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最后的大象

封面

作者:(南非)唐·皮诺克、(南非)科林·贝尔

页数:496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5984764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一本典藏级非洲大象科普书,带你阅尽非洲野生象。书中通过40多名研究人员、动物保护主义者、护林员等多样的视角,讲述了非洲象群的生活和大象的生存现状。既展现大象可爱、智慧的一面,也揭露了大象被残忍杀害、象牙被偷猎的惨状,还有非洲大陆上人们为大象生存和福祉做出的不懈努力。书中配以非洲很好野生动物摄影师拍摄的375张精美震撼的纪实照片,呈现大象的每一帧精彩细节,为读者带来不输BBC野生动物纪录片般的精美体验。

作者简介

编者简介
唐·皮诺克,历史学家、犯罪学家、环保记者。十多年来,他通过镜头和笔墨探索了非洲大部分地方。共出版了17本著作,他的环保专栏两次获得蒙迪奖。
科林·贝尔,1977年从事博茨瓦纳的游猎向导,现为大象保护组织的重要成员。
译者简介
刘洋,广西艺术学院教师,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学、博物馆学和艺术理论。
张弘兆杰,自由翻译。

本书特色

本书卖点
1.剑桥公爵威廉王子作序推荐,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诚意推荐。
2.典藏级非洲大象科普书,一书阅尽森林象、沙漠象、草原象、巨型长牙象。
3.375张野生动物摄影师拍摄的震撼大片,1:1四色印刷还原原版图书精美图片,呈现大象的每一帧精彩细节。
4.文字版非洲象纪录片,精美度不输BBC野生动物纪录片。
5.实用的大象行为学指南,掌握大象的肢体语言,让你了解大象的喜怒哀乐。
6.展示了非洲大象的现状、困境和未来,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的经验。
7.锁线裸背装帧,可180°平铺展开,无缝欣赏高清大图。双栏排版,减轻阅读负担。

去年,云南大象迁徙事件,牵动着全国网友的心,让我们前所未有地观看到大象调皮可爱的一面,憨态可掬的小象更是圈粉无数,这也引发我们对大象肢体语言和它们思想情绪的了解,不满足于只看到它们的可爱,还想了解更多它们的行为和喜怒哀乐。这本《后的大象》正是给我们提供了更深入且更专业的大象知识。
这本书呼吁人们要保护大象,同时还告诉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让我们更懂大象。书中呈现了象牙偷猎和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现状,还有如何保护大象,如何避免人象冲突,如何帮助人象共处的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传达了全人类共同的渴求:保护大象,保护野生动物,建设和谐美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只要人们找到正确的方法,像大象这样的野生动物能够在自己的世界自由生长,也同样能够与人类和谐相处。
书中高清精美的图片令人惊叹,既可以像翻杂志一样浏览式阅读,享受可爱大象的每一帧细节,也可以深度阅读文字,了解非洲大象的现状、困境和未来,以及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的宝贵经验。
希望本书能够实现三个愿望:一、希望世界各地的读者享受这些引人入胜的大象故事和美丽的照片;二、希望本书能够作为证据,堵上象牙贸易的漏洞;三、禁止象牙贸易,各国积极追捕推动残酷的象牙偷猎浪潮的犯罪头目。

目录

序言

大象:一场人类—动物的危机

01 数大象

02 大象为何重要

03 想象非洲的大象

04 偷听的大象

05 仪式象

06 两只大象的传说

07 神奇的简

08 最后的长牙象

09 致敬巨型长牙象

10 大树、大象和大思想

11 保护非洲草原的大象和生物多样性

12 忠实的荒野园丁

13 通过社区利益保证大象的存活

14 资助大象保护

15 东非的偷猎网络

16 管理跨境大象种群

17 非法野生动物贸易

18 武器和大象

19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组织和

贸易:这是拯救大象的组织吗?

20 迁移大象:福利和保护之间存在

冲突吗?

21 只有阿多

22 建立一个避风港

23 博茨瓦纳庇护所

24 学习津巴布韦 “总统象”经验

25 马恩耶社区——与土著资源公共区域

管理计划合作

26 哥纳瑞州:大象的天堂

27 尼亚萨的大象

28 纳米比亚西北部沙漠里的大象

29 塞卢斯禁猎区:失乐园?

