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远离疾病(第一版)

封面

作者:王涛

页数:368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2020890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这是营养医学的一部专著,营养医学一经出现,就已经不是属于某个人的,而是属于全世界的宝贵财富。  《远离疾病》在《失传的营养学:远离疾病》基础上修订改版而成。  《远离疾病》从营养医学出发,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失眠、痛风、更年期综合征、老年痴呆、精神心理疾病等几十种难以治愈的病症提出全新见解,希望读者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健康之路。

作者简介

王涛,医学博士,营养医学创始人。  1988-1996年,在河北医科大学攻读本科及硕士。  1996-1999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学位。  1999-2002年,在河北医科大学工作,进行专业病理学研究。  2002-2004年,东渡扶桑,在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室研究肺癌的发生。  2004-2005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工作,任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职称。  2005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宣讲自己的营养医学理论。  2008年11月,出版《失传的营养学:远离疾病》。  2012年11月。在全国各大卫视宣讲营养医学知识,包括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健康之路》节目中主讲了五期如何用营养调理我们的身体。  2013年至今,不断完善和发展营养医学理论并践行至今。

本书特色

怎样认识所谓的亚健康?那些让人沮丧的疑难杂症、慢性病真的是病因不清吗?面对它们,人类真的束手无策了吗?有些病得了就不会好了吗?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健康的?这本书解决了人们对健康问题的一系列“天问”,它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全新的认识领域。◎ 营养医学是具有开创性的新观念,它秉持“治病必求于本”的观念,力图从根本上解决大众的健康问题,让人们远离疾病。本书为营养医学专著。◎本书在《失传的营养学·远离疾病》的基础上修订改版而成,增添了一些新数据和新的研究成果,阐释更全面、更充分。◎逆转疾病、远离疾病,本书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失眠、痛风、更年期综合征、老年痴呆、精神心理疾病等几十种难以治愈的病症,从营养医学出发,提出了全新的见解。

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
第一章 被严重误解的“亚健康”
第一节 正确认识亚健康
第二节 你多长时间“检修”一次
第三节 世界上有100%健康的人吗
第二章 要把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第三章 怎样才能维护好自己的健康
第一节 关于病因不清
第二节 被严重低估的人体修复能力
第三节 搞错了,身体需要原料
第四节 为什么今天的医学对慢性病束手无策
第五节 不要给系统添乱
第四章 今天的食物能给我们提供充足而均衡的营养吗
第一节 蛋白质的来源
第二节 糖的来源
第三节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来源
第五章 营养素与高级补品
第六章 中医、西医、营养学和营养医学

第二部分 各论
第七章 肝——健康的大总管
第一节 肝的蛋白质代谢
第二节 肝的脂肪代谢
第三节 肝的糖代谢
第四节 高胆固醇与胆道系统疾病
第五节 痛风能不能逆转
第六节 一些疾病的命名误导了我们
第七节 疾病是吃出来的
第八章 提高机体免疫力,应对病毒感染性疾病(感冒、肝炎等)
第九章 慢性炎症与癌的关系
第一节 想得癌其实不容易
第二节 癌是营养极度缺乏的产物
第三节 癌症的营养素治疗
第十章 血液病能用营养素逆转吗
第十一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我们要终身承受吗
第十二章 警惕平滑肌收缩引起的疾病(痉挛、头痛、痛经等)
第十三章 人体会过敏吗(皮肤过敏、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
第十四章 骨关节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
第一节 风湿性关节炎
第二节 骨质增生
第三节 股骨头坏死
第十五章 慢性肾炎能逆转吗
第十六章 营养素使用中的误区
第十七章 纤维化、器官硬化可以解决到什么程度
第十八章 睡不着(失眠)与睡不醒
第十九章 逆转更年期综合征和女性的保养
第二十章 精神疾病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第一节 精神疾病并不难治
第二节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第二十一章 优生优育
第二十二章 孩子的一切健康问题都缘于父母的无知
第一节 偏食、厌食
第二节 淘气、多动症
第三节 近视
第二十三章 “长生不老”之术

