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民众教育馆与民族国家意识的塑造(1928—1949)

封面

作者:朱煜 著

页数:10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01024380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书以民众教育馆与民族意识的塑造为论题,大量运用档案等原始资料,透过民众教育馆的特定仪式、符号、场域、课本等媒介,比较全面、翔实地分析了民众教育馆对民众民族意识塑造的来龙去脉、利弊得失,厘清了民众教育馆与民族意识的塑造的基本线索,在对其作用众说纷纭的评价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得出了实事求是的结论,具有很好的学术价值,也可以为当代中国推进社会主义基层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作者简介

朱煜,历史学博士,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历史学硕士、博士,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人。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教师教育指导委员会历史教育专业分会会长,扬州大学历史教育与教材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鉴定专家。研究方向: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史、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著作:1.《民众教育馆与基层社会现代改造(1928-1937):以江苏为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2.《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3.《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出版编著5部、参编10多部。在《近代史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等全文转载引用。代表文章如:1.《民众教育馆与基层政权建设——以1928-1937年江苏省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4年第9期转载;2.《抗战大后方的民众教育馆——以四川省和重庆市为中心的研究》,《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4期;3.《民众教育馆与私塾改良:以1930-1937年江苏为中心的考察》,《历史教学》2012年第4期;4.《抗战前江苏民众教育馆的教育电影》,《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第8期;5.《寓教于展: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教育馆的救国展览》,《终身教育研究》2019年第5期;6. 《论20世纪20年代新学制改革中的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2014年第9期;7.《试论清末民初的通俗教育运动–以江苏为考察中心》,《历史教学》2017年第7期;等等。主持课题:1.“民众教育馆与民族意识的塑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民国时期江苏民众教育馆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3.“民众教育馆与基层社会改造:1928-1937–以江苏为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4.“江苏民众教育馆与基层社会改造”,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等10多项。学术成果获得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唤起民众”:民国民众运动的“教育转向”

第一节 孙中山及其追随者志在“唤起民众”

一、孙中山“唤起民众”的思想

二、国民党内孙中山追随者的认识

三、“唤起民众”政策及其“教育转向”

四、“唤起民众”与民族国家意识的塑造

第二节 知识精英倡导“唤起民众”的教育

一、民众教育的策源地

二、施行民众教育的构想

第三节 国民党政府将民众教育纳入政治轨道

一、教育行政官员开始关注民众教育

二、实施训政与建设新国家的需要

三、民众教育的“党政双轨”体制

第四节 民众教育馆应运而生

一、民众教育目标与设施

二、探索民众教育的中心机构

三、民众教育馆的建立与推广

小结

第二章 “到民间去”:民众教育馆与民族国家意识的唤起

第一节 创办之初的民众教育馆

一、养成“健全公民”

二、“只知办馆,不知办事”

第二节 国难来临与国家意识的唤起

一、民众教育新路

二、“国家”的视觉呈现

三、铸造“国魂”的传布

小结

第三章 “救亡图存之本”:民众教育馆与民族国家意识的培养

第一节 民众教育趋重民族国家意识

一、很好时期的民众教育

二、救亡图存的社会使命

第二节 “为生存而抗争”:培养民族国家意识的努力

一、补习教育:普遍的民众启蒙

二、国防声中的壮丁训练

三、注重政治及生活能力

第三节 民众读本中的“国家话语”

一、“收全国一致之效”的部编民众课本

二、“鼓铸民族精神”:民众读物的审查与编纂

小结

第四章 “增强民众抗战力量”:民众教育馆与民族国家意识的普及

第一节 大后方民众教育馆与抗战民众动员

一、战时民众教育馆的新使命

二、大后方民众教育馆的设立

三、实施国民精神总动员

四、工作成效的观察

第二节 战区民众教育馆与抗战民众动员

一、战区民众教育馆的设置

二、抗战之精神战

三、从全民教育到社会教育辅导

四、民众生活教育

五、战区民众动员之检讨

小结

第五章 “收复人心”:民众教育馆与民族国家意识的重塑

第一节 节庆与纪念日的政治象征

一、“民族复兴节”与民族记忆的激活

二、法定节日与传统节庆的“集体记忆”

第二节 文化生活中的国家认同

一、肃清日伪遗毒与设立“忠烈纪念堂”

二、“戡乱建国”旗号下的日常宣传

三、“识字国民”与民间生活习俗改造

第三节 危机重重的民众教育馆

一、围绕存废的争议

二、危机重重的因素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民众教育馆与民族国家意识的塑造(1928—1949)》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62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