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生理心理学(第三版)

封面

作者:李新旺

页数:31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03052840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的科学,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作者凭借多年教学和科研实践的积累,在保持前几版(含《生理心理学导论》)编写特色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外许多新近研究资料,系统地介绍了注意、感觉、知觉、学习和记忆、语言和思维、情绪、随意运动、摄食与饮水、性生理心理、睡眠与觉醒的生理机制,以及人格生物学基础、精神药理学方面的内容。全书力求全面反映该学科的核心内容和第一成果。
    本次修订增加了有关中国生理心理学发展过程的内容,尤其是补充了许多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如大脑发育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益智药物、海马体积与空间记忆的关系和信息素效应等;每章均有生活中的生理心理学现象资料窗。

本书特色

为什么你会梦游?
脑袋大的人更聪明吗?
情绪为何常常战胜理智?
“头悬梁、锥刺股”真的有用吗?
安眠药越吃越多,可为什么我还是睡不着?
快来书中寻找答案吧!!

目录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理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意义 1

第二节 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5

第三节 生理心理学的邻近学科 10

第四节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历史 10

第2章 心理活动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18

第一节 神经元 18

第二节 神经系统 21

第三节 感觉传导路和运动传导路 36

第3章 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40

第一节 生物电现象与兴奋 40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 45

第4章 注意的神经过程 52

第一节 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52

第二节 注意的生理学过程 61

第三节 注意的神经生物学理论 62

第5章 感觉过程 66

第一节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66

第二节 视觉过程 70

第三节 听觉过程 89

第四节 平衡觉、化学觉和痛觉 95

第6章 知觉生理学 99

第一节 视网膜成像与视知觉恒常性 99

第二节 形状、颜色、运动信息的平行处理机制 101

第三节 知觉过程中的脑电变化 113

第四节 视知觉理论 115

第7章 学习和记忆神经生物学 121

第一节 脑的学习记忆特性与学习记忆分类 121

第二节 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 125

第三节 学习和记忆的突触机制 140

第四节 学习和记忆过程的调制 153

第五节 记忆障碍和益智药物 156

第8章 语言和思维的脑机制 159

第一节 语言活动的神经基础 160

第二节 思维的机制 168

第9章 情绪生理学 175

第一节 愤怒、恐惧和快乐的机制 175

第二节 情绪生理反应 191

第三节 变态情绪和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研究 198

第10章 随意运动控制 203

第一节 运动形成过程与随意运动的特点 204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 206

第三节 随意运动控制模型与随意运动障碍 213

第11章 摄食与饮水 216

第一节 摄食过程的调节 216

第二节 饮水调节 229

第三节 摄食与饮水的联系 232

第12章 性生理心理学 234

第一节 人类的性生理心理活动 235

第二节 性行为的神经激素调控机制 238

第三节 母性行为 245

第13章 睡眠与觉醒 248

第一节 人类的睡眠时相及其特点 249

第二节 觉醒与睡眠的神经机制 253

第三节 睡眠的功能 259

第四节 睡眠-觉醒关系失调 262

第14章 人格生物学的生物学基础 266

第一节 人格的遗传学研究 266

第二节 人格的神经科学基础 270

第三节 人格生物学理论 273

第15章 精神药理学 279

第一节 精神药理学原理 280

第二节 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 287

第三节 药物依赖 293

主要参考文献 299

节选

第1章 绪论 威廉 马克西米林 冯特(Wilhelm Maximilian Wundt,1832~1920) 把生理学实验方法引入心理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874年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 心理现象被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谁来回答“它是怎样产生的?” 为何汉语中与心理活动相关的文字一般都有“心”字旁? 本章知识点 生理心理学研究对象 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原理 生理心理学学科价值 中国生理心理学发展历史 我们的心理世界千变万化,丰富多彩,被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与此同时,也在坚持不懈地揭示自身心理活动的本质。 探索人的心理活动有多种方法。例如,通过内省我们能够觉知自身的心理活动——对于一个此时此刻在读这本书的人,问他正在干什么?他会回答:“我正在读书,思考书中的问题。”他也知道,尽管常说“心想”,但实际上自己是用“脑”来思考问题。但是,书上的文字、图片是怎样传导到脑内从而被感知和记忆的?脑是怎样思考问题的?深入理解了书中的内容并把它们应用到生活之中会感到满足和快乐,这些情绪又是怎么产生的?此类问题读者则难以轻易地作出回答。因为对于这些心理现象的本质问题,也就是心理活动机制问题,需要进行系统、深入地实验研究才能够找到答案。 