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哥伦比亚)爱德华多·萨拉梅亚
页数:339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02016458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马尔克斯的伯乐”——萨拉梅亚的小说抢先发售译成中文出版
拉丁美洲部乔伊斯风格之作
在旅行中,丰富感官的体验,安放孤独的灵魂
本书为作家的自传体小说。十七岁的少年“我”,出于对现代都市生活的厌倦,决定离开繁华的波哥大,沿着哥伦比亚的海岸线,乘船“逃往”瓜希拉。在四年的时间里,“我”见到了美丽、神秘又极具野性的风景,遇到了不同肤色、不同职业、性格各异的男男女女,通过敏感的触觉、味觉、视觉、听觉和嗅觉,一刻不停地丰富着对身体和生命的体验,思索生与死、爱与恨、善与恶的真谛。
萨拉梅亚的目标只有一个:时不我待地推动哥伦比亚的文学和艺术与世界接轨……他常说,好的对立面不是坏,而是平庸;换言之,判断一个作者是不是勇敢,是要看他敢于打破什么,而不是发表什么。——加西亚·马尔克斯
身体、感觉和眼界是现代哲学永恒的话题,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早在1932年,萨拉梅亚便在这部自传体的瓜希拉之旅中赋予了主人公这样的高度……直到今天,它依然是哥伦比亚文学中专享、无法归类的存在。——爱德华多?门多萨
作者简介
[哥伦比亚]爱德华多·萨拉梅亚(1907-1963),哥伦比亚诗人、小说家、新闻记者。生于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一个显赫家庭,从1930年起,先后为哥伦比亚《晚报》《自由报》和《观察家报》等多家报刊工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炮兵四团》和《行到水穷处——感官日记》等。1947年,萨拉梅亚在《观察家报》上两次刊登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并附上自己的评论,对他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使马尔克斯开始声名远播。
本书特色
“马尔克斯的伯乐”——萨拉梅亚的小说首次译成中文出版 拉丁美洲部乔伊斯风格之作 在旅行中,丰富感官的体验,安放孤独的灵魂
萨拉梅亚的目标只有一个:时不我待地推动哥伦比亚的文学和艺术与世界接轨……他常说,好的对立面不是坏,而是平庸;换言之,判断一个作者是不是勇敢,是要看他敢于打破什么,而不是发表什么。——加西亚·马尔克斯
身体、感觉和眼界是现代哲学永恒的话题,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早在1932年,萨拉梅亚便在这部自传体的瓜希拉之旅中赋予了主人公这样的高度……直到今天,它依然是哥伦比亚文学中独一无二、无法归类的存在。——爱德华多·门多萨
目录
2.关于我记忆中的城市。
3.暴风雨,未曾抵达又重新出发。
4.街路浪游。重返哥伦比亚港。
5.像潜水艇一样非凡和具有数学性的一章。数字是世界的乐谱。1加1等于3。
6.里奥阿恰,海水呈现出两种颜色的港湾。对于第一个印第安姑娘的不同印象。轮盘赌。学生女王。多重面貌。
7.瓜希拉!阳光、干涸、亲吻、死亡和神秘之地。
8.土著夫妻。洒向大海的第一滴血。
9.死神之畔的彻骨孤独。回忆。
10.告别伤痛。马瑙雷和盐矿。
11.朗姆酒和昆比亚舞。库玛蕾的现身。
12.巴勃罗的回归。子弹、旧事与新闻。
13.回忆与厌恶。印第安人。曼努埃尔来了。冤家路窄。
14.在尸体旁。葬礼。可恶的小托马斯。
15.堂帕奇多的出行。图库拉卡斯和艾尔卡顿。
16.帆之角。献给泥土、湛蓝、多风的巴西亚翁达的一曲斑斓的颂歌。
17.盐池边的对话。维克多的女人。半夜十二点。第一次警戒。
18.罗拉的家。维克多的旅行。信与歌。
19.剪不断理还乱。每天的印第安女人。隐瞒。
20.在罗丽塔的注视下。埃尔南多的夜间冒险。巴西亚翁达的新生命。
21.泄密。“美人”号归来。工作和新鲜事。
22.工作和新朋友。加布里埃尔和罗丽塔的生活。信。玛丽亚的死亡和葬礼。
23.帕特里西奥的婚礼。陆上的生命消逝于海底。珍珠与鲜血。祈祷。
24.悲伤。马克西姆归来。帕特里西奥和赫妮娅。工作。
25.迪克的变化。废弃的帆船。遇袭。
26.我们饥饿!饥饿……!饥——饿……!!!绝望……!!!
