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雪薇
页数:26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03047570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的编写目的是让学生们和读者们掌握自我心理保健的实用知识、技能和具体途径,提高整体心理素质,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在此基础上,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感悟和发展自我愉悦与成才的方法及能力。本书的编写目的是让学生们和读者们掌握自我心理保健的实用知识、技能和具体途径,提高整体心理素质,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在此基础上,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感悟和发展自我愉悦与成才的方法及能力。
目录
卷首语
第一章 成才前提——心身健康(1)
第一节 保持心身健康:人生的首要课题(2)
第二节 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概念(5)
第三节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12)
第四节 心理保健方法(15)
第五节 小结、应用实习设计与问题思考(19)
第二章 学会调适——生活心理(24)
第一节 大学生活适应(25)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生活心理(36)
第三节 小结、活动设计与问题思考(40)
第三章 轻松读书——学习心理(43)
第一节 大学生的学习与认知活动(43)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困扰及其调适(53)
第三节 小结、应用实习设计与问题思考(60)
第四章 悦纳自我——情绪意志(62)
第一节 大学生的情绪情感(62)
第二节 大学生的意志活动(72)
第三节 小结、活动设计与问题思考(78)
第五章 解读心底——自我意识(84)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84)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塑造(90)
第三节 小结、应用实习与问题思考(97)
第六章 完善人格——个性健康(99)
第一节 个性概述(99)
第二节 大学生的个性及其培养(104)
第三节 小结、活动设计与问题思考(117)
第七章 交往艺术——人际沟通(121)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含义和在成才中的作用(122)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分析(125)
第三节 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的要领与原则(133)
第四节 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的方法与艺术(135)
第五节 小结、应用实习设计与问题思考(142)
第八章 爱海深思——恋爱与性(145)
第一节 大学生恋爱探讨(145)
第二节 性心理概述(154)
第三节 小结、应用实习设计与问题思考(159)
第九章 走出困境——应对调节(164)
第一节 大学生常见的挫折与压力及其对健康的影响(165)
第二节 挫折与压力的应对与调节(169)
第三节 小结、活动设计与问题思考(173)
第十章 安渡险遇——危机干预(178)
第一节 危机与危机干预概述(178)
第二节 自杀及其干预(182)
第三节 小结、活动设计与问题思考(191)
第十一章 跨越障碍——防治异常(194)
第一节 心理障碍概述(195)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防治(200)
第三节 小结、活动设计与问题思考(220)
第十二章 助人助己——咨询治疗(222)
第一节 心理咨询(222)
第二节 心理治疗(227)
第三节 小结、活动设计与问题思考(234)
第十三章 把握前程——择业心理(237)
第一节 大学生择业心理概述(238)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调适与训练(245)
第三节 小结、活动设计与问题思考(251)
参考文献(257)
节选
第一章 成才前提——心身健康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虽然大学校园依旧是青年心目中的象牙塔,但大学生们已渐渐走出“天之骄子”和“栋梁之材”的神话,回归现实生活。当我们真正走进大学校园,深入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会发现情况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大学不再只是梦想之旅,而是更多地承载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此时此刻,我们成长的压力与动力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个人发展与危机共生。 毋庸置疑,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成才,而成才、腾飞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是:心身健康。 第一节 保持心身健康:人生的首要课题 一、大学生的心身成长特点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五十多年前,毛泽东对青年学生发表了上面这段著名的演讲,形象地形容了青年学生所处的心身阶段。 大学时代是人生的花样年华, 大学阶段是社会生活领域迅速扩大的时期,大学生们富有理想、富有生气,对未来怀着美好的憧憬。我国大学生多在18~24岁,处于青年中期、步入成年,在生理、心理方面都逐渐趋向成熟。 (一) 大学生的生理特点 1.体格的变化 大多数男生的身高、体重都会有较明显的增加,骨骼变得粗壮,肌肉变得发达,使男性性征变得更明显,逐渐进入成年人的行列。不少女生在18岁左右在体格上已发育成熟,但也有部分在身高、体重方面仍有所增加。 2.器官、系统的变化 在此阶段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达到完善、高峰状态,肺活量达到最高,胃肠容量达到最大,食欲极好,新陈代谢处于最佳状态,是身体的最佳时期,极少出现躯体疾病。因而大学生们精力旺盛,体能充沛,焕发着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3.大脑功能 神经系统功能处于最佳状态,脑重量达到最高值,大脑发育达到成人水平,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功能完善。