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乡村民众的利益调整与秩序变迁:以福建漳州岩兜村为个案

封面

作者:张慧卿著

页数:450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8109391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岩兜村为个案,运用历史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和“深度叙述”的叙述架构,考察了岩兜村自村落形成至今四百多年来村民利益调整和社会秩序变迁的历程,并对乡村秩序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农村基层社会控制是研究的核心。

作者简介

张慧卿,女,1980年4月生,福建南靖人。200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5年继而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2005年至2008年在南京大学历史系师从李良玉教授,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当代史、社会史,先后在《改革》、《湖北社会科学》、香港《二十一世纪》、《寻根》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本书特色

作者利用出生当地、拥有比较密切的社会关关、家人十分理解和大力支持的优势,深入调查点,走亲串户,收集到大量碑刻、方志、族谱、契约、档案、乡民来往文书、口述资料,配合以村民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具体形态的利益冲突、社会纠纷、村落生活的事例与故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调查点乡村建村以来,主要是晚清以来,特别是1949牟以来乡村日常矛盾及其化解、基层社会控制网络演变的活的画卷。作者对村民之间生活细节的描写,对基层农民社会关系的叙述,对氏间纠纷处理渠道与方式的分析,对未来农村基层秩序的假设,充满了对家乡土地的热爱,对数百年祖先遗传不息的宗族血脉的眷恋与叹息,对家乡农民乃至广大农民今后命运的关切。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良玉
本文研究中国社会史的某个侧面,研究方法上选择了作者所熟悉的村落,采用田野调查方式,广泛搜集材料,尤其是保存形式不稳定的口碑史料,以史学与社会学有机结合的视角详加分析,以求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复原中国社会的某些片段,探究其特征,既达到了学术研究的目的。又起到了关照社会现实的作用。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仲丹
作者的论文写作,自觉运用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遵循地方史研究的路径,采取查阅历史文档、口述访谈、田野调查问卷等多样手段,着力挖掘底层记忆,对文化作为传统资源如何支配基层社会生活,社会变迁如何影响乡村社会,做了形象、生动、富有现场感的近乎原生态的叙述,细腻地展示了岩兜村四百多年来的社会变迁。论文史料翔实、具体,语言生动活泼,评析要而不繁,结构严谨,条理性强,读来饶有兴味。文中的图表设计科学,评析到位,体现了作者的研究功力和学术素养。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申晓云
论突属于个案研究,但对于我们了解当今乡村生活、社会变迁颇有参考价值,对于解决当今乡村社会问题也很有借鉴作用。论文的最大特色,是大量采用了田野调查资料,并与档案、图书、报刊等资料相互补充印证,使人读来颇感亲切、鲜活。论文对于如何解决乡民的利益冲突,如何建立合理的乡村秩序也提出了颇有价值的思路和建议。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 曹必宏
论文选题恰当,符合小题大做的要求。作者用文化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法,对故乡岩兜村做了田野调查,获得大量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作者千方百计地搜集到的大量基层社会的档案、民间文书与文史资料,奠定了论文的坚实的史料基础。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建秋

目录

导言
一、选题缘起和过程
二、学术史回顾
三、调查方法与资料来源
四、论文结构
第一章 调研点的背景描述
一、一个闽南的客家村落
二、历史沿革
三、岩兜村的文化特色
第二章 社会变动与经济变迁
第一节 1949年之前的经济生活
一、契约文书中的家族生活
二、1949年前岩兜村村民生活
第二节 1949年到1977年社会改造
一、土地改革政策与实施过程
二、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
三、人民公社
第三节 1978—2000年的经济发展
一、1978—2000年岩兜村发展的总趋势
二、农、林、牧、副、渔
三、社会变迁中的人情往来
第四节 2000年以来的经济变迁
一、2000年以来的农业发展形势
二、劳动力转移
三、五户农民的收支状况
四、“六合彩”对岩兜村社会的影响
第三章 民间纠纷调处的秩序结构
第一节 岩兜村的宗族组织
一、岩兜村张氏宗族组织
二、土地改革之前的宗族功能
三、宗族力量的弱化与干预作用的下降
四、宗族力量抬头后的调解实践
第二节 乡村基层的行政干预
一、中国乡村基层行政干预功能及其演变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南镇基层行政干预体系
三、人民调解制度与南镇基层行政干预体系
四、南镇基层司法体系的调解功能
五、岩兜村村民调解委员会的运作
六、人民调解制度在岩兜村的调处效能
第三节 基层派出所的治安管理功能
一、派出所设立的背景与沿革
二、南镇派出所的基本情况
三、南镇派出所治安管理效能的分析
四、南镇派出所纠纷调处:警察非警务活动视角.
第四节 基层法院的法律管制
一、法院
二、基层人民法庭
第五节 突发事件的越级干预
一、乡民社会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二、岩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征
三、岩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调处机制
四、“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与越级干预
第四章 村民利益纠纷的类型与调处结果
第一节 家庭纠纷
一、分家纠纷
二、赡养纠纷
三、婚姻纠纷
四、族内其他纠纷
第二节 经济往来纠纷
一、岩兜村的民间信贷
二、债权纠纷
第三节 地权纠纷
一、宅基地
二、果园地界
三、土地赔偿
四、林权
第四节 公共权力纠纷
一、村级公共权力
二、2006年岩兜村基层党支部选举
三、2006年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第五节 公共物品纠纷
一、岩兜村公共物品供给现状
二、公共物品的管理
三、公共物品的“痼疾”
第六节 交通纠纷
乡村秩序的未来
附录a:关于建立福建土楼文化保护区(含岩兜村)的建议
附录b:访谈对象名录
附录c:岩兜村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致谢(代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乡村民众的利益调整与秩序变迁:以福建漳州岩兜村为个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6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