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邓晓芒
页数:623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10012055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作者立足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历史渊源的追溯和逻辑结构的分析,指出它由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要素构成,即作为内在动力的自否定的努斯精神和作为反思形式的逻各斯精神。通过与中国哲学的比较,深入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中这两大精神的运作方式及相互关系,阐明了由此形成的黑格尔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一的体系特征,展示了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内在联系和差异,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一个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邓晓芒(1948- ),中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批评家。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德国哲学》主编。曾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德国哲学,亦研究美学、文化心理学、中西文化比较等,创立“新实践美学”和“新批判主义”,积极展开学术批评和文化批判,介入当代中国思想进程和精神建构,在学术界和思想界有很大的影响力。代表性著作《思辨的张力》、《文学与文化三论》、《新批判主义》、《实践唯物论新解》等。
本书特色
纵观全书,它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或优点就在于,作者力求将黑格尔哲学与现代哲学思潮联系起来评价,以发现黑格尔思想中的某些当代的意义和新的启发,这是本书之所以能展示新意的主要原因之一。本书确已将国内黑格尔哲学研究在这方面的某些先行风范发扬光大而为一种新的气象,因而令人感到本书已真正成了国际黑格尔哲学研究中对话的一方。
目录
再版前言
序
导言
第一章 黑格尔辩证法的两个起源
第一节 语言学的起源
一、语言的追寻
二、哲学语言的建立
三、语言之成为真理
第二节 生存论的起源
一、生存的突围
二、生存与环境
三、生存目的论——善
第三节 从中、西古代辩证法的比较看黑格尔辩证法起源的特征
一、生存论上的差异
二、语言学上的差异
1. “道”
2. “名”与“言”
3. “理”
第二章 黑格尔哲学的辩证开端
第一节 析《逻辑学》的开端
一、怎样确定逻辑学的开端?
二、逻辑学怎样开端?
三、作为开端的终结
第二节 析《精神现象学》的开端
一、《精神现象学》开端的历史辩护
二、《精神现象学》怎样开端?
三、为什么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
第三节 《精神现象学》与《逻辑学》的方法之比较
一、间接性与直接性
二、“怀疑之路”与“真理之路
三、语言学的杠杆与生存论的杠杆
第三章 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否定
第一节 否定与肯定
一、黑格尔“否定”概念的文化背景
二、否定之否定
三、否定与目的性
第二节 否定与主体性
一、否定作为自我意识
二、否定作为自由
三、否定作为理性及其异化
第三节 “否定”在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地位
一、否定作为飞跃
二、否定作为矛盾
三、否定作为概念发展的圆圈
第四章 黑格尔辩证法的形式——反思
第一节 “反思”概念的内涵
一、黑格尔“反思”概念的文化背景
二、反思的一般含义
三、黑格尔“反思”的特殊含义:“对反思的点
第二节 反思与理性
一、反思作为知性
二、反思作为否定的理性
三、反思作为肯定的理性
第三节 反思的逻辑功能
一、反思与颠倒
二、反思与必然性
三、反思与综合
第五章 黑格尔辩证法作为逻辑学、认识论、本体论的统一
第一节 黑格尔的辩证逻辑
一、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
二、辩证逻辑与体验
三、辩证逻辑与认识论的一致
第二节 黑格尔的辩证认识论
一、辩证理性的含义
二、认识的辩证发展
1.生命
2.真
3.善
三、辩证认识论与本体论的一致:论黑格尔思维和存在同一的学说
1.存在是思维
2.思维可以认识存在
3.思维产生存在
第三节 黑格尔的辩证本体论
一、实体作为本体的根据
二、主体作为本体的生成
三、辩证本体论与逻辑学一致
1.自由和必然
2.现实的与合理的
3.历史的与逻辑的
结论
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
节选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 这种说法绝不单纯是描述了爱和恨(争)的一种情况,而恰好是表达了他对爱和恨(争)的根本性的理解。对整个自然界基于爱与恨之上的合规律性的解释,无非是对人的生命活动(情感意志)内在体验的一种外部验证而已。亚里士多德指责恩培多克勒的爱和恨只能将事物的原因归结为“偶然性”(辛普里丘也这样认为)。的确,恩培多克勒的爱与恨虽然用来解释事物有规律的变化,它本身却不是一种必然规律,而是一种偶然的情感或自由的意志。“爱”和“恨”在他那里首先具有这两个字的字面上的意义,即作为人的心灵活动的意义,否则他就没有必要提出这一对新概念,只要沿用阿那克西曼德已提出的“分离”和阿那克西米尼的“凝聚”和“稀散”就很够了(这两个概念同样表达了吸引和排斥的意思)。因此恩培多克勒作为一个著名的医生,他“更重要的贡献”不是在宇宙学方面,而是“在生命科学领域”。 至于阿那克萨哥拉的“努斯”,则是恩培多克勒这一倾向的进一步加强。努斯的提出是古希腊哲学家力图将精神从自然物质中区分出来的第一个大胆尝试。这尝试当然还是不彻底的,因为努斯仍有大小、有形状。但这种东西是不与其他事物相混合的,它是与物质完全分开并对立起来的精神范畴:“别的事物都具有着每一件事物的一部分,但是心灵(Nous)则是无限的、自主的,不与任何事物相混淆,而是单独的、独立的、自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