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廖久明著
页数:327 页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0602097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相关资料
第一章 主将与副将的会合莽原本来是由你提议,由我们十几个人担任稿件的一个刊物,并无所谓团体,形式上的聚会,只有你,衣萍,有麟,培良及我五人的一次吃酒。它的发生.与狂飙周刊的停刊显有关联,或者还可以说是主要的原因。撰稿的人,也是由我们几个人“举尔所知”。以后培良南去,衣萍又不大做文,莽原内部事,当其冲者遂只剩我们三人。无论有何私事,无论大风泞雨,我没有一个礼拜不赶编辑前一日送稿子去。我曾以生命赴莽原矣!——高长虹:《给鲁迅先生》第一节 冬夜拜访《鲁迅日记》:1924年12月10日,“夜风。长虹来并赠《狂飙》及《世界语周刊》。”高长虹在说到与鲁迅的这次见面时说:十一、二月之间吧,京副出世,我又见了伏园,但不过随便谈谈,因我此时已无稿可卖了。我问起关于狂飙周刊的舆论。他说:“鲁迅曾问过 长虹何人,那日请客,在座人很多,有麟也在。大家问狂飙如何,他说,据他看是好的”。我从此便证实我那一个推想,因鲁迅,郁达夫已都赞赏狂飙也。当时的狂飙是没有多少人看的,我们当时的无经验的心实私自欣慰,以为此两人必将给我们一些帮助,而狂飙亦从此可行得去也。而谁知乃有大谬不然者!当我在语丝第三期看见野草第一篇秋夜的时候,我既惊异而又幻想,惊异者,以鲁迅向来没有过这样文字也。幻想者,此入于心的历史,无从证实,置之不谈。自我从伏园处得到消息,于是鲁迅之对于狂飙。我已确知之矣。在一个大风的晚上我带了几分狂飙,初次去访鲁迅。这次鲁迅的精神特别奋发,态度特别诚恳,言谈特别坦率,虽思想不同,然使我想象到亚拉籍夫与绥惠略夫会面时情形之仿佛。我走时,鲁迅谓我可常来谈谈,我问以何时在家而去。此后大概有三四次会面,鲁迅都还是同样好的态度,我那时以为已走入一新的世界,即向来所没有看见过的实际世界了。鲁迅曾说自己“恐怕是以不好见客出名的”,而高长虹与自己素昧平生,为什么又主动问起高长虹呢?在高长虹初次拜访时,为什么又这么热情呢?除鲁迅“正在准备破坏者”这一原因外,还有着更加深刻的思想原因。一 两个不同的“尼采”相遇在说到高长虹与尼采的关系时,鲁迅认为高长虹受了尼采的影响:“长虹不是我,乃是我今年新认识的。意见也有一部分和我相合,而是安那其主义者。他很能做文章,但大约因为受了尼采的作品的影响之故罢,常有太晦涩难解处”。对高长虹颇为了解的张恒寿也说:长虹的思想作风确有许多不健康的东西,尼采的狂妄作
本书特色
《高长虹与鲁迅及许广平(修订本)》为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节选
《高长虹与鲁迅及许广平(修订本)》讲述了:如果说《被现实粉碎了的梦——论高长虹的创作》主要表现了廖先生的见识,那么,这本《高长虹与鲁迅及许广平》就更多地表现了作者的学力。作者显然已经钻进了他的课题当中。他思想锐敏,视界广阔。第一章把高、鲁二人说成“两个不同的尼采”,一个是“温和的尼采”,一个是“强横的尼采”,“正因为鲁迅和高长虹都属于‘尼采’,所以他们之间有密切合作的可能;也正因为他们分属不同的尼采,所以最终只有分道扬镳”。这样的概括是否准确,尚需讨论,能够如此简练有力地区分二人性格的不同,作为一种观点,就是具有启迪意义的。在分析“高鲁冲突”的发生原因和过程上,作者尽量搜集到两人有关的论述,也忠于他所掌握的材料。他把研究工作建立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不说空话,尽量用事实说服人,而道理又都全由己出,这是很让人感到鼓舞的。不必怀疑,这位作者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是会做出很大成就的。现在摆在我面前的这《高长虹与鲁迅及许广平(修订本)》,仅仅是初稿,还显得粗疏一些,在深度上也待加强。但它已具备很好的基础,相信会成为一本有力的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