30 辛吉塔格鲁梅蒂的成功

31 乞力马扎罗山脚下:肯尼亚的大象保护

32 北方的大象

33 大象和孩子

34 需要紧急干预来拯救森林象

35 加兰巴国家公园:大陆分水岭上的

保护区

36 奥扎拉- 可可亚国家公园

37 其他非洲象

38 象牙与极端组织

39 扬卡里的大象

40 扎库玛:大象成功的故事

41 马里的沙漠象

42 适时死去

43 参与进来

44 了解大象的行为

译后记

节选

东非的偷猎网络 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不仅威胁到所有物种(例如大象和犀牛)的生存,
还会威胁到非洲各地数以百万计依靠旅游业谋生的人的生计甚至生命。——耶耶·托尼 几个世纪以来,象牙一直被用于制作钢琴琴键、艺术雕刻、刀具、匕首和珠宝。早在非法木材和血钻出现之前,它就与冲突联系起来了,并且需求并没有减少。非洲正因为不可持续的偷猎活动而失去数千只大象,主要是为了满足亚洲的需求。亚洲有自己的象种,但只有公象有长牙,而非洲大象的长牙要大得多。此外,亚洲大象的数量也大为减少,这意味着亚洲的象牙需求几乎完全由非洲象来满足。
1989 年,在经历了20 年的频繁偷猎之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禁止了象牙的国际商业贸易。在这20 年里,非洲大陆几乎损失了一半的大象。在1977~1987 年间,仅坦桑尼亚一国损失的大象数量就占了其大象总数的一半以上。在20 世纪80 年代,莫桑比克的大象数量从6.5 万只减少到7000 只。这一下降归因于国际象牙贸易的合法管制,促使《公约》缔约方投票赞成国际禁令。人们认为这样做能阻止偷猎行为。
在象牙需求量最高的国家,一项国际禁令与合法的国内市场引发的混乱使得偷猎持续存在。19世纪,仅坦桑尼亚一国就有估计2000万只大象。在随后的世纪里,由于人口增长、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冲突、栖息地破坏、象牙贸易,以及最近的气候变化,大象数量开始迅速下降。重点关注偷猎活动往往会让人们疏于关注其他导致大象数量下降的因素,尽管它们具有同样毁灭性的影响。今天非洲大象的数量大约是50万只。尽管大象数量急剧下降,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仍未将大象列为濒危物种。
大象的数量通常以每年5% 的速度增长。如果偷猎超过这个水平,那么大象的数量就会减少。自2010年以来,被偷猎的大象比死于其他原因的大象数量还要多,偷猎速度已经超过了种群替代率。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大象最终可能会灭绝。一些囤积象牙的团伙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讨价还价。有组织的野生动物犯罪收益高、数量大。野生动物贩运是全球第四赚钱的跨国有组织犯罪, 仅次于毒品、仿制品和人口贩卖。贩运网络每年的累计收益达数十亿美元。 偷猎热点地区 目前有37 个非洲国家有草原象和森林象,覆盖面积310万平方公里,大多数在非洲南部和东部。没有一个国家不受偷猎的影响。中非和西非的森林象被偷猎的情况很严重,导致大象的数量极低,这使得较大的热带草原象群越来越多地成为象牙走私网络的目标。据估计, 非洲大象中有四分之三分布在南部非洲的卡万戈赞比西跨境保护区(KAZA),涉及安哥拉、博茨瓦纳、赞比亚、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领土。东非占20%,其余的大象则分布在中非和西非。尽管东非的大象数量只有非洲大象数量的五分之一,但大多数被偷猎的运往国际市场的非洲象牙都是从那里采购和装运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和埃塞俄比亚都与贩运活动有所牵连。东非地区受偷猎的影响最大,在2006~2016 年期间损失了约7.9 万只大象(这个数量是大象总数的一半)。大象数量降低的情况主要发生在坦桑尼亚,在此期间其大象数量降低了60%。
东非地区极易受到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影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松懈的边境守卫、地理位置、执法不力、腐败、政府机构软弱、贫困、港口和机场的安全漏洞。偷猎者最关注的地区是坦桑尼亚的塞卢斯禁猎区、鲁阿哈国家公园和伦瓜禁猎区,以及莫桑比克的尼亚萨保护区。随着坦桑尼亚野生动物日益减少,国际社会的关注使得执法力度得到加强,偷猎活动开始向南转移, 瞄准已经急剧减少的莫桑比克大象, 并进入了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 运输链 蒙巴萨和达累斯萨拉姆的集装箱港口是象牙出口的主要地点,也是全球象牙缴获最多的地方,或者是缴获货物的来源地。大多数象牙通过海运离开非洲,货物往往超过500 公斤,装在船运集装箱里。这些货物的规模表明,有组织犯罪网络的行动是精心安排的。规模较小的货物通过空运和陆运贩运。相关当局已经在连接非洲和许多国家的埃塞俄比亚博莱机场缴获了很多象牙。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是象牙流动最多的非洲国家。运经东非的象牙主要来自坦桑尼亚、肯尼亚、莫桑比克、马拉维和赞比亚, 也有中非的森林象象牙。
