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向近代银行演化的制度分析

封面

作者:颜冬梅

页数:210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1307045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近代产业兴起对金融需求变迁的视角,对以山西票号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考察,探究传统金融机构在社会转型下的衰落过程。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基于两大目的:一是从动态角度考察中国金融机构的变迁过程,更好地理解中国金融机构变迁的内在规律;二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我国金融机构深度挑战的背景下,为我国金融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本书适用于金融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MBA学生学习使用,也可作为金融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相关学术研究者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颜冬梅,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工商管理。
学习经历
2010.09-2018.06 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 经济史 经济学博士
2002.09-2005.06 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金融学 金融学硕士
1998.09-2002.06 山西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 经济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05.07至今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科研项目】
山西省软科学项目“山西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3041029-04). 起止时间:2013.07-2014.12. 经费:3万元. 主持.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CGE模型的山西省碳税政策的经济环境效益研究”(项目编号:2020YJ031).起止时间:2020.07-2022.06. 经费:1万元. 参与.
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山西省最低工资标准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8041062-2).起止时间:2018.12-2020.12. 经费:3万元. 参与.
山西省软科学项目《基于废弃煤炭井巷的新能源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8041064-5).起止时间:2018.12-2020.12. 经费:2万元. 参与.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物联网创新商业模式下两化融合的探析研究—以山西省物流业为例》(项目编号:2012041016-02).起止时间:2012.07-2014.5. 经费:2万元. 参与.
【科研论文】
颜冬梅. 商贸流通效率对消费升级的影响分析. 商业经济研究,2020,12:43-45.
颜冬梅. 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向近代银行演化的制度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6 .CSSCI.
刘建生,颜冬梅.金融需求变迁视角下山西票号衰亡及对当代启示,经济问题,2018,9:120-124 .CSSCI.
颜冬梅,雷承锋. 晚清山西厘金起源及发展探析.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2):27-32. CSSCI.
颜冬梅,燕红忠. 推进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路径.光明日报(理论版),2012,8.26.
【专著】
颜冬梅. 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向近代银行演化的制度分析.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
【科研会议情况】
1.参加会议
颜冬梅. 2018年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暨“商路、商帮与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太原. 中国经济史学会. 2018.08.25.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1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范围的界定…………………………………………………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5

1.1.3 研究意义 …………………………………………………………………………….5

1.2 学术回顾………………………………………………………………………………………..7

1.2.1 关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研究 ……………………………………………………7

1.2.2 关于近代金融业的研究 ……………………………………………………..24

1.2.3 关于近代银行的研究 …………………………………………………………25

1.2.4 学术回顾评析 ……………………………………………………………………29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30

1.3.1 研究内容 …………………………………………………………………………..30

1.3.2 研究方法 …………………………………………………………………………..32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33

1.4.1 创新之处 …………………………………………………………………………..33

1.4.2 不足 ………………………………………………………………………………….35

第二章 近代中国金融机构的历史变革…………………………………………………………36

2.1 近代中国制度环境变迁…………………………………………………………………36

2.1.1 宏观制度变迁 ……………………………………………………………………38

2.1.2 微观制度变迁 ……………………………………………………………………39

2.1.3 非正式制度变迁 ………………………………………………………………..40

2.2 近代中国传统金融机构的历史变革……………………………………………….40

2.2.1 典当的兴盛与衰落 …………………………………………………………….40

2.2.2 钱庄的兴盛与衰落 …………………………………………………………….43

2.2.3 账局的兴盛与衰落 …………………………………………………………….45

2.2.4 票号的兴盛与衰落 …………………………………………………………….47

2.3 近代中国新式金融机构的历史变革……………………………………………….49

2.3.1 外资在华银行的设立 …………………………………………………………49

2.3.2 官办银行的发展 ………………………………………………………………..50

2.3.3 民营银行的兴起 ………………………………………………………………..54

第三章 山西票号发展概览…………………………………………………………………………..56

3.1 山西票号发展的四阶段及其特质…………………………………………………..56

3.1.1 山西票号发展的四阶段 ……………………………………………………..57

3.1.2 山西票号的特质 ………………………………………………………………..62

3.2 山西票号利润及绩效分析……………………………………………………………..67

3.2.1 山西票号主要利润来源 ……………………………………………………..67

3.2.2 山西票号经营绩效分析 …………………………………………………….75

第四章 近代产业的兴起对金融需求的变迁………………………………………………….79

4.1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对金融的需求(1862—1911) ……………………………80

4.1.1 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 …………………………………………………………81

4.1.2 中国近代工业初始时期的资金来源(1862—1894) …………….85

4.1.3 中国近代工业初步发展对金融需求(1895—1911) …………….87

4.1.4 近代民族资本工业融资个案分析 ……………………………………….91

4.1.5 近代商业发展对金融需求的变革 ……………………………………….93

4.2 金融需求变迁下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与调整…………………………………96

