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存在的勇气

封面

作者:[美]保罗·蒂利希 著

页数:169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10015672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存在的勇气》成书于1952年,是一本专论勇气的著作。作者之所以要挑选“勇气”来作他的论题,是因为他认为这一概念能够突出地揭示出人的处境;通过对“勇气”的深入开掘,可以把“存在-本身”(being-itself)的结构加以敞开,但这样一种勇气,正如作者所说,已经超出了伦理学的范畴而进入了本体论的领域。

作者简介

  [美]保罗·蒂利希(1886-1965),美国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存在主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当代的宗教处境》(1932)、《根基的动摇》(1948)、《系统神学》(1951-1963)、《存在的勇气》(1952)、《爱、权力和正义》(1954)、《新存在》(1955)、《信仰的动力学》(1957)、《文化神学》(1959)、《政治期望》(1971)等。    成穷,本名成先聪,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美学、宗教学、伦理学及存在哲学的教学与研究。著作有《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化》《意义寻求与宗教信仰》等。译著有《人:游戏者》《存在主义神学》等。    王作虹,成都大学教授。译著有《我们内心的冲突》《人:学术者》《存在与在》等。

本书特色

《存在的勇气》一书首次出版于1952年,由蒂利希应邀请在耶鲁大学所作系列讲座的讲稿组成。蒂利希认为, “勇气”是一个集神学问题、社会学问题和哲学问题于一身的概念。对“勇气”概念的探讨,有助于对人的处境的分析。“勇气”是一个伦理的现实,但它却根植于人的生存的整个疆域之内,并在存在的本身的结构中有着最终的根据 。在本书中,蒂利希不仅从本体论、伦理学与宗教学角度对勇气的概念进行分析,而且借助于近代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研究展示了勇气问题的不同层面。

目录

第一章 存在和勇气
第一节 勇气和坚毅:从柏拉图到阿奎那
第二节 勇气和智慧:斯多亚学派
第三节 勇气静自我肯定:斯宾诺莎
第四节 勇气和生命:尼采

第二章 存在、非存在和焦虑
第一节 焦虑的本体论
第二节 焦虑的类型
第三节 焦虑的历史分期

第三章 病理性焦虑、生命力和勇气
第一节 病理性焦虑的性质
第二节 焦虑、宗教和医学
第三节 生命力和勇气

第四章 勇气与参与
(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
第一节 存在、个性化与参与
第二节 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的集体主义和半集体主义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的新集体主义表现形式
第四节 民主顺从主义中的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

第五章 勇气和个性化
(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
第一节 近代个人主义的兴起和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
第二节 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的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的存在主义诸形式
第四节 当代存在主义和绝望的勇气

第六章 勇气和超越
(接受“被接受”这一事实的勇气)
第一节 作为存在的勇气的源泉的存在之力
第二节 作为理解存在一本身的钥匙的存在的勇气
索引
译后记

节选

  对死亡的焦虑是永恒的地平线,对命运的焦虑就是在这条地平线以内起作用的。因为对人实体上的自我肯定构成威胁的,不仅有死亡的绝对威胁,而且还有命运的相对威胁。诚然,对死亡的焦虑笼罩着所有具体的焦虑并给予它们以最终的严酷性。然而,这些具体的焦虑毕竟具有某种独立性,其影响通常也要比对死亡的焦虑直接得多。用来指称这一类焦虑的“命运”一词,强调了它们的一个共同因素,即偶然性、不可预见性,以及不可能显示其意义和目的的性质。人们可以用我们经验的范畴体系来对该因素加以描述。人们可以指出我们时间存在的偶然性这个事实,即我们存在于此时而非彼时,始于某一偶然时刻,止于某一偶然时刻,其间充满了在质上和量上都是偶然的诸多体验。人们还可以指出我们空间存在的偶然性(我们发现我们存在于此处而非彼处,发现此处的陌生,尽管我们也熟知此处);指出我们自己和我们借以观察周围世界的那个地点的偶然性质;指出我们观察的现实即我们的世界的偶然性质。两者可以是不同的:这就是它们的偶然性与由这种偶然性产生的对于我们空间生存的焦虑。人们还可以指出因果相互依存的偶然性,在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原因或结果都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双方都牵涉到过去和现在,即牵涉到来自我们世界的变迁,以及我们自我深处的种种隐匿力量。偶然并不意味着不受原因的制约,而只是意味着那些决定着我们存在的原因并没有终极的必然性。这些原因是被给与的,不能按逻辑推导出来。我们被偶然地抛入了整个因果关系的网罟。我们在每一时刻都偶然地为这些关系所决定并在最后一刻为它们所抛弃。  命运是偶然性的法则,而对命运的焦虑乃是建立在有限存在者对一切皆为偶然即一切皆无终极必然性的意识之上的。在无法逃避的因果决定的意义上,命运通常也被等同于必然性。可这种必然性又不是那使命运成为焦虑问题的因果必然性,而是终极必然性的缺乏即非理性,是命运之不可穿透的黑暗。  非存在对于人的实体上的自我肯定的威胁,在死亡的威胁方面是绝对的,在命运的威胁方面是相对的。但这相对威胁之所以是一种威胁,只是因为有绝对威胁作为它的背景。没有死亡伫立其后,命运就不会产生出无法逃避的焦虑。不仅在一个人被抛出存在的最后时刻,而且在其存在的每一时刻,死亡都站在命运及其偶然性的背后。甚至在没有死亡的直接威胁的地方,非存在也无处不在并产生焦虑。它就站在这一体验的后面:我们和所有别的事物一道,被飞快地从过去驱向将来。它就站在我们社会存在与个体存在之不安全的、无家可归状态的后面。它就站在虚弱、疾病与偶然事故对寓于我们肉体和灵魂中的存在之力所施加的攻击的后面。命运在所有这些形式中实现自己,而对于非存在的焦虑则通过这些形式紧紧地攫住我们。我们力图将焦虑转化为惧怕并无畏地面对那含有威胁的对象。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存在的勇气》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62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