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培庆
页数:18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03044688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系统性的分为药理学实验、药理学实训和附录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药理学实验,实验选用经典、重复性好的项目。第二部分为药理学实训,通过病例讨论、模拟药房、模拟药店的仿真实训,使学生掌握重点药物及其药理作用,学会分析常见处方,掌握药店售药基本技术技能。第三部分是附录,介绍了药理学试验中常用试剂的配制、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等。
目录
绪论(1)
第一篇药理学实验
第一章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4)
第二章药理学总论实验(55)
实验一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55)
实验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尼可刹米)(57)
实验三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硫酸镁)(58)
实验四不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59)
实验五药酶诱导剂及抑制剂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60)
实验六药物的协同作用(61)
实验七苯海拉明对组胺的竞争性拮抗作用及pA2值的测定(62)
实验八水杨酸钠血浆半衰期的测定(65)
实验九戊巴比妥钠对小鼠催眠作用的半数有效量(ED50)测定(67)
实验十磺胺嘧啶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后的药时曲线(70)
实验十一戊巴比妥钠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72)
实验十二普鲁卡因LD50的测定(73)
第三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实验(77)
实验一有机磷药物的中毒及其解救(77)
实验二传出神经药物对猫(或兔)血压的影响(78)
实验三传出神经药物对兔眼瞳孔的作用(80)
实验四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家兔离体肠管的作用(82)
实验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家兔离体主动脉环的作用(84)
实验六新斯的明对筒箭毒碱和琥珀胆碱肌松作用的影响(86)
第四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实验(88)
实验一普鲁卡因与丁卡因表面麻醉作用的比较(88)
实验二药物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89)
实验三镇静催眠药的协同作用和对抗中枢兴奋药的作用(90)
实验四苯巴比妥抗惊厥作用(91)
实验五氯丙嗪对小鼠基础代谢的影响(92)
实验六药物的镇痛作用(扭体法)(93)
实验七热板法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94)
实验八药物对抗中枢兴奋药惊厥的作用(95)
实验九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设计性实验(96)
第五章作用于内脏系统药物的实验(98)
实验一普萘洛尔对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的影响(98)
实验二药物对垂体后叶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变化的影响(99)
实验三强心苷对心力衰竭心脏的作用(100)
实验四异丙肾上腺素和普萘洛尔对离体蛙心的作用(102)
实验五药物对凝血时间的影响(102)
实验六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实验(104)
实验七利尿药和脱水药实验(家兔法)(105)
实验八可待因对小鼠氨水引咳的镇咳作用(106)
实验九药物对胃肠蠕动的影响(107)
实验十药物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防治作用(108)
实验十一硫酸镁和液状石蜡对蟾蜍肠袢的作用(109)
实验十二胰岛素和格列本脲(优降糖)的降血糖作用(110)
第六章激素类药物及抗炎药物实验(112)
实验一抗炎药物对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112)
实验二糖皮质激素对化学刺激性结膜炎的防治作用(113)
实验三糖皮质激素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114)
实验四吲哚美辛对小鼠巴豆油耳肿胀的影响(115)
实验五胰岛素过量反应及其解救(116)
第七章化学治疗实验(118)
实验一青霉素G钾盐和钠盐快速静脉注射的毒性比较(118)
实验二链霉素的毒性反应及解救(119)
实验三注射液的热原试验(120)
实验四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阿司匹林解热作用观察(121)
第二篇药理学实训
第一章药品别名、英文名及拉丁文记忆训练(123)
第二章处方分析(133)
第三章问病荐药情景模拟训练(136)
实训项目一感冒(136)
实训项目二高血压(139)
实训项目三咳嗽(142)
实训项目四消化性溃疡(144)
实训项目五尿路感染(146)
实训项目六慢性咽炎(148)
实训项目七足癣(152)
实训项目八失眠(155)
第四章病例讨论(159)
第五章药品的分类陈列(166)
参考文献(170)
附录一常用溶液配制及相关公式(171)
附录二实验动物伦理常识(173)
节选
绪论
药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药物知识的掌握,是从大量的实验实训中获取的,培养学生掌握药理实验实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对学生掌握药理学的知识是必需的。本药理学实验实训内容依据药理学教学大纲制订,以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开展一些相关的药理实验实训,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加深了对药理学基本理论和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具有科学思维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科学作风,同时,使学生在理论学习掌握后,能独立解决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掌握实验实训的基本技能,达到触类旁通、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实验实训教学的理念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逐步建立系统传授与探索研究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促进科研思维融入实验课程中,推动药理学课程学习。在大纲修订中,我们优化了实验教学内容,精选了一些基本操作、基本概念实验,围绕着一些重点药物、常用药物开展验证性实验,根据药理学的重点和难点,增加一些综合性、探索性实验。