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现代礼仪

封面

作者:李丹

页数:197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6893036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高等学校为学生讲授现代礼仪多年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授课经验,充分调研学生的需求应运而生的。本书主要内容分为十章:第一章:礼仪的“前世今生”;第二章:形象礼仪;第三章:待亲礼仪;第四章:校园礼仪;第五章:交往礼仪;第六章:秘书礼仪;第七章:聚会礼仪;第八章:出行礼仪;第九章:餐饮礼仪;第十章:民俗礼仪。在内容上既注重点,也涵盖了一定的面;既有理论说明,亦有案例分析;既有现代文化,更有很好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作者简介

  李丹,陕西汉中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普通话测试员,主要从事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礼仪学及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赴泰国乌隆他尼皇家大学交流半年,2018年赴俄罗斯莫斯科参加为期一周的留学展活动。参与多项第一最及教育部项目,主持陕西省教改课题两项,主持陕西省教育厅项目两项;发表CSSCI等高层次论文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礼仪的“前世今生”
第一节 礼仪的产生、内涵和本质
第二节 传统礼仪的基本类型和历史性启迪
第三节 传统礼仪的演变过程和总体特点
第四节 现代礼仪应当坚守、传承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形象礼仪
第一节 仪容礼仪
第二节 仪表礼仪
第三节 仪态礼仪

