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飙著
页数:234页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0968323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研究企业逆熵的专著。300多年的近现代经济文明发展史表明,通过主动逆熵以保持企业活力和竞争优势是市场常青树企业的共同特点;反之,失败、衰亡都是逆熵不力或毫无逆熵意识的企业。
作者简介
王飙,江苏铜山人。一直在企业工作,已近40年。合著有:《改革后的选择——中国经济文明的历史逻辑》(2004年)、《政府力的转移——中国经济文明的特殊逻辑》(2005年)。
目录
第一节 企业与人类
第二节 逆熵与熵运
第二章 格局逆熵
第一节 生存哲学
第二节 发展哲学
第三章 治理逆熵
第一节 底色溯源
第二节 底层逻辑
第四章 制度逆熵
第一节 制度文明变迁
第二节 企业制度文明
第五章 人本逆熵
第一节 本原
第二节 务本
第六章 天职逆熵
第一节 内化天职神圣使命于心
第二节 外化责任伦理于行
第七章 交易逆熵
第一节 实现价值
第二节 创造价值
第八章 品质逆熵
第一节 内在及外在
第二节 承诺及塑造
第九章 维新逆熵
第一节 变革创新要件
第二节 变革创新催化
第十章 共蕃逆熵
第一节 人类必由之路
第二节 企业共蕃正途
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
后记
节选
一、市场经济制度文明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对制度概念的基本理解是: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一点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形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这种理解总体较为准确、深刻。但把制度说成是公共大众(社会)的博弈,还不如说成市场的博弈更为准确。 有观点认为,人类只有存在交换才需要制度,这种交换有经济的、政治的、情感的。只要存在交换就会存在博弈,就必然产生市场。宽泛地说,市场存在于政治、经济、情感的各个生活中。只不过各个市场衡量的标的不同,经济中的市场靠的是货币标的而已。这种“泛市场”观点并不一定被人们普遍意识所接受,而作为经济学家的诺斯,对制度的定义主要是从经济的角度。经济意义上的制度,显然是市场博弈的结果。市场博弈的伟大成果之一,就是人们所说的市场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逆熵。市场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制度逆熵又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市场,与市场形成和谐相向、共生共存的正相关关系,演绎出当今伟大的人类文明,包括经济文明、政治文明和人类公共生活形态文明等。 (一)现代经济文明市场制度逆熵之源 随着人类经济文明的发展,尤其是近现代经济文明的发展,分工的出现及细化,交易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以及人们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且时常生活在一种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环境中,于是在交易的过程中隐瞒、欺诈、偷懒及“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开始出现。另外,在复杂交易中,各行为主体的意愿发生抵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由此而导致的利益冲突和摩擦致使交易无法顺利进行,这更急切需要一种协调机制来促进交易的实现。最初是偶然的、非规则型地做出协调或判决,或就具体问题达成共识,或以成文的方式规定下来,当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依据前例或既定的原则、方式处理。这样,渐渐地一系列协调机制便产生了,并以一定形式的执行力约束各交易主体,消除信息不对称,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维护交易各方利益,以保障交易的顺利进行。而这正是契约论说所描述的市场制度自然形成的过程,以及市场制度所起到的作用。 1.产生:市场经济制度起源于西方 市场经济制度作为现代文明制度之源,是人类现代经济文明的最大“制度逆熵”元素。而市场经济制度起源于西方,并推动全球文明逆熵。 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西方在农业文明发展中实在无可圈可点之处。在长期实行的封建制度下,公国林立,大小贵族自设关卡,各霸一方,呈现事实上的千年分裂状态,只有靠宗教实现文明的统一。但是,正是政治上官僚制度的欠发达,经济上没有以政府财政为中心的相关制度,没有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因此无法实现以血缘为基础的政治上的长期统一,经济上与东方的中国更是难以匹敌。但在上一千年之初,却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出现了对人类来说具有跨时代意义的1215年《英国大宪章》。英国国王和贵族签订的《英国大宪章》,规定了“王在法下”,约束了封建君主(实际上是专制王权政府首脑)的权利,成为构建后农业文明的法律基石。人类第一次以制度形式,限制了国王的权利,也就彻底断绝了政府的专属之利,随之而来的是英国公共生活的商业化,国民私利得到制度保护和突飞猛进发展,为西方特殊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创立打开了通道。后来英国再通过《权利法案》保护私有财产,直接促使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并发展成为今天以企业为主的工业文明及后工业文明(信息、数字、智慧文明),尤其是创立了世界可通用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在曾经长期分裂的欧洲大地上,还出现了统一国家的雏形——欧盟,尽管英国成功脱欧。 《英国大宪章》向来被认为是一种政治制度,但从人类发展的宏观上看,实则是一种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1215年《自由大宪章》中规定:国王不能任意征税,个人财产不得侵犯,不能随意逮捕自由人,等等。这说明英国国王的权力虽然至高无上,但必须受到法律和惯例的约束。此后,随着议会的兴起,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三大原则的制约: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他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由于议会与国王的权力斗争,17世纪中期爆发了英国资产阶层革命。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具有重大影响的《权利法案》,对王权进行了种种限制,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其后不久,议会通过《叛乱法》,规定平时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而且这支军队只能维持一年。这个法案通过后,每年都要重申一次,以免国王破坏。这样,议会就剥夺了国王招募常备军的权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军权,实现了军队的国民化,使国王(政府首脑)可能的恶性失去了国家机器的保护而再也不敢恣意妄为。限制王权,保护平民产权,这为市场秩序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尤其是限制了政权对市场的肆意任性行为,使市场秩序在促进人类发展的轨道上完善、发展、运行。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制度,也是经济发展必要的制度逆熵。这种“政治制度决定着以产权和市场为核心的经济制度,而经济制度决定了制度”的绩效,随着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变革,现代经济制度逐渐确立起来,主要表现在金融、土地、贸易等方面。制度逆熵促进了经济的变革,经济的变革又促进了技术变革和经济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