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雪葳,王向荣
页数:261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11227121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丛书通过对中国具有典型国土景观特征的区域,如太湖流域、南方滨海小平原、福州地区、成都平原、温州滨海地区等区域景观和城市景观的研究,从区域地理、水利建设、农业发展、城镇体系等的发展脉络,格局演变和成熟形态,研究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建设方法在特定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形成的独特体系,探讨该方法在形成人工与自然协调的区域景观体系中的价值,并为今天的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启发。本书涉及多学科交叉,阅读范围适合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遗产保护等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以及关注中国人居环境历史领域的研究者阅读。
作者简介
王向荣,1963年5月生,1983年获同济大学建筑系学士学位,1986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1991~1995年留学于德国卡塞尔大学(Universitat GH Kassel)城市与景观规划系,获博士学位,并工作于卡塞尔市城市景观事务所。现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持设计师。《中国园林》学刊副主编。从事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教学、研究和实践。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重拾山水文化,理解物质与精神的交融系统
第二节 补缺历史研究,探讨空间的科学与艺术内涵
第三节 分析典型案例,系统解读福州山水风景体系
上篇 福州传统空间营建的历史沿革
第一章 先秦
第二章 秦汉
第一节 闽越降汉,山水初开
第二节 汉冶城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 偏安东南,衣冠相萃
第二节 晋子城
第四章 隋唐五代
第一节 王氏主政,百业齐兴
第二节 唐子城
第三节 唐罗城与后梁夹城
第五章 宋元
第一节 农商并重,利尽山海
第二节 宋子城与宋外城
第六章 明清
第一节 曲折发展,艰难求生
第二节 明清福州府
第七章 福州传统空间营建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自然:限定与禀赋
第二节 文化:选择与引导
第三节 福州传统空间营建的主要成就
中篇 福州山水风景体系
第八章 山水格局
第一节 山形水势
第二节 水利系统
第三节 景观要素
第四节 风水模式
第九章 世俗空间
第一节 政治空间
第二节 交通空间
第三节 生产空间
第四节 游赏空间
第十章 艺术表达
第一节 时令风俗
第二节 诗画八景
第三节 跨时空对比
第十一章 福州山水风景体系的重要特征
第一节 风景范式与地方山水的结合
第二节 全局视野与多重尺度的推敲
第三节 山水风景与人文情感的共通
第四节 自然变迁与城市发展的耦合
下篇 福州山水风景体系的保护与发展
第十二章 城乡发展中山水式微的普遍事实
第一节 山水科学——从天地人和到人工控制
第二节 山水美学——从雅俗共赏到传统失落
第三节 山水空间——从居山水间到看山望海
第十三章 传统经验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第十四章 福州山水风景体系的保护发展途径
第一节 情景相生——注重历史真实性,维护人地关系
第二节 价值重塑——转译历史经验,回应当代需求
第三节 传承发展——珍视地域特征,更新山水格局
结语
第一节 “民本”思维的两面性
第二节 人文传统的回溯与展望
第三节 问题导向下的历史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重拾山水文化,理解物质与精神的交融系统
第二节 补缺历史研究,探讨空间的科学与艺术内涵
第三节 分析典型案例,系统解读福州山水风景体系
上篇 福州传统空间营建的历史沿革
第一章 先秦
第二章 秦汉
第一节 闽越降汉,山水初开
第二节 汉冶城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 偏安东南,衣冠相萃
第二节 晋子城
第四章 隋唐五代
第一节 王氏主政,百业齐兴
第二节 唐子城
第三节 唐罗城与后梁夹城
第五章 宋元
第一节 农商并重,利尽山海
第二节 宋子城与宋外城
第六章 明清
第一节 曲折发展,艰难求生
第二节 明清福州府
第七章 福州传统空间营建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自然:限定与禀赋
第二节 文化:选择与引导
第三节 福州传统空间营建的主要成就
中篇 福州山水风景体系
第八章 山水格局
第一节 山形水势
第二节 水利系统
第三节 景观要素
第四节 风水模式
第九章 世俗空间
第一节 政治空间
第二节 交通空间
第三节 生产空间
第四节 游赏空间
第十章 艺术表达
第一节 时令风俗
第二节 诗画八景
第三节 跨时空对比
第十一章 福州山水风景体系的重要特征
第一节 风景范式与地方山水的结合
第二节 全局视野与多重尺度的推敲
第三节 山水风景与人文情感的共通
第四节 自然变迁与城市发展的耦合
下篇 福州山水风景体系的保护与发展
第十二章 城乡发展中山水式微的普遍事实
第一节 山水科学——从天地人和到人工控制
第二节 山水美学——从雅俗共赏到传统失落
第三节 山水空间——从居山水间到看山望海
第十三章 传统经验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第十四章 福州山水风景体系的保护发展途径
第一节 情景相生——注重历史真实性,维护人地关系
第二节 价值重塑——转译历史经验,回应当代需求
第三节 传承发展——珍视地域特征,更新山水格局
结语
第一节 “民本”思维的两面性
第二节 人文传统的回溯与展望
第三节 问题导向下的历史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