4.2.1 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 …………………………………………………………96

4.2.2 传统金融机构的适应与调整 …………………………………………….102

第五章 制约山西票号向近代银行演化的政策因素……………………………………..113

5.1 近代中国财政制度转型对山西票号的冲击…………………………………..114

5.1.1 近代中国财政制度转型 ……………………………………………………114

5.1.2 近代财政制度转型对山西票号的冲击 ………………………………121

5.2 近代银行设立对山西票号的影响…………………………………………………123

5.2.1 外资在华银行的发展 ……………………………………………………….123

5.2.2 近代银行的设立 ………………………………………………………………130

5.2.3 近代银行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 …………………………………………158

5.3 近代中国银行立法对山西票号的影响………………………………………….165

第六章 制约山西票号向近代银行演化的内部因素……………………………………..171

6.1 传统金融业的内生性制度缺陷…………………………………………………….172

6.1.1 资金来源仍是合伙制的延伸 …………………………………………….172

6.1.2 产权界定不清晰 ………………………………………………………………173

6.1.3 固守无限责任制 ………………………………………………………………177

6.1.4 形成“路径依赖” …………………………………………………………….179

6.1.5 交易费用日益增加 …………………………………………………………..182

6.2 票号传统业务优势丧失盈利骤减…………………………………………………185

6.2.1 货币制度改革致使平色余利的消失 ………………………………….185

6.2.2 技术进步致使汇兑时差收益骤减 ……………………………………..186

6.2.3 信用放款导致经营风险增加 …………………………………………….186

6.2.4 近代产业的融资需求导致金融业盈利模式的变化 …………….187

6.3 山西票号合组银行的三次失败尝试……………………………………………..189

6.4 山西票号向近代银行演化失败的文化归因…………………………………..191

6.4.1 传统文化对山西票号经营的影响 ……………………………………..191

6.4.2 矛盾与冲突: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196

第七章 研究结论……………………………………………………………………………………….200

7.1 基本结论…………………………………………………………………………………….201

7.2 现实启示…………………………………………………………………………………….205

7.2.1 树立主动创新思维,避免陷入“创新者窘境” ………………….205

7.2.2 加强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管,助力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 ……..206

7.2.3 加强金融业与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务

实体经济的能力 ………………………………………………………………207

7.2.4 着力推动中国银行业制度改革,助力银行业制度创新 ……..207

节选

1.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近代中国的传统金融机构种类较多,名称各异。在此,首先廓清本书中所研究的传统金融机构主要是指银行类金融机构,即按照银行法规的规定,凡是经营存款、放款、汇兑、票据贴现等银行类但是不以“银行”命名的金融机构,如钱庄、账局、票号等。其次,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鉴于票号在中国近代经济史和金融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票号发展的后期一度尝试转型近代银行的实践,因此,本书的研究主要基于山西票号的考察。但由于钱庄在近代中国金融史上的特殊作用,本书对上海钱庄也有所论及,以作为对山西票号衰亡原因研究的参照与对比。
关于中国近代银行,主要是指从鸦片战争后到清朝末年(1840—1911)出现的银行。由于中国近代银行是在外国金融资本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艰难创立的,因此,本书将外资在华银行业的运行过程纳入分析的范围,以期作为中国近代银行成长、发展和波动的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金融业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早在近代,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就已经被国人所认知。梁启超通过考察甲午战争后迅速崛起的日本明治维新史后就指出,日本的经济发达得益于取法美国,鼓励民间开设银行;而美国的富强,也是发展银行公债等金融事业的结果。因此,他主张设立银行、支持公债发行以振兴经济。孙中山也曾指出:“实业为富国之本,而银行尤为实业之母。”民国财政总长周学熙认为:“金融机关之与实业,实大有密切之关系,必先有健全之金融,而后能有奋兴之实业。”A鉴于金融业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考察在近代产业兴起之后,以山西票号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向近代银行演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就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来看,关于山西票号、上海钱庄等传统金融机构的近代化转型问题研究一直是金融史的热点问题,而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书将山西票号研究置于近代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不仅走进票号论票号,而且跳出票号论票号,从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层面将研究视野扩展至更加广阔的宏观领域,以进一步推动金融史研究趋向立体化和多元化。基于此,本书研究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本书认为制约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向近代银行演化的因素中外因大于内因;其次,在近代工业发展的进程中,政府态度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致使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倾向于近代工业发展的政策亦是制约山西票号向近代银行演化的重要因素;最后,票号内部发展受近代社会二元制经济结构的影响,使传统商人固守旧制,屡次错失改革的历史机遇。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向近代银行演化的制度分析》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35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