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律诗文体建构与礼乐文化传统(精)全三册

封面

作者:张国安著

页数:1284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10115274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主要由三个相互关联且互为支撑的基本命题、观点及其考述论证构成:其一,中国传统文学“文体”是“礼体”的转喻与象征,而律诗体则是其完型态,深度涉及“文人”话语言说方式、行为方式的选择及其理想人格的建构。其二,中国传统文学文体的语言学基础乃“文言”;具有主体统一性的汉语实即“文言”,而“文言”形成于中国史前社会由“乐礼文化”形态向“礼乐文明”的制度形态转进的过程之中,乃非自然语言的规范性语言,与政治意识形态具有天然联系。其三,“言—文”一体且异质的“文言”结构性矛盾构成了“文言”发展的内在动力,其历史展开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学文体走向骈体化、诗歌走向律体化及其因应时势而变革的内在逻辑。

作者简介

张国安,男,汉族,1964 年生,安徽池州九华山人,教授,现为广西民族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86年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随之任教于扬州大学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1990 年结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美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2004 年 6 月毕业于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获古代文学博士学位。2004 年 10 月至今任教于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1986年始,于《当代文艺思潮》、《探索与争鸣》、《文艺理论研究》等重要刊物发表美学理论系列论文若干,其中有为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造型艺术》、《美学》全文复印者,代表性篇目《美学:感性文化人类学》又同时为《人民音乐》、《国内哲学动态》列为期刊重要理论文章目录索引论文。本世纪初始由思辨理论转向具体实证研究,主要致力于中国礼乐文化传统的结构与发生,以及作为礼乐文化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此方向,目前已于《学术月刊》、《江苏社会科学》、《浙江社会科学》、《文艺理论研究》等核心期刊以及其他重要出版物发表成体系的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上册
导论:律诗体建构的文化文体学生态
第一节 对象、问题与方法
第二节 传统文体学中的“文体”概念辨析
一、“六义”说与“文章整体”说述评
二、“文体”非独立概念与范畴
三、“文体”:以“人体”隐喻“文章”的话语言说方式
第三节 《文心雕龙》的创作及其文体论意义
一、《文心雕龙》的结构与性质
二、刘勰之“文心”
三、刘勰论文辨体之意义
四、文体通变:动态的整体和谐观
五、文章体类与文统
第四节 “礼体”与文类文体之发生
第五节 破体与参体新辨
第六节 也说文体尊卑与“以高行卑”
第七节 “礼体”大、小之喻与破体为文之体位定势
第八节 大小体之辨与文体命名
第九节 大小体之辨与文笔之辨
第十节 文体与才性、德性
一、“文”之“小体”的律化及其“大体”意味
二、文才获得尊崇的人文哲学依据及其历史意义
第一章 汉语文言与礼乐文化
第一节 古汉语定义及其发生
一、古汉语即文言
二、汉文字与文言之发生
第二节 文言音系之统一性与继承性
第三节 礼崩乐坏之后的“文言”声/文统一性与继承性之保证
第四节 讽诵吟咏与小学传统建立及古音之变
第五节 反语、反切音注及其意义与功能
第六节 《通俗文》之性质及其所反映的言、文互动
一、见于先秦文献的旧词训释分析举例
二、见于秦汉文献的新词训释分析举例
三、未见于两汉文献的新词训释分析举例
四、用例见于先秦文献的新义词训释分析举例
五、用例未见于先秦文献的新义词训释分析举例
六、音注分析举例
七、文言“语体”的“文体”化趋势及其意义
第七节 “音韵蜂出”与“五声命字”
一、《声类》与《韵集》的性质与意义
二、“始判清浊,才分宫羽”与上古文言声调及其自觉
三、《声类》《韵集》之“五声命字”与文言的语音规范
结论
……
中册
下册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律诗文体建构与礼乐文化传统(精)全三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89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