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实际训练,学生将在熟练掌握实验技能的同时,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基本思想,从而提高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科研、教学或企事业单位的药物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药理学实训内容紧贴市场需求和行业脉搏,选取处方分析、药店售药情景模拟等重点内容,符合执业药师岗位需求和药学服务工作人员需求。这也是本教材的特色之处。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药理学实验实训教程》包括药理学实验、药理学实训和附录三部分。药理学实验部分是观察动物生理学基本特点,以药物/试剂在动物模型上观察药物的作用为主要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们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验证药理学中的重要基本理论,为药理学理论学习提供帮助,使同学更牢固地掌握药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药理学实训部分是将所学药理学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相关工作岗位的训练。附录部分收录的是与药理学实验实训内容相关的支持文件和参数等。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它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整个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临床医学、药学、制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经过实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实训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了解实验动物的种类、分级和选用原则等基本知识;掌握常用动物饲养和实验模型制作知识;熟练掌握试剂类型、配制方法与相应的给药方法。
(2)了解药理科学实验应用的仪器基本类型及其用途;掌握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主要功能及使用范围。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达到正确、熟练使用的程度。
(3)熟悉常用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完成药理学的基本实验及对实验指标的分析综合实验。
(4)巩固并加深对药理学理论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求真求实的科学品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查阅文献能力。
(5)通过完成综合研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与创新意识。
(6)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进行处方分析。
(7)能快速准确地对常见病进行用药指导。
(8)能对较复杂病例的用药进行正确分析、制订用药方案。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
《药理学实验实训教程》是药学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其目的主要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接受机能实验训练,熟悉常用动物饲养和实验模型制作知识;熟练掌握试剂类型、配制方法与相应的给药方法,熟悉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达到正确、熟练使用的程度,巩固加深对药理学理论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灵活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岗位实际问题。在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实训的基本操作技能、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科研、教学或企事业单位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适用范围药学、中药学、中药制药、制药工程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及药理学工作从业人员。
四、主要仪器设备BL-420生理机能实验系统、多道生理记录仪、小鼠自主活动记录仪、超声雾化仪、恒温平滑肌槽、电子天平、热板仪、离体器官仪、张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生物电导线、离心机等常规实验仪器。
五、基本要求
(1)开课后,课程负责教师首先需向学生介绍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方式、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实验部分主要设置三种类型的实验:基本操作训练,验证性质及综合性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包括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结果讨论、思考题。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
(3)学生根据各个实验的目的和要求,3~4人1组,每组1套实验装置,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实验测定、数据处理,并撰写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勤于动手,细心操作,分析问题,准确记录原始数据。
(4)实验实训过程中,老师应在实验室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学生若实验失败,应分析原因。
(5)实验结束,学生应认真分析实验现象,整理实验结果,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鼓励学生对实验提出自己的建议。
(6)任课教师要认真备课,并提前预做实验。实验前教师要检查仪器设备情况,清点学生人数;实验过程中,要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实验现象有关的一些问题,着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7)实训项目的进行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而定。如病例分析,需要事先布置任务,学生课前查找资料,课中讨论,最后派代表发表见解。实训课对教师要求比较高,教师也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以解答同学们的各种提问。实训内容的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结果考核为辅的方式进行。六、考核与报告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学生的成绩,着重考查学生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实验结果的合理性、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研究型实验的能力。实训项目的评分包括:过程考核70%,结果考核30%。实验实训成绩分为百分制。
