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聂继凯
页数:26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203887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借助三个典型案例的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资源基础理论、网络创新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构架起包括搜寻(Searching)、桥化(Bridging)、内部化(Internalizing)和增值(Propagating)四阶段理论化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SBIP模型。同时基于110份有效调查问卷构建的数据库,借助SPSS统计软件,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检验三大步骤,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SBIP模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客观存在搜寻、桥化、内化和增值四个阶段,且这四个阶段以不同的贡献率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绩效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此外还析出了一系列影响SBIP模型的因素方面:国家重点实验室特性因素和运行机制因素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四个阶段都产生了显著且重要的影响;嵌入环境因素只对内化阶段产生了显著且重要的影响;关系因素包括的知识距离、地理距离、组织距离、正式关系、非正式关系、沟通技术和嵌入环境因素包括的外部储备并未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产生明显影响。同时在案例研究与验证过程中还有其它若干重要发现,例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实现途径呈现“计划-市场”二元性等。
作者简介
聂继凯,管理学博士,扬州大学商学院公共管理系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学与科技政策,并聚焦第一最科技创新基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管理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
本书特色
本书以问题提出和理论铺陈展开,然后借助L国家重点实验室、C国家重点实验室和H国家重点实验室三个典型案例的探索性分析初步凝练出包括搜索、评估、关联、附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聚九个细分阶段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随后结合资源基础理论、网络创新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对这九个细分阶段进行整合并构架起了包括搜寻(Searching)、桥化(Bridging)、内部化(Intemalizing)和增值(Propagating)四阶段理论化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SBIP模型。之后在问卷调查建构数据库的基础上借助统计软件实证检验了SBIP模型。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若干完善和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的建议,并根据研究不足提出了后续改进方向。
目录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目的与意义
第四节 研究对象及关键概念的界定
第五节 研究方案与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启示
第一节 资源基础理论与启示
第二节 创新网络理论与启示
第三节 协同创新理论与启示
第四节 社会资本理论与启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探索性案例分析
第一节 案例研究方法
第二节 L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三节 C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四节 H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五节 跨案例比较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问卷调查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准备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
第三节 问卷调查结果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捕获过程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捕获过程模型及其研究假设
第二节 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第三节 变量测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第四节 多元回归分析
第五节 特殊性探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及其研究假设
第二节 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第三节 变量测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第四节 多元回归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1 案例研究的过程及其研究质量提升体系
附录2 国家重点实验室(SKL)创新资源捕获过程影响因素调研问卷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