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追寻的脚步:结缘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封面

作者:吴盘生

页数:256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5377413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在中国丛书:追寻的脚步(结缘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通过采访乌克兰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专家,生动展现了一代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的人格魅力和教育理念。重点梳理、提炼了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实践工作方面的种种做法,研究分析了他在班级管理、道德建设、师生交往、习惯养成、组织活动等各个方面的经验与传承。一些专家也结合21世纪教育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进行了系统反思。作品文笔素朴优美,思考深刻犀利。

作者简介

吴盘生,1942年生,江苏常州人,1963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乌克兰—中国”文化教育交流中心主任、乌克兰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名誉顾问。曾任我国驻乌克兰大使馆一等秘书、办公室主任。早年长期从事一线教育工作,后进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曾参与国家教委七五重点课题——“班集体科学理论研究”的研究工作,任课题组副组长;有译著《中小学集体教育学概论》(工人出版社,1988年)。自1994年起,一直穿梭于中国、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多次访问苏霍姆林斯基家人,持续从事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为主的教育文化交流活动,使中国五十多所中小学与乌克兰巴甫雷什中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目录

引子——梦想: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乡去

第一章 成功追寻的第一步

——约见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和儿子

第一节 启动:揭开教育交流的新阶段

第二节 交友:结识承继家庭价值判断的传人

第二章 追寻途中的大幸事

——拜访苏霍姆林斯基夫人

第一节 耐心的等待:获得苏霍姆林斯基夫人允诺

第二节 难忘的拜访:来到苏霍姆林斯基夫人寓所

第三节 珍贵的访谈:介绍人道主义教育学的倡导者

第三章 成功追寻的引路人

——结识译介苏霍姆林斯基第一人杜殿坤教授

第一节 导师:引入教育科学研究的殿堂

第二节 介绍:揭示译介《给教师的建议》的过程

第三节 比较:评点教育家的特点

第四节 师表:诚恳的点拨和帮助

第四章 人性化的校园氛围

——访问巴甫雷什中学印象之一

第一节 绿色:生态校园的典范

第二节 表扬:低年级学生的福音

第三节 探索:蓝天下的课堂

第四节 发展:第二教学大纲

第五章 “真”教育的人文风采

——访问巴甫雷什中学印象之二

第一节 自学:营造满校书香

第二节 目标:培养合格公民

第三节 传统:构建学校特色

第六章 不朽的征程与精神

——参观纪念馆、墓地与教堂

第一节 艰难的历程:苏霍姆林斯基纪念馆

第二节 永远的相守:苏霍姆林斯基及夫人的墓地

第三节 攀登的高度:教育的信仰与文化

第七章 努力与时代同行的后继人

——访巴甫雷什中学现任校长

第一节 结缘:17年友谊在发展

第二节 领导: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第三节 文化:学校教育教学的精髓

第四节 交往:继续“教育学是人学”之路

第八章 心灵教育的园地

——访问基辅市苏霍姆林斯基实验中学

第一节 同心协力: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

第二节 立足首都:创建城市学校教育改革的范例

第三节 全力以赴: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第四节 抓住关键:在改革实践中创建教师集体

第九章 教育界领军人物的见解

——访乌克兰教备科学院正、蓟院长

第一节 共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要义

第二节 解读苏霍姆林斯基教学论思想

第三节 给中国教育同行的建议

第十章 法定继承人的深刻体悟

——专访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

第一节 铸就独特人格的奥秘

第二节 真正的共产主义教育家

第三节 把“自由”与“责任”统一

第四节 重视“情感文化”的建设

第五节 全面理解教育家的思想

第六节 避免学习与实践的误区

第七节 教育思想研究的开拓

第十一章 学生、同事和研究权威的心语

——专访俄罗斯学者伦达克教授

第一节 学生时代的校长印象

第二节 与校长共事时的珍贵回忆

第三节 教师素养与个性

第四节 对教学过程的理解

第五节 家长教育学与家校结合

第六节 优先重视个性对集体的影响

总跋 苏霍姆林斯基的卓越贡献令人敬仰

节选

  《苏霍姆林斯基在中国丛书:追寻的脚步(结缘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一、光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不够,必须研读他的代表性著述   我:怎样全面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奥丽佳:要全面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认真阅读他的全部著作和文章,尤其是阅读他的具有代表性的著述,阅读他的重点文章。   不可否认,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在客观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第一,他的很多重要文章,尤其是后期的,系统反映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精华的文章,没有收进《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有不少信件还等待“解密”(在俄罗斯国家档案库)、等待公开。还有,他后期的重要文章,如《前进》(又名《不要原地踏步》),又如《共产主义教育简论》等,才刚刚公布,需要认真阅读、研究。不读这些文章和相关通信等文献资料,很难全面把握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第二,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的编辑过程中,不仅很多文章没被收进,而且收进的文章也被删节或修改过了,缺了不少原汁原味,这是当时政治形势所迫。今后如有可能,需要组织力量,恢复原貌,重新出版。   第三,在解读苏霍姆林斯基著述的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局限,很多学者因主客观原因而做出了不少误导。明显的例子就是《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的“前言”,作者阿·泽韦林教授的行文的基调,就是遵循苏共中央的意旨和关于阶级分析的观念,较多地从政治和意识形态角度做出评价,而不是从学术角度看问题。这是最大的偏差和误导。   二、发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前言”的不足   我:请您谈谈对《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前言》的具体看法。   奥丽佳:我和母亲对这个“前言”相当不满意。如果再版,这个“前言”一定得重写!   当然,客观地讲,作者泽韦林先生本人还是尽力的,他也是受了历史的局限,也许受到了什么压力,才写出了这样令人不满的“前言” (《杰出的苏维埃教育家》)。也许,他自己也未必满意。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追寻的脚步:结缘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72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