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霍艳
页数:260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3217869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文学理论。《我们的时代和我们》试图通过对近年来中国文学和华语文学创作和现象的观察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当代中国的整体性以及文学在介入和推动中国社会转型中所发挥的作用。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主要考察了以新媒体为介质的文学创作情况,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向我们阐释了近年来文学创作在新媒体平台上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文学现象和创作变化;第二部分以“80”后作家、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了“80后文学”与中国经济发展、文化转型、生育政策、优选化进程等多方面的关系,为我们勾勒出这一文学群体的创作特征和精神状态;第三部分把视角投向“华语语系文学”创作,除了颇有学术水平的整体性考察之外,作者还提出了十分具有操作性的研究思路。
作者简介
霍艳,北京人,青年学者、作家。14岁起出版小说作品多部。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本书特色
新媒体时代,文学如何适应,文学的可能性在哪里?以张悦然和郭敬明为分析对象的“80后”文学,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我们该如何看待华语语系文学?
“微光·青年批评家集丛”(第2辑)是由上海文艺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一套大型当代文学批评丛书。丛书着眼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领域,遴选当代文学批评界的“70后”“80后”青年批评家,希冀通过他们的专著,梳理中国当代文学及批评在新世纪的生长脉络,并藉此途径,呈现中国社会变革发展的图景。丛书名“微光”取自鲁迅给白莽诗集《孩儿塔》作序:“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
目录
作家的病,别让时代背锅
警惕文学对时代的“碰瓷”
孙仲旭的“酒杯”和文青的“块垒”
那些奔走于假书店的假读书人
新媒体文学的推送时代
新媒体上的文学表演——以“匿名作家计划”为例
第二部分世纪之交的诞生——“80后”文学创作研究
一种对绝望的热爱——张悦然2006年后的短篇小说
长不大的孩子和他的欲望——郭敬明解析(上)
假装的悲伤和愤恨——郭敬明解析(下)
第三部分从“中国文学”到“中文文学”——“华语语系文学”研究
另一种傲慢与偏见——“华语语系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台湾的焦虑——“华语语系文学”与台湾文学
历史、语言、文学史——“华语语系文学”研究的再思考
台湾新世代文学及三种研究思路
后记我为什么不写小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