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潘金贵
页数:240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102272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证据法学论丛第九卷,是 犯罪证据专题。分设卷首视点和四个栏目, 个栏目较为集中地讨论了 犯罪 侦查与技术侦查所获证据的证据能力、审查判断、转化运用等,第二个栏目围绕 案件证据的收集、审查与判断,讨论了吸毒驾驶案件的鉴定、新型 犯罪的证据收集、印证审查的价值与局限、零包贩毒的审查路径以及毒品案件辩护中的证据问题。第三个栏目从实证角度,对捕诉一体化下 居间犯罪的标准、证据不足不起诉问题、新精神活性物质类犯罪主观明知的认定、印证证明存疑 案件作了探讨。第四个栏目主要以司法机关 案件办理情况为样本,分析了 犯罪案件的证据运用和 犯罪刑事司法防控体系的构建。
作者简介
潘金贵,1973年12月生,贵州省毕节市人,法学博士。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西南政法大学证据法学研究中心主任、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证据法学译丛》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证据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和刑法学。主持 社科基金项目、 、 等省部级科研项目数项,科研成果有数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作为兼职律师担任了 多起有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的辩护人,其执业水平在业内受到广泛好评,曾荣获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颁发的“律师刑事辩护嘉奖”。
目录
卷首视点
聚焦实践热点关注理论前沿
—— 届“证据法学论坛”之“ 犯罪中的证据
问题研究”专题研讨综述
犯罪 侦查与技术侦查的证据问题
犯罪案件 侦查所获证据的证据能力及适用规则
论违法 侦查的立法建构
——基于域外的经验与启示
犯罪中 侦查的认定
犯罪案件技术侦查证据转化研究
论 犯罪案件中技术侦查证据庭外核实的程序限制
犯罪证据的收集、审查与判断
吸毒驾驶行为证据问题的研究
——以合成 素影响下的毒驾鉴定为视角
新型 犯罪案件的证据收集问题
犯罪案件印证审查的价值与局限
犯罪辩护中的证据问题研究
——以S省N市为例
重大贩毒案件中零包贩毒的审查路径
犯罪证明标准的理解与适用
捕诉一体化视域中的 居间犯罪捕诉标准研究
印证证明在存疑贩毒案件中的运用
重大 犯罪案件证据不足不起诉问题研究
——以C市检察分院 犯罪审查起诉案件为样本廖祥勇钟兴全
新精神活性物质类 犯罪主观明知的
认定困难与对策
犯罪证据问题综合研究
犯罪案件证据的实证审视与完善思考
——以L市检察机关近5年办案数据为样本
犯罪证据问题研究的动态图景与知识演化(2012-2020年)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
认罪认罚从宽视野下 案件证据收集、审查、认定问题研究
——以J市法院近3年 案件审理情况为研究样本
犯罪刑事司法防控体系构建:从现状到解决
——以P市法院近3年审结的 犯罪案件为样本
聚焦实践热点关注理论前沿
—— 届“证据法学论坛”之“ 犯罪中的证据
问题研究”专题研讨综述
犯罪 侦查与技术侦查的证据问题
犯罪案件 侦查所获证据的证据能力及适用规则
论违法 侦查的立法建构
——基于域外的经验与启示
犯罪中 侦查的认定
犯罪案件技术侦查证据转化研究
论 犯罪案件中技术侦查证据庭外核实的程序限制
犯罪证据的收集、审查与判断
吸毒驾驶行为证据问题的研究
——以合成 素影响下的毒驾鉴定为视角
新型 犯罪案件的证据收集问题
犯罪案件印证审查的价值与局限
犯罪辩护中的证据问题研究
——以S省N市为例
重大贩毒案件中零包贩毒的审查路径
犯罪证明标准的理解与适用
捕诉一体化视域中的 居间犯罪捕诉标准研究
印证证明在存疑贩毒案件中的运用
重大 犯罪案件证据不足不起诉问题研究
——以C市检察分院 犯罪审查起诉案件为样本廖祥勇钟兴全
新精神活性物质类 犯罪主观明知的
认定困难与对策
犯罪证据问题综合研究
犯罪案件证据的实证审视与完善思考
——以L市检察机关近5年办案数据为样本
犯罪证据问题研究的动态图景与知识演化(2012-2020年)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
认罪认罚从宽视野下 案件证据收集、审查、认定问题研究
——以J市法院近3年 案件审理情况为研究样本
犯罪刑事司法防控体系构建:从现状到解决
——以P市法院近3年审结的 犯罪案件为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