第三部分 人为什么要长成这个样子
第二十四章 人体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二节 人体结构
第二十五章 人为什么要长成这个样子

附录
观念改变生活,知识指导健康
一本有生命的书,一份无价之宝
不要让自己的无知毁了一生

后记
写在后而

收起全部↑

节选

“治病必求于本”这是《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五》开篇就指出的,而《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可见我们的古圣先贤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把怎样能治好病的不二法门说得明白无误了。从中医用药上看,中医一天不曾离开过营养治疗,把营养治疗完美地融入医学治疗体系,不是有意的、故意的、生硬的嵌入。说明什么?说明这个“本”里有很大一块儿是营养不均衡,“本”就是病根儿,想治好病就得从根儿上治。  真的是这样吗?一般只听说过食疗或药食同源,但这样的表述太小儿科了,因为中医从一开始就没有药疗和食疗的区分。桂枝汤被誉为“中医第一方”,表面看是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组成,这里的生姜和大枣是药还是食物?好吧,不争论,就算是药,在桂枝汤的用法说明中,还有一味“药”——热粥,这可无论如何划归不到药里了,连什么粥都没说,不管是大米粥,小米粥还是棒(米查)粥,热粥就可以,趁热喝掉,你说怎么归到药里去?而且其中自有玄奥,为什么是粥而不是热水呢?当归生姜羊肉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猪肤汤,这些都出自医圣张仲景之手。羊肉、鸡蛋黄、猪皮在约两千年前就已经入药,如果把生姜归为药类,很多人可以接受,但羊肉、蛋黄、猪皮显然是食物,属营养的范畴。中药几乎都是取材于动物、植物和矿石,这种自然属性更与营养脱不了干系。这些都说明什么?-方面说明营养疗法自古就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何况还有“三分治七分养”之说。另一方面也说明中药的高级和先进,它就像一位达到至高境界的剑客,悟到剑道的精髓,而后无论手里拿到什么都可以让其成为剑。中医一定是把营养对人体的重要性,以及得病与营养缺乏或不均衡之间的关系梳理到一定程度,才可以这样随意信手拈来,一切都可入药,一切为我所用。当然中医用药是按寒、热、温、凉、平的药性和药物归经来的,自古就是这样,一直没有向更精准、高效发展,甚至营养治疗在中医治疗中的角色有弱化趋势,值得警惕。  我们现在认识的现代营养学应属于西医范畴,希波克拉底被誉为“西医之父”,早在距今二千三百多年以前就开始用海藻来治疗甲状腺肿(海藻中含碘,缺碘会得甲状腺肿,民间称其为“大脖子病”),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主要是补充维生素A,肝脏中富含维生素A,缺维生素A的人会患夜盲症),当时的人们还用打铁淬火用的水治疗贫血(这样的水中含丰富的铁元素,可治疗因缺铁引起的贫血)。  文艺复兴之后,伴随工业革命和化学、物理等众多领域的发展,在三五百年间,营养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相继发现并证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是人体必需的。同时期的大航海催生出一个非常吓人的病——坏血病,死了成千上万的人,尤其是海员,对这个病的不断研究导致著名的维生素C的发现。一开始时,人们对这个病束手无策,后来发现喝柠檬汁可以治好这个病,直到一百年前才搞清楚病因是缺乏维生素C,所以人们又把维生素C叫作“抗坏血酸”。  可以说,发现维生素C的年代也正是对各种维生素发现和研究的黄金时代,维生素B1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维生素,发现时间是1911年。在其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人们陆续发现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B6、叶酸……三五十年间,因发现和研究维生素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有十几位,不可谓不辉煌,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清晰,连名字都体现了它的重要性——是维持生命的元素,没它活不了。但令人遗憾的是,不知是什么原因,西医和营养学逐渐分开了,发展成两个学科,我推论有两个可能的原因,一是营养学发展得太快太好了,不独立出来说不过去,貌似是为了发展得更好;另一个原因是细菌和抗生素的发现干扰了人们对营养素的认识。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远离疾病(第一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39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