大脑解剖结构成熟、生理功能达到最佳状态,为心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性发育 第一、第二性征已经发育完成,进入性成熟期,也是性欲旺盛的时期,性功能达到最佳状态。 (二)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1.心理发展趋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大学生处于少年向成人心理过渡的关键阶段,多数大学生的心理迅速发展趋向成熟却又未完全成熟,成人意识出现并逐渐增强,自我意识增强,经历自我分裂、自我评价、自我设计、重塑自我等阶段,并逐渐以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的角色参与学校和国家的各项重大政治、经济、公益等活动,然而,由于阅历浅,使得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往往容易出现偏激现象。 历史上不少积极的政治运动是由大学生发起并组织的(如五四运动),但也有一些大学生运动被利用而导致不良后果。 2.心理发展的矛盾阶段 大学生往往是从学校到学校,社会经验少,经济上不独立,但却希望独立和摆脱家庭和老师的束缚,心理社会成熟滞后于生理成熟,处于心理“断乳期”,期望、憧憬与幻想丰富多彩,并受现代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使心理矛盾冲突显得尤为明显。常见的矛盾冲突包括: (1)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冲突。 (3)友谊与竞争的冲突。 (4)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冲突。 (5)强烈的成就意识与知识经验不足的冲突。 (6)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冲突等。 想想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矛盾冲突? 3.认知发展的高峰阶段 我国学者吴福元采用国内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对大学生进行前瞻性研究发现,22岁是智力发展的高峰期,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各方面发展迅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完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维明显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喜欢怀疑和争论。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和创造,是一个人创造力和创造品质迅速发展的阶段,是长知识出成果的黄金时代。 众所周知,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是23岁左右开始创业的;而最近报道的一位29岁的亿万富翁,是在他21岁时开始创业的。 沃森是在他25岁时在英国的《自然》杂志上发表震惊世界的有关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的。 4.情感发展丰富但欠稳定 大学生的高级情感不断丰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等迅速发展,踊跃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各项运动,整个群体的情感总体是积极乐观向上的,但不够稳定,也容易受生活、学习、人际关系、恋爱、经济、择业等问题困扰,出现困惑、苦恼、焦虑、郁闷等情绪波动。 5.个性基本形成阶段 大学生的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等基本发展成熟,形成自己较稳定的独特风格,此阶段是培养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的最好时机。 6.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大学一年级属于“适应期”,此阶段大学生常出现尚未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人际交往问题突出;大学二年级到三、四年级属于“发展期”,大学生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建立了新的心理平衡,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此时,大学生们自信心增强,积极探索实现自己理想的途径;大学最后一年属于“成熟期”,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心理趋向成熟,面临泽业和就业,开始将重点放在实在的现实和未来生活上,有紧迫感、责任感和忧虑感。 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生群体是朝气蓬勃的正常人群体,绝大多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有问题的只是少数,有严重问题者只是极少数。然而,这些问题均不容忽视。 近年来,报章、网络、电视等不断有类似报道:“某大一男生家境不好受打击,在努力读书的同时不断找各种兼职工作来做,把自己当成一台永不停止的机器,终于心身劳累到极点,每晚准时不停地跑楼梯”;“某大一女生性格孤僻,多愁善感,每到周末望着空荡荡的宿舍,心情更是处于低谷,常向同宿舍同学宣布想去死,认为死是一种欢乐”;“某大学女生不停地念叨对面宿舍楼里那位陌生的男生爱上了她,时而兴奋傻笑,时而自言自语”“某某大学学生跳楼自杀”“高校学子自杀黑名单” 不断丰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揭示了在大学生群体中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日趋严重,精神病、自杀率呈上升趋势,并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死亡的主要原因。朱毅等2010年采用亚健康状态自评量表和大学生压力量表对南京四所大学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占57%,其中33%轻度亚健康,17%中度亚健康,7%重度亚健康状态;8%疾病状态;只有35%的学生身心健康。存在压力状态率为80.3%。严红虹等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2585名在校大学生,应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调查的近1周内,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7.9%,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39.3%,抑郁水平与自杀意念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05,P0.001)。