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园园著
页数:322页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30822723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浙江地方文化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浙江地方文化为研宄对象, 设置了若干与经济、政治、文化有逻辑关联、有时代价值的研究课题, 如浙江的红色文化、浙江的发展文化、浙江的思想文化、浙江的商帮文化等。本书以多学科角度深层解读浙江地方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 在此基础上探讨浙江的思想文化、商帮文化、红色文化、发展文化。研究浙江地方文化有助于总结浙江地区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发掘整理和继承地方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从而为浙江地区的现代化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简介
陈园园,1982年生,河南驻马店人,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著有《陶希圣与“食货”学派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以宁波为例》等著作,在《学海》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节 浙江地方文化环境与沿革
第二节 浙江地方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浙江地方文化的当代价值
第二章 浙江的思想文化
第一节 秦汉时期浙江的思想文化
第二节 南宋浙东学派
第三节 王阳明与“心学”
第四节 清代浙东学派
第五节 近代中国“浙江潮”
第三章 浙江的商帮文化
第一节 儒蕴犹存:南浔帮
第二节 风雨不倒:宁波帮
第三节 无远弗届:龙游帮
第四节 浙江商帮文化的现代启示
第四章 浙江的红色文化
第一节 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嘉兴
第二节 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鲁迅出生地——绍兴
第三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十三军军部所在地——永嘉
第四节 浙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宁波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解放浙江激战地——一江山岛
第五章 浙江的发展文化
第一节 浙江精神的历史成因
第二节 浙江精神的时代内涵
第三节 浙江精神的现实意义
第四节 浙学与浙江精神
第五节 红船精神与浙江精神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四、以人为本、刚健正直的文化观念 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的观念,是浙江人想发展、谋发展、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历史上,浙江人很早就认识到改善人的生活品质,不仅是个人幸福的问题,更是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不拔之基。南宋永嘉学派、永康学派强调学术与事功的统一,学术的目的在于经世致用,主张探讨有关国计民生的实用之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解决现实社会中的民生实际问题。近代学术大师孙诒让一方面在经学领域开拓进取,成为清代学术的殿军,同时又在时代的召唤下跨出书斋,在温州兴办近代工商业,殚精竭虑谋划发展民生,繁荣地方经济。现代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马寅初高度重视人口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大声疾呼要根据经济发展控制人口增长。这些浙江先民和思想前辈的实践与思考,正是浙江人文个性及精神中以人为本、注重民生观念的集中反映。 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怀,它一方面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寄情于人与人仁爱、人与社会和睦;另一方面培植“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整体关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中华民族的这一共同情怀在浙江人民安居乐业、治山治水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参观河姆渡原始艺术中那些驯服的猪羊、矫健的飞鸟、颗粒盈实的稻穗、生机蓬勃的花卉、光芒四射的太阳等纹饰、雕刻时,不难感受到河姆渡人热爱自然、赞美自然和融入自然的美好情愫。《白蛇传》中人妖爱情的感人,梁祝故事里双人化蝶的美妙,无一不是这一情怀的民间表达。如果说大禹兴修沟渠、疏导治水成功是追求与自然和谐的意识萌动和最初实践,那么西湖开发则是浙江人民在发展中改造自然、在改造中保护自然的典范。西湖本是半封闭的潟湖,日久成患,五代钱氏派人日夜疏浚,在湖滨广建庭院,兴建净慈寺,扩修灵隐寺,建钱塘四塔,才使西湖不仅呈现出旖旎秀丽的自然景观,更以其精致和谐的人文风情,融合形成了人间天堂的特色。浦江郑氏义门合居共炊延续了15世,历宋、元、明三朝,长达330余年,孝义持家,名冠天下,被赞为“江南第一家”。这可以说是人我共生的典型注脚。 求真务实是浙江人文个性及人文精神中最具本质的东西。浙江的发展历史,培养了广大浙江先民反对空言说教、注重社会实际,尊重规律、追求真理,重实践、讲实效的理性思维。这一思维在汉代就已相当成熟。东汉王充针对当时散布虚妄迷信的谶纬之学、虚论惑众的经学之风,给予了严厉的批判和抨击,“疾虚妄”“重效验”,主张认识必须以事实为对象,同时以效验来证明,要能够“订其真伪,辨其虚实”,使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相符合。当理学在明代越来越失去活力,成为人们思想与实践的束缚时,王阳明创立心学,鼓励人们摆脱理学的束缚,主张知行合一,反对“悬空”思索、“冥行”妄作,对主体精神和人的自我意识大加肯定和崇扬,再次彰显了浙江精神中蕴含着的务实、自觉的理性。王阳明以后,黄宗羲以其朴素科学性和民主性的思想,成为明清之际思想解放、理性自觉的最重要代表;而从章学诚的“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的思想,到马一浮的“默然不语,其声如雷”的箴言,则可以看作浙江学人一贯的反对空话、强调务实的学术宣言。总而言之,求真务实、主体自觉的理性,贯穿了整个浙江的学脉,是传统浙江精神创造的极其重要的成果。 浙江的碧水青山,孕育了无数坚贞不屈的气节之士;而无数壮士英杰的涌现,又使浙江增添了刚健正直的气度。他们有的在国家危难、大厦将倾之时,挺身而出,以身报国;有的在重重困难之中,奋勇向前,决不放弃信念和志向。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忠臣方孝孺不畏强权,名将戚继光勇抗倭寇,大儒刘宗周绝食殉国。当国破家亡时,张煌言抗清不屈,以其气节为西湖群山增辉;在列强炮火中,“定海三总兵”披甲上阵,以其刚毅为民族史册树碑。更有“鉴湖女侠”秋瑾“夜夜龙泉壁上鸣”的诗句,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以天下兴亡为己任。骨头最硬的鲁迅,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对敌人“一个都不宽恕”,对青年却“俯首甘为孺子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