第一节 生理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生理心理学是揭示心理活动机制的科学 经过长期的研究,人们发现,包括文字在内的视觉信息通过视觉系统传递到大脑枕叶被感知,文字的理解主要是由大脑左半球的韦尼克(Wernicke)区和角回等区域负责的,该区域能够把当前和以往的信息联系起来进行加工。这些区域损伤后,患者听不懂问题或指令,也看不明白文字。然后,信息进入记忆回路被记忆,其中,一个被称为海马的结构在记忆中具有重要作用,损伤后将导致遗忘症。满足和快乐的情绪体验则与脑内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有关,刺激这一系统能够使人和动物产生愉悦的情绪反应。 人的大脑左右半球在功能上存在差异:对于那些为了防止癫痫等疾病扩散而切断连接两个半球的胼胝体的“裂脑人”来说,常常会出现心理冲突。患者也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把书上的文字信息输入左脑,可能会饶有兴趣地读下去;如果这些信息进入右脑,左手则要把这本书放在一边。发生这种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切断胼胝体以后,中断了左右半球的信息交流,而控制左手的右半球几乎没有阅读功能,因而觉得这本书枯燥乏味,想扔掉它。 脑损伤也会导致心理功能障碍。 面孔失认症 我国著名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先生曾经介绍了这样一个病例:一位中年男子因车祸导致头部受伤,经过治疗出院,一个月后他的妻子找到医院说:自己的先生身体健康、工作正常,只是每天下班回来,我听到门铃后去开门时,他呆呆地望着我,就像在看陌生人,并且粗暴地问“你是什么人?到我家干什么!”但是,当我回答一句什么话时,他立刻清醒过来,知道我是他的妻子。后来发现他对任何人都是这样。因此,这位妻子告诉自己的儿子,听到门铃声去给爸爸开门时,必须先说“爸爸,你回来了”,这样才相安无事;否则,这位爸爸会把儿子当作陌生人,毫不客气地赶出门去。还有一位先生看到一个青年向他微笑,问“我的这位年轻朋友是谁?”旁人回答:“是你的长子。”这两位先生连自己的妻子、儿子都不认识,原因何在?他们患了一种由于脑损伤所致的奇怪的病——面孔失认症(图1-1)。这种患者能分辨男女老少,可以识别陌生人面貌的某些特征,却不能根据熟人的面貌判断人的身份,甚至不能识别自己的配偶、儿女等;但是,如果熟人或亲属在讲话,患者可以毫无困难地说出讲话者的姓名。 ——张香桐,参见韩太真和吴馥梅主编的《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序),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图1-1 面孔失认症 (引自《广州日报》2006年7月17日) 上述研究都属于生理心理学在揭示心理活动机制方面做出的贡献。由此可见,生理心理学是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而产生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的学科。更具体地说,生理心理学研究我们为什么能够欣赏色彩斑斓的画卷、聆听旋律优美的乐曲,阐明外界刺激怎样由感觉器官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怎样对这些刺激信息进行处理加工,运动器官怎样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这门学科要探讨我们是怎样记忆丰富的知识且时过境迁而终生不忘的,揭示记忆信息在脑内哪些部位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以及记忆的形成与巩固同脑内物质分子如神经递质、蛋白质等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研究我们是如何创造出宇宙飞船、登月火箭这样的人间奇迹,解释脑的思维活动方式;它探索在我们欣喜若狂或者焦虑不安时机体内部发生的变化,以及有的人外向活泼、有的人内向沉静等性格差异的生理学原因;生理心理学还研究人和高等动物的基本行为的生理基础或神经机制,如随意运动、摄食与饮水、性行为、睡眠与觉醒等。 二、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活动形式。揭示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如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药理学、分子神经生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尤其是这些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20 世纪70年代以来形成的神经科学(或称神经生物学),综合了研究神经系统各领域的学科,如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药理学、神经病理学、临床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细胞神经生理学、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等,在脑功能研究中获得了重要成果,为解释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知识。20 世纪40年代兴起的信息科学的一些概念和技术,如功率谱分析、地图形分析等,对脑功能研究发挥了重要的启发作用,开拓了脑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新领域。因此,生理心理学被认为是心理学、信息科学和神经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三、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意义 如前所述,生理心理学是揭示人类自身心理活动机制的科学。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生命力就在于此。另外,研究生理心理学还具有其他方面的重要意义。 生理心理学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在解释心理的实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这门学科对心理科学的发展必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 人类的科学事业正面临着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和智力的产生四大问题的挑战。