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艳华,李其林
页数:180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6683379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总论和各论。各论分色素减少性皮肤病和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各论中每一个病从概述、病因及发病机理、治疗等均有西医和中医的内容。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把一些新理论、新技术及新疗法写进书中,如色素性皮肤病的中医药治疗、近期新的激光治疗等。本书具有新颖性、科学性,内容丰富,适合中级以上的临床医师学习和参考。
作者简介
吴艳华,从事中医药工作31年。现为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色素性皮肤病临床和科研上有丰富的经验与深入的研究,主持并参与国家、省级、市厅级课题10余项,曾获广东省、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发表论文30余篇。广东省“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及广州市中医高水平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学科带头人;广州市高层次医学重点人才、羊城好医生;广东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其林,从事皮肤病、性病医疗科研工作38年。现为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皮肤科二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院终身荣誉教授。广州市高层次医学重点人才,荣获广州医师奖,曾获羊城好医生、广州最美妙手仁医等称号。参与编写著作《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实用医药管理学》等。发表论文约200篇。获广东省、广州市科学技术奖7项。主持并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0余项。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编委。
目录
前言
上编 总论
第一章 皮肤结构和生理功能
第一节 皮肤结构
第二节 皮肤的生理功能
第三节 皮肤色素沉着与调节
第四节 黑素细胞
第二章 色素性皮肤病的治疗
第一节 色素减少性皮肤病的治疗
第二节 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治疗
第三章 中医对色素性皮肤病的概述
第一节 中医对皮肤的认识
第二节 色素性皮肤病中医病因病机
第三节 色素性皮肤病的症状
第四节 色素性皮肤病的中医治疗
下编 各论
第四章 色素减少性皮肤病
第一节 白癜风
第二节 晕痣
第三节 白化病
第四节 老年性白斑
第五节 无色素性痣
第六节 炎症后白斑
第七节 贫血痣
第五章 白癜风的慢病管理
第一节 白癜风的预防
第二节 白癜风的健康教育
第三节 医护伦理要求
第四节 日常管理
第五节 门诊管理
第六章 色素增加性皮肤病
第一节 雀斑
第二节 黄褐斑
第三节 颧部褐青色痣
第四节 获得性黑色素细胞痣
第五节 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
第六节 色素性化妆品皮炎
第七节 摩擦黑变病
第八节 色素性口周红斑
……
节选
走罐疗法:走罐疗法是以陶罐、玻璃罐、竹罐等为工具,借热力排去罐中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吸附于皮肤上,然后用手推动罐上下或左右移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有除湿化浊、消斑除翳、调理肝肾、调节内分泌的功能。其机理为:走罐时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随即产生一种类组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动。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及淋巴液循环加速,血管壁通透性提高,白细胞吞噬活动加强,使机体对外界变化的耐受力和敏感性增强。另外,走罐的机械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兴奋与抑制,使之趋于平衡,使患者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吞噬作用增强,促进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排出有害物质,加速皮肤衰老上皮细胞的脱落。因此,走罐疗法在皮肤科应用广泛。在治疗黄褐斑时,多以背部走罐为主,采用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方法。走罐联合局部围刺、刺络放血、梅花针叩刺等方法,可明显提高治疗黄褐斑的有效率。 刮痧疗法:面部刮痧可使局部汗孔开泄,促进邪气外排、改善微循环、清洁经脉,又可疏通经络、宣通气血、活血祛瘀、调理脏腑。具体操作为在治疗床上患者取去枕平卧位,操作者坐于患者头端,充分暴露患者面部,用手指把橄榄精油均匀涂抹在患者脸上,然后用专用面部刮痧板由额头至下巴、鼻中至两侧顺肌肉纹理走向进行刮痧,直至患者面部肌肤轻微充血潮红、自觉面部微热即可,每次约30分钟。面部刮痧不仅能改善面部血管的微循环,增加血液、淋巴液及体液的流量,使皮肤中的细胞得到充分的营养和氧气,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而且能促进衰老细胞的脱落,维护纤维弹性,激发人体“潜能”,使大脑得到信息反馈而重新分配全身能量,起到了排毒养颜、舒缓皱纹、行气消斑、保健养颜的功效。面部刮痧联合中药面膜更能提高黄褐斑的治疗有效率。 穴位注射:穴位注射集针灸学与现代医学为一体,不仅继承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具有经穴的整体调节作用,从整体上辨证选穴、扶正祛邪、调整脏腑、疏通经络,使患者阴平阳秘、脏腑调达、经络通畅、气血充沛而上荣于面,达到祛斑美容的目的;又结合了现代医学的局部观,以现代药理学为基础,使注入的药物直达病所,并在局部充分发挥药理作用。已有研究发现穴位注射能有效降低黄褐斑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从而有效治疗黄褐斑。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在穴位选择上主要遵循辨证选穴,选用有针对性的腧穴,在得气的前提下注射给药,通过对穴位、经络的刺激,经络之气血得以激发和疏通条达,使经穴发挥出独特功效,明显提高注射药物的作用。全身取穴时选用背腧穴(如肝俞穴、脾俞穴、肾俞穴)、三阴交、足三里、曲池等,局部取穴多选面部色斑明显处,面中部皮损可选颧髎、地仓、颊车、迎香,面上部皮损可选阳白、印堂、鱼腰,面下部皮损可选承浆,双颊处皮损可选下关、颧髂、四白,太阳穴处皮损则选太阳穴,眉间可选印堂,口唇周围可根据皮损部位选禾髂、地仓、承浆。穴位注射的药物根据辨证论治选择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胎盘组织液、维生素B12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胸腺五肽、刺五加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耳穴疗法:耳穴疗法通过内调脏腑、宣通气血、协调阴阳、疏肝解郁、健脾补肾,达到内外并治、标本兼顾的整体效应。十二经脉气血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部,刺激耳穴对于调节整体各系统功能,以及调节女性内分泌系统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的动态平衡有重要治疗意义。耳穴贴压治疗黄褐斑,取穴选肺、心、五脏、内分泌、肾上腺、生殖器,肝郁气滞型配穴肝、胆、三焦;脾虚痰阻型配穴脾、胃、大肠;肝肾不足型配穴肝、肾、内生殖器。贴压可选择王不留行籽/磁珠等,具体操作为75%酒精常规消毒局部皮肤,以王不留行籽/磁珠粘贴于胶布上,对准穴位贴牢。每日按压3-4次,每次2-3分钟,以耳部微热、微痛为度。每周更换1次,双耳交替治疗。 熏蒸疗法:中药熏蒸治疗黄褐斑主要以调补气血为源,疏肝、健脾、补肾的药物为本,以滋阴补血、调肝理脾。中药熏蒸的组方以古方七白散为主,在此基础上依据证型的不同配伍不同的中药,其中肝肾亏虚方药中熟地滋阴补血,辅助当归养肝补血、和血调经;气滞血瘀方药中川芎、丹参活血化瘀、养血调经、活血行滞。七白散中白芍、白芷、白薇、白及、白附子、白鲜皮等七味中药起养血柔肝之功效,加减配伍柴胡、茯苓、丹参、郁金等中药,有疏肝理气、利水渗湿、宁心安神之功效,诸药结合,调理患者机体的气血,最终达到祛除黄褐斑的效果。熏蒸疗法常联合针灸、中药面膜等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