第三章 待亲礼仪
第一节 孝敬长辈
第二节 善待同辈
第三节 爱护晚辈
第四节 夫妻相处礼仪

第四章 校园礼仪
第一节 教师礼仪
第二节 学生个体礼仪
第三节 同学相处礼仪

第五章 交往礼仪
第一节 会面礼仪
第二节 交谈礼仪
第三节 书信礼仪
第四节 名片的制作与使用

第六章 秘书礼仪
第一节 与领导相处的礼仪
第二节 同事相处礼仪
第三节 通信礼仪
第四节 会务礼仪

第七章 聚会礼仪
第一节 集会礼仪
第二节 赛会礼仪
第三节 晚会礼仪
第四节 亲朋聚会礼仪

第八章 出行礼仪
第一节 步行礼仪
第二节 乘车、乘船礼仪
第三节 乘坐飞机礼仪
第四节 外出住宿礼仪

第九章 餐饮礼仪
第一节 中餐礼仪
第二节 西餐礼仪

第十章 民俗礼仪
第一节 诞辰礼仪
第二节 婚姻礼仪
第三节 丧葬礼仪
第四节 中国传统节日礼仪

参考文献

节选

  《现代礼仪》:  三、信息畅通  凡是和长辈相处较远时,晚辈们的居住地、从事什么工作、家中的基本情况等,都应该让长辈知晓。这是信息畅通的基础。  古人提倡“居有常,业无变”,现在当然行不通了,但内在精神,却并没有过时。因此,凡居住地发生了变化,应让长辈知晓。如有条件,应尽可能让长辈实地看一看。所从事的工作,除了政策法规所要求的必须保密外,也应让长辈知晓,使其放心。如果工作发生了变动,也要及时告知长辈。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等,凡是长辈们应该知道的,也要随时告诉他们。  无论和长辈们住在一起或不住在一起,凡遇有外出游览观光、学习培训、出差公干时,也要告知长辈。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第四》)意思是说:父母尚在世的时候,尽量不要外出远游。如要远游,具体方位要明确,要告知父母。还有一种解释说:“游必有方”就是晚辈出游时,应对父母等长辈的生活起居有妥当的安置方法。实际上,这两种解释,都是孝敬长辈的一种礼仪规范,现在的人都应该自觉恪守。  有一首名为《常回家看看》的歌曲,所唱内容实际上也是孝敬长辈的一种礼仪。按照这种礼仪,不管与长辈相距远近,除了打电话、发短信等信息联络外,“抽点时间,抽点空闲,常回家看看”,是保证信息畅通的最佳方案。实际上,儿孙辈回家看望长辈,长辈们打扫卫生,准备饭菜,忙里忙外,很是劳累,但心里却很高兴、快乐。可见,“面见”式的信息联络,长辈们是多么看重呀!既然如此,晚辈们就更应该重视“面见”,重视与长辈们拉家常,说闲话,共进餐,同开心。  还有一种信息畅通,是遇事多与长辈们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一则,长辈们涉世久,经历多,经验丰富,他们的见解,可能对晚辈们大有帮助。二则,遇事多与长辈们商量,是对长辈的尊重。有了这种尊重,亲情会越来越浓,相处会越来越融洽。此外,要主动了解长辈们的好恶。他们所喜欢的,只要条件许可,又不违背社会正义良俗,就要尽量满足他们;他们所厌恶的话语、事情、做法等,晚辈们都要尽力避免。只有这样,长辈们才会认为晚辈“懂事”,从而心情愉快,乐享天年。  四、免除亲忧  《弟子规》中有这样几句话:“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意思是说:身体有了伤病,就会给长辈带来担忧;德行上有了毛病,就会给长辈带来羞耻。因此,只有求得了身体健康、品行端正,免除了长辈们的担忧和羞耻,才算得上孝敬长辈。  怎样求得身心健康,内容十分广泛,细说可成浩浩大卷。简而言之,欲求“身心俱健”,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其一,事情越多,压力越大,越要保持乐观情绪。俗话说“一忧生百病”,还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因此,不急不躁,不恼不怒,不忧不伤,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坚信人生路上“没有翻不过的火焰山”,也“没有渡不过的通天河”,就会笑对人生,高高兴兴地“过了一年又一年”。我们在新闻媒体上总见到那些长寿老人谈到长寿秘诀时,第一条总说到心态好,就是对世人一种很好的提醒。  其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大课题。但结合实际生活看,人们忙于创业,忙于致富,这无可非议,但如果因此而轻视了身体这个“本钱”,那就可能出问题。现实生活中那种包括小学生在内的“过劳死”的个案,就很值得人们吸取教训。因此,注意劳逸结合,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最富有生存意义的好习惯。过分懒散不行,过分劳累也不行。只有根据年龄、工作性质、身体素质等因素,把握住合理的“度”,你才能阴阳平衡,气血两旺,在生活之路上时时刻刻都平平安安。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有一条也十分重要,那就是口腹习惯。人们都知道“病从口入”这句经典之言,但又往往管不住这个“口”,结果是烟也猛抽,酒也狂饮,大鱼大肉飞禽走兽皆为餐桌上的珍品、舌尖上的美味。长此以往,这病那病就亲近你、跟你“交朋友”了。因此,生活条件越好,越要有良好的口腹习惯,避免自己的“口”变成自己的健康“杀手”。这一点,年轻朋友们更要注意。现在不少疾病患者日益年轻化,已经引起了医疗界的警惕,所以每天都要用餐、饮水的人们特别是年轻朋友们,更应该警钟长鸣,好好管一管自己的多事之“口”。  其三,自觉地规避危险。我们并不提倡规避一切危险。为了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或是为了帮助他人,救他人于危险之中,有危险,也要上;哪怕牺牲自己,也毫不退让。这叫“当仁不让”“舍生取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人人都应遵奉。所以我们所讲的规避,就是避免无价值、无意义的伤残或丢命。这种伤残或丢命,既是国家的人力损失,更是你家庭特别是长辈们心中难以治愈的创伤。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晚辈们要戒除粗心,戒除冒险。媒介上报道的低头看手机而掉入水中溺亡或低头看手机过马路被汽车撞飞致残,皆因粗心所致,应引以为戒。还有那种站在铁轨上拍照、站在悬崖边摆造型之类,都是一种不计后果的冒险。此类冒险,让不少花季年华之人丢了性命,可哀可叹!因此,为了你们的平安健康,为了减少“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晚辈后生们,都应该好自为之,勿让长辈们多“忧”。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现代礼仪》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46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