这四大问题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困难的一个——智力是如何由物质产生的,正是心理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智力的产生,生理心理学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认知心理学的著名学者Minsky(1990)指出:“认知(智力)活动不是可以由在公理上的数学运算来统一描述的现象”“人工智能(无论是符号处理还是人工神经网络)都受害于一个共同的哲学(方法论)倾向,即喜欢用在物理学上获得成功的方法来解释智力。这个方法使用简单而漂亮的形式系统对智力进行解释。然而这种想用形式系统来给智力认知活动以统一描述的哲学(方法论)看来是错了。我们应当从生物学而不是物理学中去得到启示和线索。”Minsky 为什么强调从“生物学”中去寻找研究智力产生的出路?原因之一是,像大脑再加上大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样的问题,包括计算理论(认为认知即计算。无论人脑和计算机在硬件层次甚至在软件层次上是如何的不同,但在计算理论的层次,它们都具有产生、操作和处理抽象符号的能力;作为信息处理系统,无论是人脑还是计算机都是操作处理离散符号的形式系统)在内的各种使用“在公理上的数学运算”来解释认知和智力的数十年的努力的失败,使人们从研究的实践中体会到需要超越唯理性主义的方法论,应该用生物学所采用的多种可能的方法和途径来研究智力的产生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认知和智力的大脑的功能基础,不能忘记大脑本身。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认知和智力的神经基础,而揭示认知和智力的神经生理学基础,正是生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生理心理学的这一作用可以从Marr 创立视觉计算理论的过程中得到很好的证明。Marr 从20 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视觉计算理论研究。当时在计算机视觉研究中,一般认为视觉识别需要各种可能的信息,包括物体的几何形状和有关的语义信息,因而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据此观点,计算机视觉是十分复杂而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选择研究方向的关键时刻,Marr 参加了一次学术会议,听了神经心理学家Warrington 的研究报告。其中最重要的是两类试验:一是给被试呈现两种照片——一张是从正常角度拍摄的物体原型的照片,另一张是从异常角度拍摄的照片(图1-2),让被试判断两张照片上的物体是否相同。这类实验被称为物理匹配实验。二是让被试判断照片上方的物体与下方两个物体中的哪一个功能相同(图1-3),即功能匹配实验。在第一类实验中,右脑损伤患者的得分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组);而左脑损伤的患者与对照组则没有区别,说明右脑损伤的患者对图形几何性质的知觉被选择性地破坏了。在第二类实验中,与右脑损伤的患者相比,左脑损伤患者的这类操作出现了困难。这个实验揭示出物体的几何信息和语义信息是分别由右脑和左脑加工的。Marr 认为,对他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因为,第一,Warrington 的实验告诉人们:即使不用语义等信息,单靠视觉也能确定形状。第二,Warrington 已经触到了人类视觉的精华。视觉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物体形状和空间关系;而物体表面的亮度和颜色等是次要的。在研究形状表征的视觉理论中,可以把这些次要因素先放在一边。因此,Warrington 的神经心理学发现对Marr 独辟蹊径建立新的理论框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Marr 创立了视觉计算理论,认为:视觉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处理过程,一种分层次的、在各个阶段有不同信息表达方式的、模块化的和单向的(由低到高)处理过程;而其最终目标,则是建立一个外部世界的描述(以某种表达方式给出)。Marr被称为计算神经科学的先驱。 图1-2 Warrington 物理匹配实验图片(引自Gazzaniga et al.,2002) 图1-3 Warrington 功能匹配实验图片(改绘自Gazzaniga et al., 2002) 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实践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因为人的生理功能障碍不仅会引起生理疾病,而且会导致心理活动异常。同样,心理功能障碍也会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生理心理学揭示了生理-心理交互作用的关系及规律,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某些精神障碍以及由心理异常导致的身心疾病提供了基础知识。对于正常人,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怎样合理用脑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方面的知识,能够为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提供服务。 第二节 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一、脑立体定位技术 在生理心理学研究中,一般都需要正确地找到想要损毁或研究的脑部位,因而对脑结构定位是首要的问题。脑结构的定位工作通常采用脑立体定位仪进行(图1-4)。根据已有的脑结构图谱,移动脑立体定位仪上的三维标尺便能有效地确定想要找到的脑部位。 二、脑损伤法 神经解剖学研究证明:对于人和高等动物,脑的特定部位执行特定的功能。脑的某一部位受到损伤时,这个部位所管理的功能会出现障碍甚至丧失。但是,并不是所有脑结构的功能都已经被揭示出来了。因此,对于那些功能尚未明了的脑结构,损毁后出现了特定的功能障碍,反过来就可以推断所损毁的脑结构在正常情况下对这种功能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脑区的功能是怎样组合起来完成行为的。因为每一个脑区都具有一种或者一系列功能,这种功能参与执行或者控制相应的行为;但是,没有一个脑区或者一个神经环路单独负责一种行为。 图1-4 一只麻醉的大鼠头部被固定在脑立体定位仪上 脑损伤法包括下列几种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生理心理学(第三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84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