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声音世界观(基于民族音乐学的探索)

封面

作者:高贺杰

页数:249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1308157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音乐民族志、表演(语言)研究、乐器学、音响档案、视觉音乐志、学科史等问题,并涉及音乐口述史、“文化回授”、文化相对主义等方法论反思,力图实现对学科方法论的凝练与进一步的探索。
本书可供民族音乐学、人类学、历史学领域的研究者,以及对民族音乐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高贺杰,博士,西安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共同体建设委员会)音乐学类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承基地研究员,兼任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设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会员、东亚音乐研究小组(MEA)成员。 近年来,先后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人民音乐》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评论,先后承担国最级、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曾被评为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青年杰出人才”(2018),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21)、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13、2021)。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民族音乐学、人类学、历史学领域的研究者,以及对民族音乐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研究自己、理解他人,进而实现对自我的理解与超越。

目录

第一编 历史?? 理论?? 方法

口述,史?

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口述史”反思

一、楔子:是“哲学”还是“生活”?

二、“轻蔑的笑声”:对“口述史”的赞美与质疑

三、“不能去访谈墓碑”:口述“史”的三个态度

四、追问:“口述”不是“历史”

“文化相对论”的再思考

一、引言:“文化相对论”的迷恋情结

二、源流:“文化相对论”的产生

三、反思:“文化相对论”的局限性及存在的问题

四、结语:“不完全”解决方案

语言:作为表演的中心

民族音乐学表演理论与“动态”研究视角

一、表演理论与口头诗学

二、相关理论与民族音乐学研究

三、“动态”视角:民族音乐学中的语言研究

第二编 语音?? 文化?? 个案

论语音在鄂伦春族人歌唱建构中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二、“用声音比喻声音”——鄂伦春歌唱中

的“音韵关联”

三、余论:关于“音、韵”(腔词关系)与

“音、义”二元的研究反思

生态视角下的鄂伦春歌唱

从“马”“鱼”“小孩”的几个例子谈起

一、引言:“生态”视角与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

二、“过什么地方走什么马”:歌唱中的自然

三、“柳根鱼与小男孩”:歌唱中的心灵

四、结语:歌唱中的“自然”与“心灵”——“声音”同一 音乐“文化回授”:民族音乐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现象

一、引言

二、案例:从调查者影响田野的几个案例说起

三、理论:对“文化回授”及与之相关概念的思考及辨析

四、结语:“文化回授”与他者“凝视”

在改造与融合之中: 世纪中叶的中国乐器改良

一、三次乐器改良会议的基本情况

二、“改良”与“改革”“改造”“改进”:关于

“去旧立新”的考量

三、为什么“改良”:三次会议的基本动因

四、“改”还是“创”:乐器改良的主要方式

五、乐器改良中需关注的问题

六、结语

第三编 音乐?? 民族?? 观念

方兴未艾:罗传开先生关于民族音乐学研究的相关文论

一、引言

二、民族音乐学著述及主要特点

三、关系学科的文论

四、结语

视觉音乐志

纪录电影《触碰声音:格蕾妮的声音之旅》中的

声音“特写”

一、镜头一:声音的特写

二、镜头二:身体的听觉

三、镜头三:聆听的差异

四、结语

音响档案视野下的民间音响

一、从《内蒙古民族音乐典藏——大师系列》(CD 唱片)说开去

二、“好听”与“真实”:音响采录的两个指标

三、录音的出版及其他

四、结语

20世纪以来的萨满音乐研究

一、1949 年以前的相关研究

二、1949— 1979 年的相关研究

三、1979 年至今

四、结语

后记

节选

我曾于 2007— 2010 年,七次深入东北大、小兴安岭及黑龙江流域,进行鄂伦春民族音乐考察。在研究过程中,最初遇到的挑战与困惑就是:作为一个基于森林狩猎文化且人口极少的“无文字民族”,其一般形态概念下的民族音乐或真正的原生性“民歌”已经屈指可数,即所谓传统视野下一个似乎是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素材的“贫矿”,如何承载一份音乐民族志的思考?面对此种情况,导师萧梅教授曾说:“那里似乎没有我们以往追求的,能够支撑博士论文写作的足够的‘音乐’分析对象。但我却有另外的考虑,也许这正是贺杰解构自己的‘音乐’前见、重新发现鄂伦春族人‘声音世界观’的契机呢?因为,就以我自己与鄂伦春族人不多的几次交往中,我已经接触过他们对林子里的树叶、风声、动物的鸣叫的感受包括词汇系统的表达,也在他们的歌种命名法中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这些与我们所谓的‘音乐’有何关系呢?” 这里,无论是“解构音乐前见”,还是对森林音响生态的感受,以及延伸至民间术语与词汇系统表达,其本质都指向为一种声音的世界观体系。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声音世界观(基于民族音乐学的探索)》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79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