是想吸引家人过来和他一起玩;如果他把盖在身上的被子扔在地上,很有可能是告诉爸爸妈妈他热了,父母要细心留意孩子的需求。而在这种扔东西的过程中,孩子和父母之间就建立了“授受关系”,这也为孩子最初的社交活动拉开了序幕。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爸爸妈妈应该充分满足孩子“扔”的欲望,为孩子提供扔东西的环境。  当然,当孩子把大人的贵重的手表或者手机丢出去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发火,因为孩子不像大人那样有“爱惜物品”“不把东西弄坏”的意识。所以,为了防止孩子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父母最好把贵重物品或者易碎的东西保管好,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然后可以让孩子玩一些不容易摔坏的玩具,比如铃铛、小球等。  但是凡事都有一个限度,在孩子扔东西的时候,父母可以制定一些必要的规矩。例如可以告诉孩子球可以扔着做游戏,但食物就不能扔在地上。如果你不能花许多时间为孩子捡东西,那么可以让他坐在铺有垫子的地板上,自己去玩扔东西。当孩子自己爬过去或走过去把东西拾起来的时候,要及时给孩子鼓励,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养成“丢”东西的坏习惯。  孩子喜欢扔东西,父母不必烦心,这只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当孩子学会正确地玩玩具和使用工具后,他的兴趣会逐渐转移到更有趣的活动上,“扔东西”的现象会自然消失。但是如果孩子到了2岁左右,仍然喜欢随意扔东西,那么就应该让孩子改变这个坏毛病了,因为这个时期已经不再是孩子扔东西的特定时期了。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儿童行为密码:如何读懂孩子的心》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90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