27.饥不择食。分娩。自始至终。告别。
28.归程。重返文明。终章。
后记 胡安·迪亚斯·萨拉梅亚
译后记
节选
《行到水穷处:感官日记》: 一种焦躁不安的寂静降临在波涛起伏的海上。一丝风都没有。我们抽烟,把美国烟的烟蒂往海里扔(我们为什么要抽美国烟?),海面上泛起一串同心圆。我们期待着这死水上轻微的运动,能众望所归地生出风来。凉爽,咸腥,芬芳,来自远方的风,它会把我们带到目的地。但是,没有,风没有来。我们为什么会在这里,在这可怕的水与空气的循环的中心,永恒,临近,无穷而又遥远?绿色的海面上腾起细浪,孩子般的浪,少年般的浪。厌倦的齿轮开始转动,摧枯拉朽地绞住了我们。虽然你看我,我看你,但每个人的心中都万分孤独!绝望笼罩下,大家行动迟缓,迫不得已地啃着打呵欠时那富有弹性的肉。穆拉托姑娘看我的目光越来越慵懒,她的眼睛胜过了真正的天鹅绒。 船长望着海面。海水清澈透明,就如大片一触即碎的玻璃,无边无际。他还看到海底红色的鲷鱼,鱼眼水汪汪的,带着嘲笑的神气。 “走!小伙子们!”他说,“我们去钓鲷鱼!” “那汗就出得更多了!” “没关系!” 于是我们都把鱼钩抛下水去。大家烦闷,疲惫,怎么也等不到风。船长微笑着,水手们拿烦闷、汗水和疲惫开着蹩脚的玩笑。我恨他们,特别是那个上船时将我推倒的黑人。这个伪君子笑眯眯地抽着他的烟斗,长满疹子的手上握着鱼线,船长、水手、黑人,还有那个穆拉托姑娘,他们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寂静和这样的大海,但我不是。他们注定要在大海、劲风和寂静中度过此生,我却出生在一个寒冷而遥远的城市,那里有巍峨的群山环抱,翠绿而又清凉,特别清凉。我为什么没有出生在海上,出生在这片百舸争流、波涛汹涌、海鸥翻飞的碧海之上?不,我幸好出生在那个城市。至少现在,我还能拥有清凉的记忆。我的皮肤也有记忆——触觉的记忆,它还存留着关于温度的记忆。 我漫不经心地钓着鲷鱼。真是痛快!我们把拴在钓竿上的鱼钩扔进海里,钓竿又长又结实。鱼钩上挂着血淋淋的红肉鱼饵,我们眼看着那一团红色被放下海面,直至消融在碧水深处。在几乎是白色的浪里,鲷鱼贪婪地咬了钩,拼命扭动着身体,尾巴疼得一阵抽搐。鱼被拉出水面,笨拙地使出浑身解数,垂死挣扎。鱼嘴张开,鱼眼黯淡。倘若这条鲷鱼身后跟着一条鲨鱼,它一定会用尖利的牙齿从我们手中撕走半个鱼身。若是没有鲨鱼的话,我们可太高兴了。鲷鱼还活着,身上泛着红,浑身的水传递着临死前的颤抖。深水里的鲷鱼个头大,身体壮,身长将近一米,外形也美。鱼鳞闪亮整齐,鱼身是令人愉悦的玫瑰色。 今天我们钓了很多鱼。太多了,甲板都快要堆不下了。小船散发着鲜血和火柴的味道,我们很快就要吃到半生不熟的鱼肉了。至于那些吃不完的鱼,厨师会把它们腌好,带去里奥阿恰卖掉。 船上的厨师来自库拉索,是个邋遢的老黑人,生着一张鬼脸,戴着巧克力色的草帽,总是抽着一只几乎炭化的烟斗。直至今日我还是不懂,为什么烟斗会成为主人的写照,至少当主人是水手时,此言不虚。老厨师的烟斗是樱桃木的,沾满了汗水和污渍,通体黝黑。烟斗弯弯曲曲,总是悠悠地,悠悠地吐着肮脏难闻的烟雾。老厨师把半个烟斗藏在铜锈色的小胡子下面,只有当他用锋利的刀刃剖开鲷鱼,或者在船舷上杀鸡的时候,我们才能从那黑成一团的脸上辨别出两颗黄牙,而嘴唇是从来看不见的。但是无论怎样,老黑人都是个很棒的厨师。梅梅(我终于知道那个穆拉托姑娘的名字了)很喜欢他炸的香蕉和圆饼,他在锅里炸这些东西的时候慢条斯理的,就好像在炸人肉似的。 已是午饭时分,风还没有来。我们累得散了架,已经没力气心烦了。我躺在一张不知经历过多少次狂风暴雨的黄色旧帆布上,感到自己比以前更加接近幻觉中海水的凉意,于是开始思考,回忆,做梦。梦中我又看到了家乡的街道,黄昏时分的灰色街道,没有色彩的街道,屋檐的阴影在此时格外深重,模糊了女人衣裳的颜色。少年的我从那样的街道上走过,胳膊下夹着无用的书本,不知道这世上还有生活和冒险的存在。我那时十四岁,睁大眼睛盯着街上的动作和线条,一种对于女人的可怕预感油然而生,它直抵我的肉体,直抵我的苦痛。 现在,在这里:我孤零零地躺着,踏上前往瓜希拉的路,冒险与生活之路。 穆拉托姑娘梅梅穿着一身白衣,透过衣料可见柔缓紧致、厚重黝黑的胴体。哪怕是在阴影里,她身上的皮肤也没有脸上那么黑。轻风吹过,衣衫紧紧地贴在她身上,将丰满结实的肌肉尽显无余。(看着她我不由得想到,自己当年曾经几次咬过保姆的胳膊。) 大家都在等着鱼肉,让我们继续出汗的鲷鱼的肉。天更热了!热得让人吃不下饭。无论怎样都出汗,任何一个动作都能让我们的胸口、前额、太阳穴和腋窝湿成一片,但是不管多么热,多么累,我们——我——还是要吃下自己钓上来的鲷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