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利霞 著
页数:28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01023849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审美问题一直是社会批判理论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在社会批判理论中的位置经历了“核心-边缘化-重回中心”这样一个过程。维尔默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代与第二代批判理论家之间的过渡人物,其审美理论颇具特色,是在哈贝马斯之后重建社会批判理论的审美维度的重要尝试,试图将批判理论传统中的审美资源与交往理论结合起来,一方面用交往理论重构审美,另一方面通过审美反思交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社会批判理论的更新。本书试图在社会批判理论的语境中对维尔默的审美理论进行阐述和探讨,把握社会批判理论审美维度在当代的发展。
作者简介
刘利霞,四川泸州人,现为四川大学哲学系副研究员。本科、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国外马克思主义专业,2014-2016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学习社会批判理论。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社会批判理论。近期专注于社会批判理论中的审美问题研究。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维尔默审美理论的背景9
第一节审美在批判理论中的地位变迁9
第二节审美在交往范式中的位置及其问题20
第三节理论准备:对理性的语言学批判28
第四节理论准备:可错论的真理观34
第二章对阿多尔诺美学的重构:艺术真实43
第一节本真的艺术:对塞壬之死的解读45
第二节艺术真实的两个维度:自主和功能51
第三节和解哲学视角中的艺术真实59
第四节艺术真实Ⅰ与艺术真实Ⅱ67
第五节对艺术真实的交往理论重构73
第三章对阿多尔诺美学的重构:崇高经验84
第一节阿多尔诺:崇高进入艺术85
第二节对崇高的交往理论重构:后形而上学现代性的崇高93
第三节对崇高的交往理论重构:崇高作为一种施为性存在96
第四节崇高对交往的反思:崇高的新位置以及新内涵102
第四章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审美理论112
第一节在交往视角中界定后现代美学112
第二节重新理解五种后现代美学117
第三节现代美学与后现代美学的互补122
第五章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建筑美学132
第一节为什么是建筑?何为建筑的可交流性?132
第二节现代建筑理论对建筑的可交流性的模糊探索135
第三节后现代建筑理论对建筑的可交流性的强调140
第四节人性的建筑:在交往中澄清建筑目的146
结语152
参考文献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