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王阳明与现代新儒家

封面

作者:何俊 编

页数:580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22013798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王阳明与现代新儒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研究王阳明与现代新儒家关系的著作。王阳明与现代新儒家在中国哲学史中都举足轻重。现代新儒家立足返本开新,着力于传统儒学精神的现代转化,试图构建全球学术视野中的中国哲学范式,在学术史上意义深远。书稿选取了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贺麟五位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阐释了他们的学术思想、治学方法所受阳明心学的影响,以及对它的诠释,由此力求探明作为有机整体的宋明儒学的发展脉络,深入认识儒学的演化。本书兼以史学、哲学视角深入剖析,史料翔实,结构清晰,对于丰富中国哲学的内涵及方法,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亘古弥新的内在动因,启发当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都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何俊,浙江长兴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朱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思想史研究,代表作有“何俊著作集”三种:《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南宋儒学建构》《从经学到理学》,以及主编“国学新知丛书”。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历史研究》《新华文摘》《光明日报》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本书特色

现代新儒学所指为何?
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思想要旨是什么?
心学集大成者的王阳明与现代新儒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20世纪20年代初,西学东渐,在新思潮的冲击下,传统学术成为众矢之的,甚而面临被彻底扬弃的命运,地位飘摇,危机重重。国内一批知识分子逆势而为,自信于中华文化的深邃与博大,深耕其中,为发掘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现代学术中的哲学探索与创造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代新儒学应运而生。从学术脉络上看,现代新儒学上承清学,但本书上溯至宋明,试图梳理出陆九渊、王阳明所开出的心学一脉,是否影响并且是以怎样的方式影响现代新儒学的思想探索与创造。本书选取了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贺麟五位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通过具体阐释他们的思想要旨和学术路径,分析了王阳明心学在其中或显或隐的迹象。通过这样的阐释,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学术思想在传承与创新中所作出的诸多尝试与努力。

图书卖点

1. 主编系哲学研究领域资深专家。
2. 王阳明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热门领域,可与热卖的王阳明书籍做联动营销。
3. 本书既有哲学思想的阐释,也有历史故事的讲述,在学术著作中具有一定的发掘下沉读者的潜质。

目录

目 录

引 言 何俊

第一章  马一浮与阳明心学 何  俊  洪德取 
第一节  马一浮的学思之路
第二节  马一浮“六艺论”与《群经统类》
第三节  马一浮心学思想的来源
第四节  多样的统一:马一浮心学思想的构建

第二章  熊十力与阳明心学 徐  鹏 
第一节  熊十力生平学术中的心学线索
第二节  纠偏心学末流,回应时代关切
第三节  对阳明心学的批判继承和深入阐发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梁漱溟与阳明心学 张亚军 
第一节  梁漱溟与阳明心学的渊源
第二节  梁漱溟对阳明心学的继承阐发
第三节  梁漱溟对阳明心学的补充完善
第四节  行其所知:梁漱溟对阳明心学的践履

第四章  冯友兰与阳明心学 洪德取
第一节  冯友兰学术生平简介
第二节  冯友兰的问题意识与学术路径
第三节  冯友兰与梁漱溟的交游
第四节  冯友兰对阳明心学的研究
第五节  冯友兰对阳明心学的批评
第六节  结语

第五章  贺麟与阳明心学 何泽昕
第一节  贺麟的学术生平
第二节  贺麟对阳明心学的研究
第三节  贺麟的“新心学”思想

后 记 何  俊 571

赞助用户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王阳明与现代新儒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