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福建民间文学概论

封面

作者:陈毓文

页数:317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0438813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历史记忆。福建民间文学同样承载着记录福建人民开发福建、建设美好家园的伟大实践的重要使命。与起步较晚的作家文学相比,福建民间文学则要早得多——在遥远的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对生活的反映。福建人民通过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说唱、小戏等民间文学体裁,谱写了一支色彩斑斓、瑰丽神奇的民间文学交响曲。

作者简介

陈毓文,男,福建省龙海人。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福建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闽江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承担唐宋文学、词学批评、诗词鉴赏、民间文学、《论语》导读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参编著作五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目??录
绪??论 001
第一章??神??话 009
第一节??概??述 010
第二节??基本特征 018
第二章??民间传说 021
第一节??概??述 021
第二节??人物传说 031
第三节??史事传说 047
第四节??地方风物传说 063
第三章??民间故事 080
第一节??概??述 080
第二节??幻想故事 089
第三节??生活故事 119
第四章??民间歌谣 149
第一节??概??述 149
第二节??劳动歌谣 158
第三节??时政歌谣 170
第四节??生活歌谣 177
第五节??仪式歌谣 198
第六节??民间情歌 204
第七节??儿??歌 216
第八节??历史传说故事歌 225
第五章??民间谚语 235
第一节??概??述 235
第二节??时政谚语 244
第三节??生活谚语 249
第四节??农业气象与自然风土谚语 260
第六章??民间说唱和小戏 271
第一节??民间说唱 271
第二节??民间小戏 285
参考文献 303
后??记 317

节选

  《福建民间文学概论》:  (一)外来文人传说  福建山清水秀,又地处偏远。中原改朝换代抑或是战乱之际,经常有大批文人选择福建作为栖身之所,尤其是唐五代时期这种情况更是普遍。福建与中原地区的往来最早应在吴越争霸时期,越王无疆被楚所败后,越人中的一支南下入闽,与闽地土著通婚形成闽越族。秦统一后,闽地设闽中郡,此后历代皇朝均有于闽地建立行政区划,但在唐前闽地还是长期处于蛮荒状态。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文人入闽发生于西晋末,北方士人避乱入闽。之后,梁末又有侯景叛乱,大批北方士人迁入闽地。这些北来士人大多是整个家族南迁,在福建定居后兴办私塾教育子弟,这在客观上也极大地促进了福建地区的文化发展。从相关文献来看,大概从东晋开始民间开始流传着外来文人的传说,如刘宋时被贬为建安郡吴兴县(今浦城)县令的江淹,当地就流传着“妙笔生花”的传说。江淹有一天在浦城郊外的一座小山上休憩,梦见张景阳、郭景纯授予五彩绢、五色笔,自此文思泉涌。晚年又于梦中返还绢笔,结果梦醒之后文章一天不如一天,俗谓“江郎才尽”。  随着唐代福建的开发,唐人尽管仍视闽地为畏途,但或是任职,或是贬谪,入闽的文人也在逐渐增多之中,特别是唐末五代时期,中原战乱不断,而王审知建立的闽国俨然是一片乐土,所以有大量的文人迁入闽地。较早的有中唐时五言诗人秦系。《高士峰》(南安)说其曾隐于九日山,自号南安居士、东海钓客。当地人为了怀念秦系,便把其隐居的九日山西台叫作“高士峰”。德宗时宰相姜公辅也隐于九日山,当地人把其隐居的九日山东台称为“姜相峰”,民间有《姜公辅吟诗退窃贼》等传说流传。《韩学士夜宿书馆》(泉州)说唐末入闽的韩僵夜宿清源山下一闹鬼书馆。韩僵不信鬼神坚持留宿,晚上被神龛中吟对子的声音所惊吓,却对出了对子。原来闹鬼的真相是看守人为了实现教书先生的遗愿而扮鬼求对。这些传说大多集中于对文人才学品行等方面的肯定,体现了当时福建人民的“名人崇拜”观念。宋以后入闽的外来文人渐多,如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文天祥、冯梦龙等,他们在福建都留下了不少传说。  福建地区广为流传、最具代表性的外来文人传说则非罗隐的传说莫属。据不完全统计,罗隐传说在福建地区流传的县市超过三十个。与其他文人传说不同的是,罗隐的传说并没有过多关注罗隐的才学、勤奋或是爱情故事,绝大部分都围绕罗隐“皇帝嘴、乞丐身”的奇特能力来结撰情节。因为口头流传的缘故,罗隐在各地的称谓不尽相同,比如闽南地区的“卢远”,三明地区的“罗永”等。  罗隐“皇帝嘴、乞丐身”的由来是福建各地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主要内容。沙县《皇帝嘴乞丐身》说罗永与其母常被村里万姓财主欺负,有一次乡人开玩笑说罗永长大会做皇帝,正在洗碗的罗母听后用筷子在灶上敲了几下,说若罗永将来能做皇帝,她就把石臼底打掉套在万家脖子上。灶君把万家误会成万户人家,便将此事禀报了玉帝。玉帝命灶君把罗永的皇帝命换成乞丐命。在换骨过程中,罗永浑身发冷不停发抖,罗母不知缘由只让罗永咬紧牙关,结果灶君无法换下罗永的嘴巴。这就是“皇帝嘴、乞丐身”的由来。泉州《罗隐赶石》则说罗隐原是天上的乞丐大仙,受玉帝命下凡做人间的皇帝。与其有隙的吕洞宾趁其熟睡,要把罗隐的皇帝骨换给同宗吕蒙正,换到牙槽骨时被铁拐李赶到而阻止。结果罗隐就变成了啥事都懒得做的乞丐身,但说话却很灵验,而吕蒙正则因有富贵骨高中状元。漳州《乞丐身皇帝嘴》的内容大同小异,说罗隐曾与赵匡胤争帝,兵败后观音托梦让其填海称王,不料其母忘乎所以得罪了灶君,所以灶君将其帝王骨与吕蒙正的乞丐骨对换。  围绕“皇帝嘴、乞丐身”这一中心,各地传说大多以罗隐的行程为线,篇幅长短不拘——有的一则就一个传说,有的一则容纳了七八个传说。结撰手法上采取与地方风物附会的方式,解释它们的由来,如岩溪石蛤,说是罗隐的头所变。情节模式大多是罗隐受人恩惠或者遭人轻视,结果一语成谶,如《罗隐的传说》(古田)说有一次罗隐路过一个碗厂,受到老板的热情招待,罗隐就说了句:“烧碗慢慢烧,烧烧歇歇,碗自然会好。”又有一次他路过一个瓦窑,老板嫌他脏,把他赶了出去。罗隐就说:“烧瓦要不停不歇地烧,不然瓦烧不透,全窑红掉。”所以,烧碗烧瓦至今都不一样,一个用慢火,一个用急火。《半仙罗隐》(同安)说罗隐想向晒烟叶的人讨烟叶卖钱,结果被叱骂驱赶。罗隐气不过,就说:“免赶免赶,烟叶慢干,潮湿起蛀虫,慢晒香味差。”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福建民间文学概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75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