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礼乐文化与象征-对两周礼乐文化的象征性艺术精神之考察

封面

作者:褚春元著

页数:298页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64134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我国的礼乐文化在经过夏商时代的充分发展后,在两周时期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阶段,礼乐文化渗透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礼乐制度和礼乐生活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主宰。两周礼乐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文化,受此影响,两周礼乐文化中的艺术也体现出一种象征性艺术精神。研究其时艺术上的象征性艺术精神对于深刻认识中国上古艺术的实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全书包括“先秦礼乐文化概说”、“两周礼乐文化中的象征性艺术精神之形成”、“两周礼乐文化中的象征性艺术之表现”、“先秦儒家对象征性艺术精神的承传”、“两周礼乐文化中的象征性艺术精神对后世的影响”等内容。褚春元最的《礼乐文化与象征–对两周礼乐文化的象征性艺术精神之考察》以翔实的文献资料、通俗的语言论述了两周礼乐文化中的象征性艺术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厘清了一直贯穿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艺术精神 象征性艺术精神。

作者简介

褚春元,1971年出生,文学博士,安徽巢湖人,200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后从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并晋升为副教授。现为巢湖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环巢湖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学艺术理论、文艺批评、艺术美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等重点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第一最和省部级课题5项;主编、参编教材5部,合最《先秦文艺思想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第一成果奖)等。

本书特色

   我国的礼乐文化在经过夏商时代的充分发展后, 在两周时期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阶段,礼乐文化渗透 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礼乐制度和礼乐 生活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主宰。两周礼乐文化实际上 是一种象征文化,受此影响,两周礼乐文化中的艺术 也体现出一种象征性艺术精神。研究其时艺术上的象 征性艺术精神对于深刻认识中国上古艺术的实质具有 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全书包括“先秦礼乐文化概 说”、“两周礼乐文化中的象征性艺术精神之形成” 、“两周礼乐文化中的象征性艺术之表现”、“先秦 儒家对象征性艺术精神的承传”、“两周礼乐文化中 的象征性艺术精神对后世的影响”等内容。褚春元最 的《礼乐文化与象征–对两周礼乐文化的象征性艺术 精神之考察》以翔实的文献资料、通俗的语言论述了 两周礼乐文化中的象征性艺术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厘清了一直贯穿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艺术精神??象 征性艺术精神。

目录

代序 打开礼乐文化秘密的锁钥
绪论一、主要研究对象及范围二、两周礼乐文化及其与象征性艺术精神研究综述三、两周礼乐文化的文献典籍和出土文物概述四、主要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先秦礼乐文化概说第一节 多元互促——先秦礼乐文化的起源第二节 从娱神、敬鬼到治人国——先秦礼乐文化的演变第三节 尚声与乐治——殷商以乐为治的礼乐文化第四节 宗法制与制礼作乐——周代礼乐文化的鼎盛
第二章 从祭祀到象征——两周礼乐文化中的象征性艺术精神之形成第一节 关于象征及象征性艺术精神第二节 祭祀——两周礼乐文化的核心第三节 “佩玉”与“尸”——两周礼乐文化的典型象征第四节 两周礼乐文化与象征性艺术精神之关系
第三章 两周礼乐文化中的象征性艺术之表现第一节 从写实到象征——史前艺术到“三代”艺术的流变第二节 “乐者,德之华也”——两周礼乐文化中的乐舞艺术的象征第三节 “问鼎”与饕餮——两周礼乐文化中的青铜艺术的象征第四节 比兴与“赋诗言志”——两周礼乐文化中的诗歌艺术的象征
第四章 象征艺术观——先秦儒家对象征性艺术精神的承传第一节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先秦儒家象征思维观第二节 “舞意天道兼”——先秦儒家象征艺术观
第五章 两周礼乐文化中的象征性艺术精神对后世的影响第一节 劝谕诗、玄理赋——汉代诗赋艺术的象征第二节 玄言诗、哲理诗——魏晋文学艺术的象征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礼乐文化与象征-对两周礼乐文化的象征性艺术精神之考察》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57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