刘宏、万志莉等在不同的地区采用SCL 90自评症状量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与全国成人常模、全国青年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所查学生各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5.11%~46 41%,其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总和及各因子得分均大于全国成人常模及全国青年常模,有统计学意义。 事实和数字都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所负载的高期望值与自身心理发展未成熟之间的差距,以及适应和矛盾处理的不当等原因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普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通过让他们了解各种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帮助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预防心理障碍和心身障碍,提高整体心理素质。 三、保持心身健康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重庆晚报社》2008年一篇题为“少年班30年神童今何在”的报道,追踪了1978年几位当时以11~13岁的年龄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习的著名 “神童”的人生轨迹。其中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最著名的几位似乎被归于“失败”之列。据当时的报道,其中一位“神童”两岁半时已经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几乎一夜之间,这个神奇少年为整个国家所熟知。其他几位也有惊人的表现,均成为那个年代家喻户晓的“明星”,成为全国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和羡慕的对象。26年后,当年被渲染得最多的三位,一位本科毕业后一直在科大任教,然而在科大的25年中他不断想逃亡,最后成功出家;另外两位在国内和国外都攻读过博士学位,均因与导师关系不良最后没有成功,其中一位“运气”较好,以硕士身份在大学任教,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另一位得了精神障碍症,“被自己禁锢在了与母亲共同居住的房间里”。 目前最受赞誉的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张亚勤,而他的同学普遍认为他的成功是因为他当时被渲染得最少,压力最小,过着相对“最正常”的生活。 为何的天资如此聪颖的人最终没有成才?心理健康、心理素质问题绝对是关键所在。 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必须有正常的感知觉、思维、记忆、想象、注意,必须有稳定的情绪,有健全的人格,必须与别人有正常的交往与合作,任何一方面出问题,都不可能做好工作,更不用说有所成就了。事实证明,心理缺陷比生理缺陷对一个人成才的影响更大,古今中外都有报道身体有残疾的人获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却极少见报道心理有障碍的人在出现问题后获得成就。 心身健康状况是整个人生是否愉快的首要影响因素,最简单地概括,人的一生只做两件事:第一,享受自己的生命与生活;第二,为社会做贡献。做好这两件事的必要条件是心身健康。 可见,没有什么比心身健康对人生更具重要意义!保持心身健康绝对是我们人生的首要课题! 第二节 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健康的概念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健康,追求健康。但什么是健康(health),人们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认识。 “健康就是没病”这是人们对健康最早期的认识。 “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这是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下对健康的认识。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1985年)关于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健康,使个体能长时期地适应环境的身体、情绪、精神及社交方面的能力。”“疾病,是产生症状或体征的异常生理或心理状态”,是“人体在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器官组织的形态,功能偏离正常标准的状态。” 这一概念提到了心理因素,较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健康概念有了显著的进步。 适应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对健康的认识,应该统一到世界卫生组织(WTO)对健康的定义上来。“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症,而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与和谐发展。”它明确指出健康包括了身与心两个方面,两者之间互为依存、互相制约、密切联系构成了健康的整体观。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要求健康的个体还表现在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要求,能够按照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 某本科毕业生,身体强壮,成绩优秀,工作能力强,毕业后很快找到了较满意的单位,可不到2个月,他感到不受重视,“怀才不遇”,于是跳槽,可仍出现同样的情况,1年内他跳槽5次。 您认为他健康吗?如果您的回答是“不”,他的问题是什么? 二、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概念 “心理”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是人类心理活动过程 (心理活动的共同性) 与个性(人格,个体心理活动的差异性) 的综合。其内容包括: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情感过程 (喜、怒、忧、思、悲、恐、惊)意志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