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迁
页数:728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30029514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著作权制度、专利权制度和商标制度。一共20章,分别是:第一章“总论”、第二章“著作权法律制度概述”、第三章“著作权的客体”、第四章“著作权的内容与利用”、第五章“著作权主体和著作权的归属”、第六章“邻接权”、第七章“对著作权的限制”、第八章“著作权侵权及法律责任”、第九章“专利法律制度概述”、第十章“专利权的客体”、第十一章“专利权的主体”、第十二章“专利申请、审查与授权的实质条件”、第十三章“专利权的内容、利用、消灭与保护期”、第十四章“对专利权的限制”、第十五章“专利侵权、假冒专利及法律责任”、第十六章“商标法律制度概述”、第十七章“商标权的取得”、第十八章“商标权的内容、利用与消灭”、第十九章“商标侵权及其法律责任”、第二十章“不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全书当中穿插“理论研究”和“实务探讨”、“立法背景”等,使读者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以进一步加深理解。
作者简介
王迁,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和“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被评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第一影响力人物”“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中国版权卓越成就者”;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和第十八届“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是“全国优秀教师”,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一等奖”。兼任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版权协会常务理事;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和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等多家法院和检察院的咨询专家,是《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专家委员会成员;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2年《视听表演北京条约》和2013年《马拉喀什条约》外交会议中,任“起草委员会”成员和中国代表团成员。
目录
第一节 知识与财产 1
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 3
第三节 知识产权的特征和性质 4
第四节 知识产权侵权的概念及构成 13
第五节 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责任 24
第六节 知识产权侵权救济的程序保障 37
第二章 著作权法律制度概述 50
第一节 著作权的概念 50
第二节 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51
第三章 著作权的客体 54
第一节 作品的概念 54
第二节 独创性 59
第三节 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81
第四节 作品的类型 103
第四章 著作权的内容与利用 146
第一节 著作人身权 146
第二节 著作财产权 162
第三节 著作财产权的转让、许可与质押 198
第五章 著作权主体和著作权的归属 202
第一节 著作权人概述 202
第二节 作者及著作权的自动取得 205
第三节 著作权的归属与行使 213
第四节 著作权的保护期 243
第六章 邻接权 246
第一节 邻接权概述 246
第二节 表演者权 251
第三节 录制者权 266
第四节 广播组织权 272
第五节 版式设计权 280
第七章 对著作权的限制 283
第一节 对著作权的限制概述 283
第二节 合理使用 285
第三节 法定许可 312
第八章 著作权侵权及法律责任 321
第一节 间接侵权 321
第二节 对技术措施与权利管理信息的特殊保护 323
第三节 民事制裁 330
第四节 行政责任 330
第五节 刑事责任 332
第九章 专利法律制度概述 337
第一节 专利的概念和特征 337
第二节 专利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339
第三节 专利制度的作用 340
第十章 专利权的客体 342
第一节 发明 342
第二节 实用新型 348
第三节 外观设计 349
第四节 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 353
第十一章 专利权的主体 370
第一节 专利申请人概述 370
第二节 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 372
第三节 专利申请权的转让 377
第十二章 专利申请、审查与授权的实质条件 379
第一节 专利申请日 379
第二节 禁止重复授权原则和单一性原则 382
第三节 专利申请文件 384
第四节 专利申请的审查 394
第五节 专利授权的实质条件 397
第十三章 专利权的内容、利用、消灭与保护期 424
第一节 专利权内容概述 424
第二节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内容 425
第三节 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内容 432
第四节 专利权的转让、许可与质押 433
第五节 专利权的消灭 436
第六节 专利权的保护期 439
第十四章 对专利权的限制 442
第一节 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442
第二节 强制许可 454
第十五章 专利侵权、假冒专利及法律责任 460
第一节 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460
第二节 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476
第三节 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 483
第四节 专利侵权的行政责任 484
第五节 假冒专利及法律责任 485
第十六章 商标法律制度概述 488
第一节 商标的概念和功能 488
第二节 商标的分类 491
第十七章 商标权的取得 501
第一节 取得商标权的途径 501
第二节 不予注册的绝对理由 503
第三节 不予注册的相对理由 546
第四节 商标的注册申请与审查 573
第五节 注册商标的续展 579
第十八章 商标权的内容、利用与消灭 584
第一节 商标权的内容 584
第二节 商标专用权的转让、许可与质押 591
第三节 商标专用权的消灭 596
第十九章 商标侵权及其法律责任 608
第一节 商标侵权行为 608
第二节 损害赔偿责任的抗辩 635
第三节 商标侵权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636
第二十章 不侵犯商标权的行为 639
第一节 描述商品或服务的特征 640
第二节 说明商品或服务的用途 642
第三节 商标权用尽 647
第四节 在先使用抗辩 652
第五节 权利滥用抗辩 654
第六节 基于其他正当目的或理由的使用 657
第二十一章 对驰名商标的特别保护 662
第一节 驰名商标特别保护概述 662
第二节 我国对驰名商标的特别保护机制 667
第三节 对驰名商标的认定 686
节选
第七版修订说明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同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就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形成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和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和行动指南。本书的此次修订,可谓正当其时。2019年本书第六版出版后,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商标法》、《专利法》和《著作权法》先后修改。而在本教材的历次修订中,还没有一次像这次这样需要同时纳入三大知识产权法的新内容。此外,最高人民法院也密集出台或修订了相关司法解释,国内外有影响的重要案例更是层出不穷,这些都需要反映在新版教材中,本次修订的内容之多可想而知。由于2020年《著作权法》的修改幅度较大,其中许多问题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笔者首先集中精力撰写了一系列研究新《著作权法》的论文,以期今年6月1日新法实施后对关键条款的理解与适用有所帮助,此后就将几乎全部可支配的时间都投入了本教材的修订之中。除了对难以计数的具体内容进行修改与补充,笔者还对篇章结构进行了调整。如由于修改后三大知识产权法对民事侵权及责任的规定趋于统一,笔者将这部分内容归入第一章总论之中,以便读者获得较为宏观的整体认识。在修订进程过半之际,家人被查出疾病,治疗后需要静养,于是照顾幼儿的责任全部压在了笔者的肩头。每天的接送与陪伴,艰辛与快乐同在,夜间陪孩子入睡后才能再接着修订。特别是原本可用于工作的周末,完全用在了陪伴孩子。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修订的进度。在约定交稿前的一周,笔者终因过度疲劳而病倒。可以说,本教材修订的最后部分是咬着牙坚持完成的。当然,受到时间的限制,有些最初的修订设想未能实现。这是本次修订留下的遗憾。但对于本次修订,笔者已倾尽全力,也希望读者能感受到笔者的真诚与努力。在修订开始后,不断有老读者、老朋友询问新教材何时出版,并表示了对新教材的期待。这给了笔者莫大的鼓励和动力。还有热心读者将自己制作的第六版的勘误表发给笔者,对教材的完善提供了很大帮助。我的研究生们分工核对了三大知识产权法修改后教材中所引法律条文及序号的变动,没有他们完成这项劳心费力的琐碎工作,本教材的修订是难以按时完成的。笔者要衷心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法律分社对本次教材修订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本次修订篇幅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次,交稿时间又比较晚,还要赶在9月开学之前付梓,这些都给法律分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法律分社领导和编辑们的敬业、高效和专业水准确保了教材按时出版,这使笔者心怀敬意与感激之情。受笔者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所限,修订后的教材难免还有许多问题与可商榷之处。笔者真诚地期待读者继续提出批评和建议,让本教材不断完善、走向成熟。王迁2021年6月于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