在这些陆运路线上,贩运人员专门锁定边境守卫薄弱、无人控制的地带,或车辆和人员可以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穿过的“老鼠路线”。在使用官方边境通道时,腐败分子往往发挥了作用。
非法贸易网络
由于贩运网络的秘密性质,人们对其构成所知甚少。它们与参与贸易的国家一样,数量颇多,具有流动性和非正式性。它们由供应商关系网络、辅助服务和行动人员组成,包括政府、其他合法企业和消费者。东非网络控制着象牙的来源,以及象牙在东非地区的流动。它们在向亚洲运送象牙所需的商业和社会关系中具有影响力。它们是无等级网络的一部分, 这些网络根据现有的商业、家庭、部落和个人关系进行组织,并在受到执法威胁时重新调整。因此,这些组织了解法律、当地文化、物流和政治,并能够做出相应的反应,使得执法或保护策略受到阻碍。小喽啰负责偷猎,中间人在非洲到亚洲的路线上充当协助者,买家和主要人物发号施令。偷猎曾经一度是投机取巧的行为,现在却变成了有预谋、有组织、受委托的行为。许多批量象牙货物都来自大规模的猎杀,许多小型偷猎活动获得的象牙被合并进行单次装运。
象牙贩运网络往往与针对民众的暴力行为有关,但这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主要大象保护人士韦恩·洛特于2017 年8 月在达累斯萨拉姆遇刺身亡,这凸显了该网络的潜在危险性质,不能容忍阻碍其盈利的任何人或事物。由于自然保护的军事化,国家资助的暴力行为也是一个因素。 偷猎者
猎杀大象的人多种多样,既有投机取巧的偷猎者,也有技能娴熟的猎人、武装民兵和军事力量。在中非,政府军队往往是偷猎者。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武装部队(FARDC)被称为该地区最残忍的偷猎者,偷猎数量占偷猎总数的75%。不过,大多数偷猎者都是碰巧生活在野生动物周围的人,他们以狩猎作为收入来源。在东非,偷猎者大多来自生活在象群附近的社区,对他们来说,获取象牙的高收入潜力和低成本是偷猎的动力。这并不是犯罪,而是一种收入来源。更多有计划的偷猎者可以在一个国家内跨越相当远的距离或跨越国界。还有报道说,城市的偷猎者在某个地区偷猎,直到当地社区将他们赶走。
大象是个人和集体的目标。武器多种多样,从传统的弓箭和圈套到大口径猎枪和军用武器,这些武器使保护工作变得复杂,危及管理员的安全。先进的武器随处可见,而且往往来自冲突地区。政府库存中被缴获的武器也被交给了偷猎者。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组织已将贫困确定为当地最重要的偷猎指标。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通过提供生计来打击偷猎和贩运野生动物。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好处,特别是在收入潜力不大的地区。野生动物犯罪和无效的保护政策不仅会危害动物种群,也不利于当地的发展、安全、善治、法治,会损害和野生动物生活在一起的人们的公共福利。这还意味着,唯一受益于大象的群体就是偷猎者和贩运者。当地社区是野生动物的自然守护者,应该从大象那里得到最大的奖励。相反,野生动物的消失损害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使更多人无法通过正常经济手段谋生,只能走上偷猎的道路。 执法
非法象牙贸易的主要对策是执法。但这会使人们忽视需要作出涉及来源国、过境国和消费国的多方面反应。一开始需要修复大象和与大象生活在一起的社区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解决推动亚洲象牙需求的价值观念。非法市场的秘密性质阻碍了人们对其的了解,但了解非法市场是全面应对贸易的各个方面的关键,而不仅仅是试图通过执法来压制非法市场。执法可能提供更直接的解决方案,但消除贫困和根除腐败应该是长期目标。
执法工作应得到强有力的国内立法的支持,惩罚应反映象牙贩运的严重性。象牙贩运是一种跨越几个大洲的跨国犯罪;因此,国际执法合作与减少需求相结合才是最有可能成功破坏象牙贸易的武器。 ——选自《最后的大象》,[南非]唐·皮诺克、[南非]科林·贝尔 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4月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最后的大象》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51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