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石柠
页数:194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001959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应该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还必须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人;不仅是专业学科领域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科学的专家。
目录
第一节 我为什么要当教师——彼得·基·贝德勒
第二节 万世师表——陶行知
第三节 “为人生”——叶圣陶
第四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懋征
第五节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
第二章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节 自我定位选择职业生涯目标
第二节 教师职业生涯的分析及规划
第三节 积极面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第四节 做一个有“个性”的教师
第五节 为自己的未来工作
第三章 新时代师德的树立
第一节 爱岗敬业——师德的核心
第二节 热爱尊重学生——师德的灵魂
第三节 为人师表——师德的基础
第四节 魅力人格——师德的生命
第四章 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第一节 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
第二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节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第四节 管理课堂纪律
第五章 爱的教育
第一节 用爱去读懂学生
第二节 用爱去尊重学生
第三节 用爱去严格要求
第四节 用爱去鼓励学生
第六章 学会教学反思
第一节 自我发现 善于思考
……
第七章 教师自我发展与提升
第八章 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第九章 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
第十章 做一名健康快乐的教师
节选
二、教师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培养创造能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因此,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三、教师要真切的关爱学生,,理解并尊重学生 爱学生,就要尊重信任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教会学生自爱与爱人。 教师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情感的渗透和激励,既做学生学业上的严师,又做生话中的益友,行动上接近学生,心理上贴近学生,教学上就有了更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学生有心里话愿和你说,敢和你说,做好学生的“人生顾问”。如果老师成为学生的对立面,产生了情感抵触,道理讲的再多,学生也可能是充耳不闻。因此,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尽可能多地和学生接触,经常到学生宿舍转一转,找学生聊一聊,和学生一块儿玩一玩,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尊重学生还应体现在公平对待学生上,教师待人接物要出于公心,对待权贵子弟不偏爱,对待贫寒学生能同情。这样,才能用无声的行动代替有声的命令,学生才会信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才是可亲可敬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才能激励学生。四、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传统教育把教师当作传授书本知识的工具,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教学参考资料的要求备课,按照教材的内容照本宣科,毫无新意。新的教育要求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由被动向自主转变。教师应当根据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具体教学活动的特点使教学目标具体化,从而将抽象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即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备和实施教学过程加进自己的主观改造,内化成自身的素质,并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差异灵活地进行处理,允许学生对已有的结论和标准答案提出质疑,从而在师生的相互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结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魅力还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语言准确生动,清楚明白,表达得体,使学生愿听并能引起共鸣,此时的语言就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教师,有的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师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有的却言辞干瘪、词不达意,课堂气氛单调沉闷,学生纷纷逃课。因而,“学会说话”也成为教师塑造人格魅力的重要内容。五、教师要强化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面对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教育工作是复杂的,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就需要具备成熟的理智感,正确的挫折观,积极的自我暗示,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以及合理地情绪排泄的方式,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乱学生的情绪。教师只有通过控制和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才能为成功的教育创造健康的环境。 陶行知在《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一文中说道“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小学生年龄小,教师在他们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他们具有很强烈的“向师性”,教师的思想、品德、学识、作风等在学生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言行举止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做好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