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编木拱桥:技术与社会史

封面

作者:刘妍

页数:381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30258674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编木拱桥”,一种用木材交织起拱的结构形式、在人类历目前罕见而非凡的桥梁建筑。尽管特异,编木拱桥广泛存在于不同建筑文明、历史时期中,并在各个文化语境中被视为或特例。这种“普世的独特性”,使它成为人类文明中的一种奇特的建筑现象。
本书将探讨来自不同时间与空间的编木拱桥,讲述它们的故事与历史。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上下两篇设计为五个独立的“故事”链环,分别涉及意大利、日本、中国宋代和明清以降的桥梁案例或学术史。笔者化身为一位“侦探”,引导读者观察各异的桥梁案例、解读不同的匠师头脑、体验不同的文化历史。每一段时空叙事都是独立的,围绕着相同的内核:它们如何诞生于世?又因何等的原由、以何等的姿态生长于各自的文化土壤中?而在结论篇,五个独立的链节将终于聚合在一起“召唤神龙”。
以编木拱桥作为一条引路的红线,我们将深入踏足于多种不同文化的腹地,观览众多“旅行指南”不会提及的异常景观。当我们将在所有这些从不同的目的地发掘的宝藏展放在一起,它们魔法般地构成了一幅更为宏伟的视图:一张以构造思维为核心的人类历史地图、一部特殊的技术史与社会史。

作者简介

刘妍,建筑历史学者,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考古学专业工学博士、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工学硕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学学士。著有专著Woven Arch Bridge: Histories of Constructional Thoughts(Routledge, 2021)。现执教于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严肃的建筑史学专著,亦是一程妙趣横生的“寻宝之旅”。作者历时十二载,入深山渡重洋、挥斧子扛木头,涉猎多语种文献古籍,穷极各种学术手段,寻找编木拱桥的答案……  《编木拱桥:技术与社会史》的核心是编木拱桥,一种在人类历史上罕见而非凡的结构形式。无论它们出现在何方,都被认为是不寻常的创造,甚至被当作第一。它们以适切的姿态,平行且独立地出现在多个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在所有这些不同的文化与文明中,编木拱桥以“独特性”和“普世性”的共性,成为建筑历史上一种无与伦比的现象。

目录

目录

上篇 编木拱桥:四个故事 ……………………………………………………………………………………………. 001

第一章/从恺撒到达·芬奇 …………………………………………………………………………………………………………. 003

一、荣耀属于恺撒 ………………………………………………………………………………………………………………….. 004

二、达·芬奇的思维 ……………………………………………………………………………………………………………… 015

第二章/汉庭顿圆月桥 ………………………………………………………………………………………………………………….. 033

一、艺术商人、铁路大亨与日本匠人 ……………………………………………………………………………….. 034

二、圆满之桥 …………………………………………………………………………………………………………………………… 043

三、构造的奥秘 ………………………………………………………………………………………………………………………. 053

四、佚失的历史 ………………………………………………………………………………………………………………………. 061

五、小结:圆月桥一生的故事 ……………………………………………………………………………………………. 071

第三章/追寻中国木拱桥 ……………………………………………………………………………………………………………… 073

一、发现中国木拱桥:从虹桥到闽浙木拱桥 …………………………………………………………………… 074

二、闽浙木拱桥折射下的虹水虹桥 ……………………………………………………………………………………. 084

三、闽浙木拱桥起源之议 ……………………………………………………………………………………………………… 094

四、中国木拱桥:两代中国学者的学术执着 …………………………………………………………………… 100

第四章/桥与匠的故事 …………………………………………………………………………………………………………………… 103

一、景泰寿庆 …………………………………………………………………………………………………………………………… 104

二、白鹤 …………………………………………………………………………………………………………………………………… 109

三、锦溪 …………………………………………………………………………………………………………………………………… 113

四、稠林 …………………………………………………………………………………………………………………………………… 117

五、仙宫 …………………………………………………………………………………………………………………………………… 122

六、萼荐 …………………………………………………………………………………………………………………………………… 123

七、杨梅洲 ……………………………………………………………………………………………………………………………….. 126

下篇 闽浙编木拱桥 ……………………………………………………………………………………………………………… 131

例言 ………………………………………………………………………………………………………………………………………………………….. 133

第五章/营造木拱桥:地方性知识 ………………………………………………………………………………………….. 145

一、工程组织和筹备 ………………………………………………………………………………………………………………. 147

二、材料与工具 ………………………………………………………………………………………………………………………. 156

三、拱架结构的设计 ………………………………………………………………………………………………………………. 166

四、拱架结构构件制作 ………………………………………………………………………………………………………….. 181

五、施工 ……………………………………………………………………………………………………………………………………. 188

六、匠人的思维方式 ………………………………………………………………………………………………………………. 208

附录:结构科学眼中的闽浙木拱桥 ……………………………………………………………………………………. 217

第六章/如龙桥考古 ……………………………………………………………………………………………………………… 221

一、如龙桥 ……………………………………………………………………………………………………………………………….. 222

二、拼图与解谜 ………………………………………………………………………………………………………………………. 228

三、结论 ……………………………………………………………………………………………………………………………………. 235

附录:如龙桥拱架结构树木年轮断年结果 ……………………………………………………………………….. 236

第七章/技术的流传 ……………………………………………………………………………………………………………………….. 239

一、技艺的层级 ………………………………………………………………………………………………………………………. 240

二、特例 ……………………………………………………………………………………………………………………………………. 256

三、形式变异 …………………………………………………………………………………………………………………………… 264

四、结构演化路径 ………………………………………………………………………………………………………………….. 274

五、技术的传承与传播 …………………………………………………………………………………………………………. 276

第八章/匠人、家族、地方 ………………………………………………………………………………………………………… 281

一、材料与概念 ………………………………………………………………………………………………………………………. 282

二、匠人与家族 ………………………………………………………………………………………………………………………. 292

三、技术与地方 ………………………………………………………………………………………………………………………. 305

四、闽浙木拱桥传统究竟有多久? ……………………………………………………………………………………. 313

结论篇 反思 ……………………………………………………………………………………………………………………………….. 337

尾声/结构思维与建筑文明 …………………………………………………………………………………………………………. 339

一、普世的独特性 …………………………………………………………………………………………………………………… 340

二、编木结构的类型 ………………………………………………………………………………………………………………. 341

三、从概念到技术 …………………………………………………………………………………………………………………… 351

四、结构思维:东西方的跨度应对之道 …………………………………………………………………………… 355

五、种子、土壤与生长环境 …………………………………………………………………………………………………. 366

后记/结构思维的个人历史 ………………………………………………………………………………………………………… 371

致谢 ………………………………………………………………………………………………………………………………………………………….. 379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编木拱桥:技术与社会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00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