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蔡仲,刘鹏著
页数:281页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30519254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 从作为理论的科学走向作为实践的科学、技科学的概念与理论审视、学院科学商业化的历史与哲学审视、科学的自律性之困境、现代科学与地方性知识等。
作者简介
哲学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方法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长期从事数学哲学与科学哲学研究与教学。发表过论文数十篇与数部专著与译著。
本书特色
科学和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契约”。因此,“科学技术与社会”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就成为了国际学术界和国际知名大学所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从作为理论的科学走向作为实践的科学
第一节 STS中两种极端的人类主义
一、逻辑经验主义的“方法论不对称性原则”
二、社会建构主义的“方法论对称性原则”
第二节 科学实践哲学的“本体论对称性原则”
一、自然仪器社会的混合本体论
二、非人类的能动性
三、科学实践哲学的理论流派
四、生成论意义上的世界观
扩展阅读
思考题
第二章 技科学的概念与理论审视
第一节 技科学的概念考察
一、巴什拉论技科学
二、奥托瓦论技科学
三、拉图尔论技科学
第二节 技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审视
一、重审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重审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三、技科学的哲学审视
扩展阅读
思考题
第三章 学院科学商业化的历史与哲学审视
第一节 学院科学的商业化
一、科学研究模式的变化
二、学院科学商业化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学院科学商业化的哲学反思
一、学院科学商业化对科学规范的挑战
二、学院科学商业化对科学哲学的挑战
三、学院科学商业化对伦理的挑战
扩展阅读
思考题
第四章 科学的自律性之困境
第一节 科学场及其自律性
一、科学场的自律性
二、科学场的自律性所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普兹泰事件与自律性的破坏
一、制度化科学资本的压制
二、经济资本的诱导
三、政治力量的强势介入
四、科学自律性之反观性
扩展阅读
思考题
第五章 现代科学与地方性知识
第一节 全球化过程中科学的扩张
一、范式的“规训”与“惩罚”
二、科学与殖民地扩张
第二节 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科学全球化
一、后殖主义对科学的极端解构
二、互动中的发展:ANT视域下的后殖民技科学
扩展阅读
思考题
第六章 科技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审视
第一节 科技创新的理论审视
一、社会技术系统中的科技创新
二、科技创新的两个原则
第二节 科技创新中的分界问题
一、学术创业之基础——科技资本
二、塞拉罗斯现象
三、塞拉罗斯的科技悲剧
四、科技创新要以科技为本
扩展阅读
思考题
第七章 赛博与后人类主义
第一节 赛博与赛博空间
一、赛博
二、赛博空间
第二节 后人类及其哲学审视
一、后人类
二、离身性与具身性
扩展阅读
思考题
第八章 两种文化关系的时代反思
第一节 两种文化的关系史
一、卢梭式的质疑
二、斯诺命题
三、“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
第二节 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下的两种文化
一、斯诺命题的历史与哲学审视
二、从划界逻辑到划界活动
三、作为杂合体的科学
扩展阅读
思考题
第九章 STS与通识教育
第一节 从科学教育到STS的通识教育
一、科学的专业教育与人的“异化”问题
二、从专业教育到哈佛大学的科学史教育
三、从科学教育到STS教育
第二节 STS通识课程建设的理念与路径
一、STS类通识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二、STS课程的通识性内涵
三、STS类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差别
四、中国特色的STS课程建设
扩展阅读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从作为理论的科学走向作为实践的科学
第一节 STS中两种极端的人类主义
一、逻辑经验主义的“方法论不对称性原则”
二、社会建构主义的“方法论对称性原则”
第二节 科学实践哲学的“本体论对称性原则”
一、自然仪器社会的混合本体论
二、非人类的能动性
三、科学实践哲学的理论流派
四、生成论意义上的世界观
扩展阅读
思考题
第二章 技科学的概念与理论审视
第一节 技科学的概念考察
一、巴什拉论技科学
二、奥托瓦论技科学
三、拉图尔论技科学
第二节 技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审视
一、重审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重审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三、技科学的哲学审视
扩展阅读
思考题
第三章 学院科学商业化的历史与哲学审视
第一节 学院科学的商业化
一、科学研究模式的变化
二、学院科学商业化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学院科学商业化的哲学反思
一、学院科学商业化对科学规范的挑战
二、学院科学商业化对科学哲学的挑战
三、学院科学商业化对伦理的挑战
扩展阅读
思考题
第四章 科学的自律性之困境
第一节 科学场及其自律性
一、科学场的自律性
二、科学场的自律性所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普兹泰事件与自律性的破坏
一、制度化科学资本的压制
二、经济资本的诱导
三、政治力量的强势介入
四、科学自律性之反观性
扩展阅读
思考题
第五章 现代科学与地方性知识
第一节 全球化过程中科学的扩张
一、范式的“规训”与“惩罚”
二、科学与殖民地扩张
第二节 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科学全球化
一、后殖主义对科学的极端解构
二、互动中的发展:ANT视域下的后殖民技科学
扩展阅读
思考题
第六章 科技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审视
第一节 科技创新的理论审视
一、社会技术系统中的科技创新
二、科技创新的两个原则
第二节 科技创新中的分界问题
一、学术创业之基础——科技资本
二、塞拉罗斯现象
三、塞拉罗斯的科技悲剧
四、科技创新要以科技为本
扩展阅读
思考题
第七章 赛博与后人类主义
第一节 赛博与赛博空间
一、赛博
二、赛博空间
第二节 后人类及其哲学审视
一、后人类
二、离身性与具身性
扩展阅读
思考题
第八章 两种文化关系的时代反思
第一节 两种文化的关系史
一、卢梭式的质疑
二、斯诺命题
三、“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
第二节 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下的两种文化
一、斯诺命题的历史与哲学审视
二、从划界逻辑到划界活动
三、作为杂合体的科学
扩展阅读
思考题
第九章 STS与通识教育
第一节 从科学教育到STS的通识教育
一、科学的专业教育与人的“异化”问题
二、从专业教育到哈佛大学的科学史教育
三、从科学教育到STS教育
第二节 STS通识课程建设的理念与路径
一、STS类通识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二、STS课程的通识性内涵
三、STS类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差别
四、中国特色的STS课程建设
扩展阅读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