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汉语新媒体语篇的互文性研究(语用学学人文库)

封面

作者:郑庆君,向琼,张春燕

页数:198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668308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所谓互文性,是指文本或语篇中嵌入、交织、中和、渗透其他文本的话语现象。上世纪90年前后互文性的概念被引进中国。进入21世纪逐步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其成果主要在外语学界和文学理论界,汉语学界成果甚少。

作者简介

郑庆君,南粤优秀教师,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先后任湖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现为广外南国商学院应用语言学专业主任。学术方向主要有语篇分析、修辞学、应用语言学等。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湖南省社科与广东省社科、广东省人才引进等项目10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合作编写教材、专业指导书及参与辞典翻译3部,发表学术论文近70篇。
向琼,湖南沅陵人,副教授,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组织人事处处长,澳门科技大学在读博士。学术方向主要有现代汉语、修辞学、国际汉语教育。主持及参与国家、省市课题十余项,公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十篇。
张春燕,湖南醴陵人,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现为广东财经大学副教授,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于英国卡迪夫大学访学。学术方向主要为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英汉对比。于《现代外语》、《中国外语》、《外语教学》《当代修辞学》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主持教育部青年项目一项,校级国家青年培养项目一项以及校级研究生教研教改项目一项

目录

总序

引言 我们生活的伟大时代

一、科技催生的信息时代

二、高速发展下的中国社会

第一章 互文性理论的西方源流

一、互文性理论的萌芽与起源

二、互文性概念的提出

三、互文性理论的形成

四、互文性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 互文性理论的中国态势

一、中国互文性思想的萌芽

二、互文性理论的引入与研究

三、互文性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第三章 新媒体语篇互文性的承载类型

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

二、新媒体中的新宠:自媒体

三、汉语新媒体语篇的承载类型

四、互文性机制下的汉语新媒体

第四章 新媒体语篇互文性的结构形态

一、成分性互文

二、语篇性互文

三、体裁性互文

第五章 新媒体语篇互文性的呈现方式

一、手机短信的互文性特质

二、互文性在短信中的呈现模式

三、互文手机短信的语篇机制

四、互文手机短信的语域特征

第六章 新媒体语篇修辞格的互文性分析:引用

一、互文性理论对汉语修辞学的启示

二、互文性理论与汉语修辞格的关系假设

三、汉语引用修辞格的互文性分析

第七章 新媒体语篇修辞格的互文性分析:仿拟

一、仿拟的类型及其互文性特征

二、仿拟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三、仿拟的生成过程与模式

四、仿拟生成的制约因素

第八章 新媒体语篇修辞格的互文性分析:谐音

一、谐音研究的历史传统

二、谐音语篇的构成与结构成分

三、谐音语篇常见的结构模式

四、谐音的篇际特征与语篇机理

第九章 新媒体语篇互文性的功能分析

一、语体和文体

二、语体和语篇之间的关系

三、《高科技》语篇的结构模式和语体体式

四、《高科技》语篇的功能分析

五、互文性语篇的风格特征及其产生成因

……

第十章 新媒体翻译语篇互文性的功能分析

第十一章 新媒体语篇的传播方式与互文性结构

第十二章 病毒式传播:流行语“被+××”现象解读

附录 专项调查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汉语新媒体语篇的互文性研究(语用学学人文库)》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07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