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高华平 著
页数:33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01022831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内、外二篇,内为《魏晋玄学人格理想论》,外为《玄学与魏晋士人生活》。
《魏晋玄学人格理想论》是从人格美这一新视野研究魏晋玄学的论文,全文分五部分对魏晋玄学的人格理想展开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研究。五部分为:魏晋玄学产生的历史与哲学根源、玄学的根本问题或时代主题、以及人格美的定义;魏晋玄学人格美实践论;魏晋玄学人格美境界论;很后在分析历代学术界对魏晋玄学的种种不同评价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自由的人”、以“美的尺度”为标准来评价魏晋玄学。
《玄学与魏晋士人生活》是讨论魏晋玄学对当时士人社会生活各领域影响的论文,认为魏晋玄学崇尚“玄远”导致了当时士人在政治上的“无为而治”,玄学以“玄”对生活的态度造就了士人艺术化的生活理想,使名士在面对自然山水、人生际遇、文艺雅俗等问题时,逐渐由矛盾走向了追求和谐的精神境界,产生了“玄言诗”、田园诗和山水诗等文学题材的兴盛,加速了中国思想文化上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历史进程。
作者简介
高华平,男,1962年生,湖北监利人,1990年南京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师从周勋初先生等),1999年武汉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师从萧萐父先生),1990年到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工作并进修中国历史文献学博士课程,历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所暨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研究室主任等职。2001年调入到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2017年1月起,引进到暨南大学文学院,任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负责人,兼任暨南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哲学史》《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献》等刊物发表论文130多篇(其中有10多篇先后或同时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出版《魏晋玄学人格美研究》《凡俗与神圣——佛道视野下的汉唐之间的文学》《老子评传简明读本》《先秦诸子与楚国诸子学》《楚简文字与先秦思想文化》等学术著作15部(其中《老子评传简明读本》被翻译为英、日文在国内外出版发行,《先秦诸子与楚国诸子学》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其中重大、重点各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和“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各1项,有8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先秦诸子综合研究”首席专家。
目录
绪论
章 性情为本 魏晋玄学人格美本体论
一、人物之本,出乎性情——兼论刘劲的《人物志》
二、性情的真伪
三、有无的本末
四、圣人贵名教与老庄明自然
五、精神之于形骸
第二章 超凡入圣 魏晋玄学人格美实践论
一、圣人可致
二、得意忘言
三、应物而无累于物
四、无为而无不为
五、顿悟成圣(佛)
第三章 游心太玄 魏晋玄学人格美境界论——对魏晋玄学人格美的个案研究
一、“竹林七贤”中的嵇康
二、“即色游玄”的佛徒——支遁
三、东晋的风流宰相——谢安
四、“浔阳三隐”中的陶渊明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玄学清谈与魏晋四言诗的复兴
魏晋的围棋和范汪的《棋品》
“心无义”与“以玄对山水”——论“心无义”的形成及其与魏晋山水审美意识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