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三味时间集

封面

作者:吴建新

页数:246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563045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三味时间集》是一个理科博士的人文探索,这部作品凝聚了作者五年来的文学心血。全书涉及的内容广泛,体裁多样,包括有古体诗、现代诗、歌词、短评、杂文、游记、论文等诸多体裁。

本书特色

吴建新著的《三味时间集》共包含300余首古近体诗词,30首歌词,汇聚了作者多年的血泪感思、爱恨情愁,包含了美好、孤思、不平与探究,是作者对人生思考的结晶和对生命的立体式思考。全书兼具文学性、趣味性、休闲性,可读性高,非常适合文学爱好者及其他广大读者阅读,具有一定的阅读推广价值。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电光火石
第一篇 激动之火
第一章 壮观宏景
第二章 奇巧小品
第三章 水中弯月
第二篇 感动之光
第一章 个性人物
第二章 心动事件
第三章 不期之遇
第三篇 思维之电
第一章 天下大势
第二章 国运恒昌
第三章 个体命运

第二部分 持续沉默
第一篇 长歌当空
第一章 景
第二章 品
第三章 境
第二篇 感人叙事
第一章 人
第二章 事
第三章 遇
第三篇 辩物思理
第一章 势
第二章 世
第三章 是

第三部分 不断跳跃
第一篇 远古回声
第一章 古语有言
第二章 静夜墨语
第三章 孤舟载思
第二篇 漂流日记
第一章 湖边观景
第二章 崖上清唱
第三章 海中思源
第三篇 追寻之旅
第一章 过客思行
第二章 有限体系
第三章 有限抉择

节选

  《三味时间集》:  世袭社会  当他欣喜地来到现实世界,想要按照内在规律指引,在广阔天地中拼搏一番,赢得自己的现实之时,他首先发现现实已被各种力量垄断,只能无奈地站在冰山脚下,悲凉地看着山上的各种角色演戏。  你虽然会有所同感,但出于思维的一贯性,会为规律世界、认识桥梁与上面所描述的所谓现实的逻辑差异而感到疑惑。如果争夺是规律世界的第一原则,如果认识的行动方向是按照规律指示朝向更多现实的地方,那么在现实世界中个体就应该去努力争夺现实的,而上面的个体怎么感到他们要变成只会抱怨的滥情诗人。  我给出的解释是规律世界与现实世界问存在歪曲,这就是我们要首先进行理论学习的原因,进入规律世界直击最核心的内容,然后让认识逐步成熟,这样我们才不至于迷失在现实谜林中,那里有太多假象与伪装。  由于时间的演进、关系的维系等作用,现实世界已不再完全通畅,各种利益团体黏在一起,立在洪流之中,阻挡着后续的现实浮块。那黏糊糊的块体里面,是贪婪咀嚼着现实块的一张张嘴,用于争斗的双手与双脚已然退化。一些拼命挣扎在现实洪流中的个体,只看到现有这些利益团体的貌似巨大,便放弃了争斗精神,委身其中,用自己鲜活的生命供给这些贪婪的嘴,直到自己也逐渐退化,再去吸收后续的现实块。  让我们从这种思维写生中清醒过来,毕竟你手持的书是纸质或电子的,而我还是在这样的一个夏日阴雨天中双手快速敲击着键盘。现实中,你我都感到自己的存在,虽然有时也会感到自我的渺小与无力,总想蜷缩到一个角落,回到属于自己的那块现实上。所谓规律罗盘、现实浮块,不过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概括,就像你对待那些空洞的说教一样,过一会你也完全会将它们抛到一边,玩起自己的智能手机。  到了这个阶段,我们还是直接阐述周遭世界吧,这样更直接,也更能安抚你那早已不耐烦的心。如果说现实世界中有上面所谓的利益团体,那就直接阐述出来吧,再也不愿听大嘴巴的故事,这又不是恐怖小说。  好吧,我们开始对现实世界进行阐述,但请允许我做些回顾与引述,因为规律与认识是不以时间为维度的,但现实世界是各种力量综合作用的场所,从时间角度看,我们只是恰巧处在当今的现实中。我们常说,感同身受,处在历史上的某个节点,在那个特定位置,我们与古人会有相同的感受,做出相同的抉择,如今,穿越故事如此流行的原因,也就在于这个朴素事实开始被人们重视了。  不论是对人身的奴役,还是土地、资本、知识的占有,都具有权力的世袭性质。即使是个人头脑中的知识,也可以被行业协会、社团组织等占为少部分人的所有。在世袭社会中,社会还在运转,但已失去发展的活力,个体被既有命运摆布,没有了争斗的精神。  这就是周遭的现实,如果你这么早就想放弃,那么下面的章节就不用阅读了,因为接下来的故事只会使情况更糟,而且你注定等不到否极泰来的那天。  濒临死亡  在最糟糕的时刻,人们往往才能认识人事的真相,虽然对困境于事无补,而且更多时候还会往伤口上撒盐。当个体无助的在世袭社会中痛苦徘徊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步伐越来越沉重了,周边的人莫名的倒下,巨大的恐惧袭来,原来是死亡临近。  认识死亡是思维进入老年的阶段,当个体奋力拼杀时,是不会意思到它的。但人们不是常说,老年人的思维才是最周全的,用老年人的视角才能看清这世界。而且对于接触过死亡的人(这点谁能早晚难免),再选择无视死亡的存在,只能说明他拒绝思维的成长,如鸵鸟般把头埋在真相之沙的下面。  认识到死亡的存在,并不是说让死亡整日占据整个头脑,那是被吓傻了的表现。死亡作为必然事件,既可以在理性规划中进行,也可在静默中逐渐消耗个体的生命。死亡作为个体生命的终点,认识它有助于我们把握自己所剩的生命长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尽早理性的认识死亡,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可自我把握的生命。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三味时间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13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