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我读过他们的脸

封面

作者:杨小彦

页数:320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0397145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艺术理论家、画家,中山大学教授杨小彦的一本文化随笔集,其中“他们”指的是19—20世纪的百余位人类文明巨匠,包括中外文学、艺术、摄影、绘画、理论、科学领域的大家。本书积作者平生所学,恰好横跨文与图两个领域。作者依据如下原则进行写作与绘图:一、所涉对象,均有阅读。若无阅读,则无从写作,更遑论绘之;二、因为是个人之阅读,遂有个人之判断,不从刊布之论,更无需全面与周到;三、所绘之图,均以历史照片为据,但却不是画照片,而是睹照片如睹此人,因此也是一种阅读,可称之为视觉阅读,绘之,则定有此一阅读之痕迹,若无此痕

作者简介

杨小彦,笔名老彦,1957年生于中国广东广州,籍贯湖北浠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学院副院长、新闻系主任、创意媒体系主任。广东省美协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2017-)、理论和策展委员会顾问(2017)、广东省高校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2014)。研究领域是视觉传播学、艺术批评与艺术史,并从事艺术策展活动。获2010年雅昌主办“第五届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的“最佳策展奖”。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脸书”式的读书笔记。
作者杨小彦,中山大学教授,老广州人,做过知青。油画科班出身,当过出版社领导,主编过摄影杂志,阅历丰富,阅读面广。
他的画就是他的阅读,他的阅读就是他的画。他把读出来的中外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化大家的思想性格,画在肖像里,造型扎实有趣。
轻松的文笔浸透着他阅读中的豁然发现乃至疑惑惊奇。
文与图互为表达,在肖像中“读”出性格,在文字中“画”出灵魂。

专家推荐:
借视觉文化学者锐利笔头,读一代文化大家睿智的“脸”。一一王璜生
读脸即读心!面孔的沧桑皱褶,就是心灵的崇山峻岭,就是历史的沟壑交错起伏。
在小彦的笔下,人类现代视觉史的层峦叠嶂被以如此轻快且诙谐而不失同情的方式重现并重构。小彦手中的笔尖,是和对象心灵共振的心电图记录仪的针尖。这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类视觉精神史的心电图报告!——顾铮
能把一张“脸”解释为历史、社会和人生,不仅是图像,而且是见识。——朱青生
杨小彦是一位学识广博的学者和艺术家,他的《读脸》以饶有兴味的笔调、独特的感悟和精采的肖像素描,集中呈现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发人深省,意象隽永。读者可以《读脸》为线索,在世界值得捧读的书架上去读去感悟。——尚扬

