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国文主编
页数:35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0402788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相关资料
插图:下面从篇章对比研究的目标出发,我们想着重谈谈中国的文章之学,作为有兴趣按照上面讲的路子,从汉语出发进行对比研究的参考。前面我们有意提到了“学”和“术”的问题。那么,语篇研究是“学”还是“术”呢?是“学”,它就是基本原理;是“术”,它就只是分析方法。据我看,语篇研究同语法研究一样,只是“术”而不是“学”。承认它是“术”,就会得出几个看法。第一,承认它是“术”,是方法,就不要指望它有极大的普遍性,不可能有一种普而适之的语篇分析理论。允许不同的语篇分析理论存在,既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又可以鼓励创新,在借鉴西方语篇分析理论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第二,承认它是“术”,是方法,就会知道“戏法人人会变,只是巧妙不同”的道理,汉语中也一定有它自己的“术”,特别是在与西方接触之前,中国人也肯定会有自己对待语篇的看法和分析的手段,它不必与现在的理论相同,当然也不必与现在的理论不同,应该努力发掘,比较其异同,以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这也是我们要提出研究中国的文章之学的基本出发点。谈到中国的文章之学,我还有一个想法:如果语言的研究可以分为词(汉语是“字”)以下、词与句之间、句以上三段的话,那么,西方传统语言学的强项是在中间,而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强项是在两头。正因为中间是中国的弱项,因此当西方主要是强调词句之间关系的“语法”引进的时候,中国人就自惭形秽,感到中国古代无语法;而从“无语法”的自卑感出发,也就无视本来是自己强项的两个传统:“字以下”和“句以上”。字以下,我们有《说文》之学,独步天下,林语堂说这就是中国的文法,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解,而现在正慢慢被人接受;句以上,我们的文章之学,不说领先于世界,至少曾是非常发达的。张志公(1992:150)曾经说过:“传统语文教育的头绪很简单,一点都不复杂。一共干两件事:一是花大力气对付汉字,一是花大力气对付文章。”说文学和文章学的发达就是强调这两件事的必然结果。因此中国的文章学起源很早。黄国文教授(2001:1)说西方的语篇分析是从20世纪6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中国就要早得多。“篇”作为结构的概念最早是东汉的王充(公元27—97年)在《论衡·正说篇》中提出来的:“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数以连章,章有体以成篇。”距今已将近两千年。到了南北朝的《文心雕龙》,可说篇章学的思想已非常成熟。文章学的名称出现于
本书特色
《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研究(第1辑)》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节选
《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研究(第1辑)》内容为:对于中国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者来说,2007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1947年,M.A.K.Halliday(韩礼德)作为伦敦大学的“校外”学生来到中国的北京大学学习;屈指一数,整整60年过去了。1977年,在方立、胡壮麟和徐克容三人发表的《谈谈现代英语语法的三大体系和交流语法学》(1977)一文中,M-A.K.Halliday的理论第一次被介绍给我国的读者;再度回首,整整30年过去了。这两个“整整”表明,2007年对于中国的功能语言学研究来说是特别有意义的一年。也就是在200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韩礼德文集》(Collected Works ofM-A.K.Halliday)(共10卷)和《韩礼德文集》中专门研究汉语的第8卷的中译本(韩礼德,2007)。同样是在2007年的春天,我们在江西师范大学召开的第10届全国功能语言学研讨会期间,正式成立了“中国英汉语篇分析研究会”(China Association of English.Chinese Discourse Analysis)。因此,2007年是一个我们不能忘记的年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