第一篇药理学实验
第一章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
一、药理学实验课目的、要求、实验结果整理及实验报告的撰写
【目的】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进行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验证药理学中的重要基本理论,更牢固地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通过掌握研究药物作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对科学工作严谨的态度。
【要求】
(1)必须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得迟到、早退、旷课,应穿实验服入室,在实验室内保持安静。
(2)实验前:①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领会其设计原理;②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药理学和生理学、生化学等方面理论知识,达到充分理解;③估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发生的问题。
(3)实验时:①将实验器材妥善安排,正确装置;②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准确计算给药量,防止出现差错意外;③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过程出现的现象,随时记录药物反应的出现时间、表现及最后转归,联系课堂讲授内容进行思考;④注意节约实验材料。
(4)实验后:①整理实验结果,经过分析思考,写出实验报告,按时交给指导老师;②整理实验器材,洗净擦干,妥善安放。将存活和死亡动物分别送至指定处所,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工作。
【实验记录项目及内容】
以下内容作为原始资料另用记录本在实验中随时记录。
1.实验标本如动物种类,编号,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离体器官名称。
2.实验药物如药物来源,剂型,批号,浓度,给药体积,剂量,给药途经等。
3.实验条件如实验日期,时刻,室温,主要的仪器及型号等。
4.实验方法步骤如动物的麻醉,固定,分组,手术部位,各种插管,给药方法,测量方法等。
5.实验指标如指标的名称,单位,数值及其给药时间前后不同时间的变化等。如有实验曲线,应注明:实验项目、药物测量、给药途径、标本、记录条件和实验条件等。
6.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定量资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处理;定性资料用秩和检验处理。
【实验结果的整理】
实验结束以后应对原有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药理实验结果有测量数据(如血压值、心率数、瞳孔大小、体温变化、生化测定数据和作用时间等),计数数据(如阳性反应或阴性反应、死亡或存活数等),描记曲线,心电图,脑电图,照片和现象记录等。凡属测量资料和计数数据,均应以恰当的单位和准确的数值作定量的表示,不能笼统提示,必要时应作统计处理,以保证结论有较大的可靠性。尽可能将有关数据列成表格或绘制统计图,使主要结果有重点地表达出来,以便阅读、比较和分析。做表格时,一般将观察项目列在表内左侧,由上而下逐项填写,而将实验中出现的变化,按时间顺序,由左而右填写反应强度,作用时间和药物剂量等。绘制统计图时,一般以纵轴表示反应强度,横轴表示时间或药物剂量,并在纵轴和横轴上画出数值的刻度,标明单位,在图的下方注明实验条件。如果不是连续性变化,也可用柱形图表示,凡有曲线记录的实验,应及时在曲线上标注说明,包括实验题目、实验动物的种类、性别、体重、给药量和其他实验条件等。对较长的曲线记录,可选取有典型变化的段落,剪下后粘贴保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以绝对客观的态度来进行裁剪工作,不论预期内的结果或者预期外的结果,均应一律留样。
【实验报告的写作】
实验报告要求结构完整,条理分明,用词规范,详略适宜,措辞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实验题目。
(2)实验目的。
(3)实验方法:完全按照实验指导和步骤进行时,可不再重述。如果实验方法临时有所变动,或者发生操作技术方面的问题,影响观察的可靠性,应作简要的说明。
(4)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需绝对保证其真实性,应随时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在草稿本上记录,实验告一段落后立即进行整理。不可单凭记忆搁置长时间之后再作整理,否则易导致遗漏和差错。实验报告上一般只列经过归纳、整理的结果,但原始记录应予保存备查。
(5)讨论:应针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联系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不能离开实验结果去空谈理论。要判断实验结果是否为预期,如果属于非预期者则应该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6)结论: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归纳出来的概括性判断,也就是对该实验所能说明的问题、验证的概念或理论的简要总结。不必再在结论中重述具体结果。未获证据的理论分析不能写入结论。注意:实验记录附在实验报告后一起交给老师。
二、实验动物的选择
【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laboratoryanimal)是指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动物。这些个体具有较好的遗传均一性、对外来刺激的敏感性和较好的实验重复性。通过遗传学与微生物学的控制,可以培育出高质量的、符合实验条件的个体以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它科学实验中。在药理学实验中,常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用适合的实验动物。常用的动物有青蛙或蟾蜍、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猫和狗等。选用动物的依据是该动物的某一系统或器官能反映试验药物的选择作用,并符合精简节约的原则。同一类实验还可选不同的动物。如离体肠或子宫实验可选用兔、豚鼠、小白鼠和大白鼠;离体血管试验常选用蛙的下肢血管和兔耳血管,也可选用大白鼠后肢血管及家兔主动脉条;离体心脏实验常用蛙、兔,也可选用豚鼠、大白鼠;在体心脏实验,选用蛙、兔、豚鼠、猫和狗。
实验用各种常用动物的特点如下。
1.青蛙(Rananigromaculata)与蟾蜍(Bufobufo,Toad)均属于两栖纲(Amphibia)、无尾目(SalientiaAnur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