目录

墨水淹没了二月

雨果的文化眼光?003

安徒生的名声 006

爱伦·坡的鼻子 008

波德莱尔的颓废 011

福楼拜的情感手术刀 013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字自杀术 015

偏执的鲁迅 017

由瓦雷里想到了李金发 019

毛姆的初心 022

隔离中想起了茨威格,然后…… 024

伍尔芙拥有不止一个房间 026

出走者乔伊斯 029

卡夫卡的城堡 031

庞德的意象事业 033

是谁抚摸了劳伦斯?036

周作人的苦况 039

莫里亚克写了你内心深处的一片荒漠 041

四月的艾略特 043

帕斯捷尔纳克用墨水淹没了二月 046

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之死 049

林语堂的闲适 051

烈士郁达夫的真性情 053

徐志摩就是一只猫 055

纳博科夫心中飞出了一只蝴蝶 057

川端康成的月亮 059

海明威打碎了自己的脑袋 061

博尔赫斯的迷宫 063

辛格双眼闪烁 065

优雅的萨特 067

施蛰存不聚焦的眼神 069

囚犯、乞丐与贝克特 072

邵洵美公子的绚烂与落难 074

太宰治说:不曾有过什么事情 077

局外人加缪 079

杜拉斯的诱惑 081

自言自语的贝娄 083

孤独的神父索尔仁尼琴 085

张爱玲绝望的灵性 087

昆德拉的不朽 089

虚构的略萨 091

像抚摸真理那样去抚摸物象

杜米埃是一个英雄 095

李斯特的形容词轰炸 097

纳达尔的巴黎工作室 099

多动的迈布里奇 101

马奈的风月之眼 104

罗丹的抚摸 106

贵族图鲁兹-劳特列克的分裂生活 109

施蒂格里茨,绝非摄影家那么简单 111

学霸康定斯基的调色板 113

赖特让流水穿屋而过 116

没有成为艺术家的蔡元培 119

踢不死的马蒂斯 121

罗宾逊的奇异装置 124

消失的文化人朱启钤 126

拉赫玛尼诺夫,他就在身边 129

理性的“儿童画家”克利 132

斯特拉文斯基的祭品 134

空洞的莫迪利亚尼 136

“国际主义”战士密斯 138

韦斯顿像抚摸真理那样去抚摸物象 140

撒一泡尿给杜尚 143

住宅机器的设计者柯布西耶 146

伊顿的一把火 148

反摄影的曼·雷 150

敏感者本雅明152

格罗兹:刻薄是因为愤怒 154

摩尔的自然之手 156

布拉塞的夜之眼 159

关良为何成了大画家? 161

贾科梅蒂的孤独 164

惆怅的梁思成 166

等待枪决的肖斯塔科维奇 169

卡蒂-布列松匍匐的身影 171

培根,他很孤独…… 174

卡帕的生与死 176

廖冰兄的自嘲 178

尤金·史密斯有着战士的愤怒与悲悯 181

利希腾斯坦是当代艺术家…… 183

弗兰克尖锐地追问:是你在观看吗? 185

摄影暴力主义者克莱茵 187

沃霍尔,“白痴”还是“天才”,这是一个问题 189

让建筑跳舞的盖里 191

居伊·德波的景观革命 193

永远的梦露 195

摄影流浪汉寇德卡 197

拳击动物泰森 199

在时空中踽踽独行

叔本华悲观,王国维自沉 203

尼采的提问 206

可卡因瘾君子弗洛伊德 208

放肆的辜鸿铭与小心的钱锺书 211

保守的普朗克却做了革命的工作 214

智者罗素 217

艺术家荣格 219

爱因斯坦的“天真” 221

伊尼斯在时空中踽踽独行 223

卢卡契的困境 226

维特根斯坦的天才人生 228

海德格尔的双重人格 231

胡适的个问题 234

梁漱溟的人生思想 237

被改造的哲学家冯友兰 239

“皮亚杰问题” 241

桐城朱光潜的美学遗憾 244

拉康的“镜像” 246

波普的思想魅力 249

阿伦特洞察真理的三个契机 251

贡布里希只相信常识 253

理解贡布里希的一个关键 256

麦克卢汉的荣耀是,他被抛弃了 259

亲爱的库恩先生,什么是“范式”? 261

拉卡托斯的批判姿态 263

费耶阿本德的绝望 267

福柯的肉身研究 269

乔姆斯基的眼神和发丝 272

托夫勒的冲击 274

热爱白蚁的威尔逊 276

布迪厄的“社会炼金术” 279

史景迁的追问 282

戴蒙德的眼神穿越了一万五千年 285

后记:我读过他们的脸 289

节选

伍尔芙拥有不止一个房间 Virginia Woolf,1882—1941 伍尔芙是一个独特的女人,有着独特的出身,以及独特的生平。 她说过,女人的理想是拥有一张自己的书桌,一间自己的房间。 可她却拥有不止一个房间,她还拥有至今未衰的文学名声。 她说,女人为什么要去支持男人的战争?因为战争只是男权的极端表现而已。她进一步说,女人为什么要爱一个男人的国家?爱国主义只是男权的一种狂热符号而已。 她童年有过不幸,美丽的母亲又过早去世,所以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成年后她拥有一家自己的出版社,拥有一个家,以及舒适的别墅。她的小说都在自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她还是当年伦敦一个著名文学沙龙的女主人,身边簇拥着一批优秀的文人,包括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 她的痛苦是内在的,又是社会性的。她敏锐地观察着男权下的所有虚伪与残忍。她童年的不幸居然来自她的兄长,这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她的母亲是拉斐尔前派画家们竞相描绘的美丽模特,所以她拥有一副美丽的面容。她母亲的姑母则是摄影史上有名的大师卡梅隆夫人。 1927 年,她和艺术批评家罗杰?弗莱一起为卡梅隆夫人举办了一个展览——“维多利亚时代的摄影”。罗杰?弗莱说:如果英国肖像博物馆不为卡梅隆夫人举办展览,那将是博物馆的损失。 罗杰?弗莱还为她画过一幅肖像。这位大批评家内心是否对她有过念想?也许! 她敏感,以致精神分裂;她疯癫,会不可抑制地暴躁,发无名之火。她视生命为极品,又视生命为无物。 1941 年,她在衣服口袋里装满了石头,然后从容下沉到附近的一条河流中。 她的写作只是实验,思想游移的实验。她的人生何尝不是一场奇特的实验?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我读过他们的脸》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57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