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教育思想文库: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现代教育导论(第3版)

封面

作者:褚宏启

页数:567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912429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教育现代化是与教育形态的变迁相伴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和实现的过程。全面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外部表现——教育形态的变迁,深度分析教育现代化的内在本质——教育现代性的增长,构成了《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现代教育导论(第3版)》教育现代化分析的“理论之网”。  《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现代教育导论(第3版)》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教育现代化问题予以严谨、全面、深入的理论分析,力求提升教育现代化研究的学术品质,为读者带来启示和借鉴。

作者简介

  褚宏启,北京开放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督学,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政策、教育管理。

本书特色

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理论,对于复杂的教育现代化现象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干预等作用,可以大大提升人们对于教育现代化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褚宏启教授的代表作《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现代教育导论(第3版)》运用要素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教育现代化的概念给出了富有学术深度和理论解释力的界定,从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等方面,对教育现代化问题进行了严谨、深入、系统的分析。自2000年首次出版以来,本书便被广为引用,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在第3版修订过程中,作者结合新的时代背景,以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关于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增加了信息化、核心素养的培育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教育现代化的阐述更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理论性与学术性也进一步增强。

目录

第一章 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的性质 ……………………………………… 001

第一节 现代化理论的演进历程 …………………………………………… 003

第二节 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含义 ……………………………………… 023

第三节 现代性与教育现代性的含义 ……………………………………… 045

第四节 教育现代化的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 068

第二章 教育现代化的进程……………………………………………………091

第一节 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 091

第二节 教育的传统性与现代性 …………………………………………… 099

第三节 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的分化与整合 …………………………… 107

第四节 教育现代化后来者的迟发展效应 ………………………………… 120

第五节 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论纲 ………………………………………… 129

第三章 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定位与制约因素 ……………………………… 134

第一节 社会现代化与教育 ………………………………………………… 135

第二节 人的现代化与教育 ………………………………………………… 162

第三节 教育现代化的制约因素 …………………………………………… 194

第四章 教育现代性分析 …………………………………………………… 213

第一节 教育的人道性 ……………………………………………………… 213

第二节 教育的理性化与专业性 …………………………………………… 229

第三节 教育的民主性与法治性 …………………………………………… 240

第四节 教育的生产性 ……………………………………………………… 248

第五节 教育的信息化与国际化 …………………………………………… 264

第五章 教育形态分析与教育现代化评价 ………………………………… 277

第一节 现代教育管理 ……………………………………………………… 278

第二节 现代教育体系 ……………………………………………………… 319

第三节 现代课程与现代教学 ……………………………………………… 350

第四节 现代教育的资源保障 ……………………………………………… 391

第五节 教育现代化评价与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 417

第六章 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个案研究:以英国为例 …………………………441

第一节 英国教育现代性的缓慢增长——从中世纪末期到 1870 年 ………441

第二节 英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从 1870 年到 1944 年 …………471

第三节 英国教育现代化向纵深发展——从“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80 年代 ………………………………………………………………496

第四节 英国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与经验 …………………………………… 521

索 引 ………………………………………………………………………… 536

参考文献 ……………………………………………………………………… 549

节选

  《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现代教育导论(第3版)》:  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变迁过程。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出发描述现代化的含义。  其一,社会学视角。以帕森斯、摩尔、列维和勒纳等为代表的发展社会学家以社会进化论为指导,从社会结构与功能的转换和变迁来解释现代化。他们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而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根本区别是社会结构的分层化与整合化、社会功能的专门化与多样化、社会阶层的流动化与平权化、社会运行机制的市场化与法制化以及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政府统治的契约化等。  其二,政治学视角。以亨廷顿、伊斯顿、阿尔蒙德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从政治结构的分化与政治参与的扩大来解释现代化。他们认为政治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现代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现代化,主张政治民主化、自由化、分权化与秩序化,强调政府权威的理性化与政府行为的法治化。他们指出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同质化、革命化、进步化的历史过程,而政治体制和民主制度的演化与变迁则是这一历史过程的支撑点。  其三,经济学视角。以罗斯托、弗兰克、库兹涅茨、格尔申克隆等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家从经济层面对现代化进行了历史考察,认为现代化的主体是经济现代化,其中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经济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而保证经济持续增长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关键。这一方向注重经济成长阶段特征、模式与动力机制的研究,也对经济增长与政治、文化以及意识形态变迁之间的内在规律有独到的见解。  其四,社会心理学视角。以英克尔斯等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家从人的价值观、心理素质、行为特征的转变与培育来解释现代化。他们认为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根本保证,是实现社会稳定、持续与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这一方向强调个人的参与意识、开放意识、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培养,重视现代人的形成,积极促成人的性格结构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我国的现代化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西方学者的影响,当然也具有中国的特色。大致说来,我国学术界的流行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现代化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是以工业革命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深刻变化的过程;狭义而言,现代化是第三世界落后国家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即第三世界后发国家在现代国际经济体系影响下,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采取适合自己的高效率途径,通过有计划地改造经济技术和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加速实现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从而迅速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和适应环境的发展过程。(罗荣渠,1993)  (2)现代化与社会转型是同义语,意指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郑杭生,李强,李路路等,1997)。这是一种“农业-工业”二分范式的现代化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也持同样的观点,认为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是相互排斥的,由传统向现代演进的过程就是现代化。  (3)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世界性的以工业文明代替农耕文明的过程,是从传统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向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形态的转变,它包含着社会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转型,标志着人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所达到的现代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人的建设,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终极目的。”(罗归国,1999)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教育思想文库: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现代教育导论(第3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08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