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小亮主编 著
页数:130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30724607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武汉大学数智教育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标准与共享指南
内容简介
本指南规定了数智教育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标准与共享机制, 并对平台的关键组成部分及其相关描述进行了定义。
作者简介
孟小亮,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珞珈特聘教授,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系主任,遥感信息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主任,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智能空间感知网。
本硕博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摄影测量与遥感工学博士学位;留美三年,曾于美国东密歇根大学空间信息科学与教育研究所进行访问学者交流;并作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参与美国航天航空局ICCaRS(探索气候变化与遥感)项目;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任务等纵横项科研项目;编撰《空间信息与传感器网络》、《时空大数据的技术与方法》等教材与专著;开创并主讲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在线开放精品课程“空间信息工程技术”;曾获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ISPRS)最佳青年作者奖、全国GIS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多项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还担任武汉大学学科竞赛专家委员会委员,“互联网+”大赛教团成员,科创竞赛教练团青教分团成员。
目录
规范性文件与术语集
Ⅰ 范围
Ⅱ 规范性引用文件
Ⅲ 术语和定义
1.信息化技术标准
1.1 平台框架
1.1.1 建设原则
1.1.2 规范要求
1.1.3 功能要求
1.1.4 教学能力
1.2 基本功能要求
1.2.1 登录及鉴权
1.2.2 网站导航
1.2.3 数智笔记(AI Note)
1.2.4 比赛
1.2.5 数据集
1.2.6 科研工作空间站
1.3 教学功能要求
1.3.1 数智课程学生端
1.3.2 数智课程教师端
1.3.3 AI助教
1.4 技术要求
1.4.1 软硬件
1.4.2 性能与安全
1.4.3 数据备份
1.4.4 兼容性
1.4.5 架构要求
1.4.6 易用性
1.4.7 网络影响时间
1.4.8 隐私保护
2.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标准
2.1 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形式
2.1.1 实践教学的目的
2.1.2 实践教学的形式
2.2 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
2.2.1 规章制度与运维服务
2.2.2 教师使用手册
2.2.3 学生使用手册
2.3 实践教学质量标准
3.创新成果评价与共享标准
3.1 创新成果评价规范
3.1.1 创新成果评价的基本原则
3.1.2 创新成果评价的专家要求
3.1.3 创新成果评价的报告要求
3.2 创新成果评价的分类标准
3.2.1 创新成果内容分类
3.2.2 创新成果评价的指标体系
3.3 创新成果评价规程
3.3.1 创新成果评价受理
3.3.2 创新成果评价组织和实施
3.3.3 创新成果评价报告的形成和交付
3.3.4 创新成果总结与后续管理
3.4 创新成果共享标准
3.4.1 共享形式分类
3.4.2 共享审核规程
3.4.3 共享利益分配
4.数智教育实践资源共享机制
4.1 平俞访问模式
4.1.1 校内访问模式
4.1.2 校外访问模式
4.1.3 跨校共享机制
4.2 资源共享机制
4.2.1 数据共享机制
4.2.2 模型共享机制
4.2.3 算力共享机制
4.2.4 场景共享机制
4.2.5 资源分享形式
4.3 数据共享标准
4.3.1 内部数据上传格式要求
4.3.2 外部数据上传格式要求
5.数智教育实践创新教学应用案例
5.1 武汉大学OGE平行推广举措实例
5.1.1 平台简介
5.1.2 平台推广
5.1.3 支撑“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教学实训
5.2 产学研合作举措实例
5.2.1 背景与目标
5.2.2 开发与实施
5.2.3 推广与实效
5.2.4 课程案例
5.2.5 合作课程上线流程
结语
Ⅰ 范围
Ⅱ 规范性引用文件
Ⅲ 术语和定义
1.信息化技术标准
1.1 平台框架
1.1.1 建设原则
1.1.2 规范要求
1.1.3 功能要求
1.1.4 教学能力
1.2 基本功能要求
1.2.1 登录及鉴权
1.2.2 网站导航
1.2.3 数智笔记(AI Note)
1.2.4 比赛
1.2.5 数据集
1.2.6 科研工作空间站
1.3 教学功能要求
1.3.1 数智课程学生端
1.3.2 数智课程教师端
1.3.3 AI助教
1.4 技术要求
1.4.1 软硬件
1.4.2 性能与安全
1.4.3 数据备份
1.4.4 兼容性
1.4.5 架构要求
1.4.6 易用性
1.4.7 网络影响时间
1.4.8 隐私保护
2.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标准
2.1 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形式
2.1.1 实践教学的目的
2.1.2 实践教学的形式
2.2 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
2.2.1 规章制度与运维服务
2.2.2 教师使用手册
2.2.3 学生使用手册
2.3 实践教学质量标准
3.创新成果评价与共享标准
3.1 创新成果评价规范
3.1.1 创新成果评价的基本原则
3.1.2 创新成果评价的专家要求
3.1.3 创新成果评价的报告要求
3.2 创新成果评价的分类标准
3.2.1 创新成果内容分类
3.2.2 创新成果评价的指标体系
3.3 创新成果评价规程
3.3.1 创新成果评价受理
3.3.2 创新成果评价组织和实施
3.3.3 创新成果评价报告的形成和交付
3.3.4 创新成果总结与后续管理
3.4 创新成果共享标准
3.4.1 共享形式分类
3.4.2 共享审核规程
3.4.3 共享利益分配
4.数智教育实践资源共享机制
4.1 平俞访问模式
4.1.1 校内访问模式
4.1.2 校外访问模式
4.1.3 跨校共享机制
4.2 资源共享机制
4.2.1 数据共享机制
4.2.2 模型共享机制
4.2.3 算力共享机制
4.2.4 场景共享机制
4.2.5 资源分享形式
4.3 数据共享标准
4.3.1 内部数据上传格式要求
4.3.2 外部数据上传格式要求
5.数智教育实践创新教学应用案例
5.1 武汉大学OGE平行推广举措实例
5.1.1 平台简介
5.1.2 平台推广
5.1.3 支撑“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教学实训
5.2 产学研合作举措实例
5.2.1 背景与目标
5.2.2 开发与实施
5.2.3 推广与实效
5.2.4 课程案例
5.2.5 合作课程上线流程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