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雨燕
页数:245
出版社:湘潭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6870650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的消费主义为研究对象,探讨消费主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以及带来的负面影响,旨在超越消费主义,构建与中国实际相符合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消费文化,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选择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 本书以中国的消费主义问题为中心,借助国内外学者对消费主义研究的学术成果,在全球化的视野中,紧密联系当前中国的实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研究中国的消费现象,对中国的消费主义进行分析和批判。
作者简介
李雨燕,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首届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现任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1项,其他省级项目等10余项,在《光明日报》(理论版)、《武汉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1部。
目录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消费主义及其生成
第一节 消费与消费主义
一、消费的内涵
二、消费主义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消费主义的生成
一、消费主义生成的经济基础
二、消费主义生成的文化背景
三、消费主义生成的制度原因
第二章 消费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萌发
第一节 消费主义的全球传播
一、资本逻辑的内在驱动
二、国际公司的全球操纵
三、大众传媒的积极引导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内在影响
一、改革开放丰富了物质文化的供给
二、改革开放释放了消费潜力
三、改革开放改变了消费观念
第三节 “物的依赖性”的消极影响
一、“物的依赖性”社会形式的基本特征
二、“物的依赖性”助长了消费主义
第四节 中国“面子文化”的深层影响
一、“面子文化”:中国独特的文化基因
二、“面子文化”是消费主义的催生剂
第三章 消费主义的负面效应
第一节 消费主义威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消费:引发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
二、消费主义加剧环境危机
三、消费主义加重中国的环境负担
第二节 消费主义阻碍社会主义共享发展
一、消费不公引发社会冲突
二、消费至上致使人情淡漠
三、社会公共事务遭漠视
第三节 消费主义危及人的自身发展
一、基本需要与奢侈需求的错位
二、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失衡
三、消费手段与消费目的的颠倒
第四节 消费主义影响民族发展
一、消费主义冲击民族文化与民族产业
二、消费主义冲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三、消费主义:一种新的殖民形式
第四章 超越消费主义
第一节 拆解消费主义的神话
一、“我买故我在”:一个虚假的命题
二、“消费带来幸福”:将人视同“消费动物”
三、“消费带来进步”:对进步的单向度解释
第二节 走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消费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产
二、凸显消费的全面性
三、凸显消费的公平性
第三节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文化
一、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消费文化建设
二、充分发掘传统优秀消费文化的现代价值
三、充分利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功能
四、合理利用大众传媒的塑造功能
五、高度重视大众文化的整合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消费主义及其生成
第一节 消费与消费主义
一、消费的内涵
二、消费主义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消费主义的生成
一、消费主义生成的经济基础
二、消费主义生成的文化背景
三、消费主义生成的制度原因
第二章 消费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萌发
第一节 消费主义的全球传播
一、资本逻辑的内在驱动
二、国际公司的全球操纵
三、大众传媒的积极引导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内在影响
一、改革开放丰富了物质文化的供给
二、改革开放释放了消费潜力
三、改革开放改变了消费观念
第三节 “物的依赖性”的消极影响
一、“物的依赖性”社会形式的基本特征
二、“物的依赖性”助长了消费主义
第四节 中国“面子文化”的深层影响
一、“面子文化”:中国独特的文化基因
二、“面子文化”是消费主义的催生剂
第三章 消费主义的负面效应
第一节 消费主义威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消费:引发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
二、消费主义加剧环境危机
三、消费主义加重中国的环境负担
第二节 消费主义阻碍社会主义共享发展
一、消费不公引发社会冲突
二、消费至上致使人情淡漠
三、社会公共事务遭漠视
第三节 消费主义危及人的自身发展
一、基本需要与奢侈需求的错位
二、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失衡
三、消费手段与消费目的的颠倒
第四节 消费主义影响民族发展
一、消费主义冲击民族文化与民族产业
二、消费主义冲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三、消费主义:一种新的殖民形式
第四章 超越消费主义
第一节 拆解消费主义的神话
一、“我买故我在”:一个虚假的命题
二、“消费带来幸福”:将人视同“消费动物”
三、“消费带来进步”:对进步的单向度解释
第二节 走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消费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产
二、凸显消费的全面性
三、凸显消费的公平性
第三节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文化
一、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消费文化建设
二、充分发掘传统优秀消费文化的现代价值
三、充分利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功能
四、合理利用大众传媒的塑造功能
五、高度重视大众文化的整合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