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剑桥学习高手:超实用学习方法

封面

作者:韩振宇

页数:192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272006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如何找到学习的动力?如何找到学习的兴趣点?如何让学习更有效率?如何记忆最有效?如何在考场上发挥出最佳水平?如何规划好学习时间?……
这是剑桥数学系学霸写给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培养高效学习能力的工具书。全书共分十二章,介绍了前沿的学习理论和方法,如深度记忆法,思维导图记忆法,时间管理法,小目标学习法,文科知识的理科学习法……
作者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和近年来帮助上百名普通学生考入牛津剑桥的培训经验,从方法、理论的高度,帮助你规划学习和人生,可有效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改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成绩,打开人生格局。

作者简介

韩振宇
出生于1996年
15岁留学英国
18岁考入剑桥大学数学系
21岁剑桥大学一等学位毕业
7次获得英国重要数学赛事金牌
2次夺得英国物理竞赛金牌
2013年、2014年,两次入选英国奥数国家队
2013年,在巴尔干(欧洲)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银牌
2014年,在南非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铜牌,被英国广播公司(BBC)誉为“最聪明的年轻人之一”
2015年,参加美国国际数学建模比赛,获特等奖
2017年,开始在国际教育领域创业,致力于传播先进的学习理念和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和学习的乐趣,至今已辅导百余名学生考取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名校

本书特色

剑桥大学数学系高材生、英国各大数学赛事七夺金牌者学习秘籍
提升学习成绩、规划学习路线、打开人生格局
倪萍、韩松、张翼、张政文、陈碧舸联袂推荐

目录

1 学习动力“心动”决定行动
没有学习动力,一切都是白费
设置阶段任务
寻找内驱力
发掘知识用途
转变自我观念
2 学习态度 远离假装勤奋
别做看起来很勤奋的懒人
高效休息法
打破常规法
思考至上法
3 调整心态 不做学习机器
巧妙化解学习生活中的难题
科学“溜号”,提高学习效率
正确对待电子游戏
4 理科学习 转变观念是关键
其实理科学习很简单
了解学习方法
了解自己
了解实质
5 数学能力 学好数学,走遍天下
正确认识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学好数学的益处
数学带来多重精神享受
优化数学思维
掌握做题窍门
6 文科学习 要用巧劲儿
文科学习其实不用死记硬背
乐学结合
积累常识法
有据猜测法
自信表达法
7 考试技巧 技巧也能决定成败
无论学得好不好,考试都有技巧
考前调整状态法
考场应对危机法
优化答题习惯
8 增强记忆 学会记忆,事半功倍
记忆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记忆宫殿法
语境记忆法
曲线记忆法
9 提高智商 你也可以拥有超强大脑
智商可以后天提高
潜移默化法
思维训练法
小目标学习法
10 成功因素 兴趣爱好可以成就高素质
兴趣与素质之间有隐性的联系
兴趣爱好促进学习
兴趣爱好成就人生
兴趣爱好塑造人品
兴趣爱好促进友谊
11 时间管理 跟时间做朋友
不妨跟时间做朋友
记录时间开销
做好时间预算
计算时间成本
12 重塑观念“怕”字一去天地宽
恐惧本身才是最让人恐惧的
以玩促学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打开心扉
失败不是坏事

节选

1??学习动力??“心动”决定行动 没有学习动力,一切都是白费
有这样一类学生,无论我怎么磨破嘴皮教他们该如何学习,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到头来却没有任何效果,这一度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好老师。后来我才慢慢发现,问题的关键是他们没有学习动力,没有把时间、精力放在学习上。
我曾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讲得很贴切:“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还没有到拼智商的地步。”的确,聪明的头脑和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如果不做任何努力,再聪明的脑子、再有效的方法,就像一个无穷大的数字乘以0等于0一样,最后什么都没有。后来每当接触新的学生时,我都会先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然后再教他们学习方法。
要想找到学习动力并不难,一部分源于学习之外,一部分源于学习本身。下面我讲四个激发学习动力的方法,前两个方法源于学习之外,后两个方法源于学习本身。
如果这些方法运用得当,你就会轻松找到自己的动力源泉,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 设置阶段任务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许多城市里,中小学生都热衷于学习跆拳道,而对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却少有兴趣。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先不去讨论跆拳道跟中华武术到底哪个更厉害,从理性客观的角度分析,跆拳道的传授方法确实比中华武术的传授方法更符合学习规律。
中华武术讲究扎实的基本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马步一站三年,有多少孩子会喜欢并坚持下来呢?而跆拳道入门却非常容易。从白带到黑带,每一阶段都有详细的分解动作和考核标准,练习者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也就更容易从中体验到成就感,获得动力。
在这里,我介绍一个获取动力的方法:设置阶段任务,并通过设置阶段性任务目标来检验学习效果。
此方法不仅可以通过做短时间、高强度的脑力训练来锻炼大脑,而且可以通过不断完成阶段性任务,让自己有一种持续进步的成就感,学习动力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另外,如果能适当地犒劳一下自己,就会让自己对于完成整体任务更有动力,学习过程也就不那么枯燥了。
山田本一是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一名马拉松运动员,在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他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冠军。当时许多人都觉得如此瘦弱的他拿冠军只是偶然。然而两年后,在米兰举办的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山田本一再次获得冠军。山田本一的接连夺冠其实并非偶然,10年后,谜团终于被解开。
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称: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路线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等等,就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山田本一就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会给自己一个肯定和鼓励的心理暗示,然后振作精神向第二个目标冲击……就这样,40多千米的赛程被他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最后他轻松跑完了全程。
然而,很多人不懂得这样的道理,直接把目标定在终点,结果跑到十几公里时就已疲惫不堪,对未跑完的那段路程,往往彻底失去了信心。
??高手秘籍
学会拆解自己打算完成的学习任务,如果自己打算做100道题,那么就以10道题为一组,设置成10个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奖励一下自己。 寻找内驱力
其实每个人都能找到很多让自己努力学习的理由,尤其是把改变现状的想法转换成动力,这比别人强加给你的所谓梦想更加直接有效。
我曾经是个“网瘾少年”,经常偷偷玩网络游戏,那时,我内心是没有任何学习动力的。直到上了初四(四年制初中),父母为了改变我萎靡不振的状态,跟我商议后做出了让我出国留学的决定,这才有了我人生转折的契机。然而这个决定做得并不容易,亲朋好友都很保守,担心我出国留学有风险,同时也会给家里带来经济压力,都劝我不要出去,乖乖留在国内念书。
我心里很清楚,反对我出国留学的人也是为了我好,担心我出国后没人管束,不好好学习,浪费昂贵的学费,还可能沾染恶习。这些质疑声刺在我的心里,也让我父母有些难堪。我百口莫辩,只能默默攥拳:一定要学业有成,证明他们对我的看法是错的。
那种想要发奋的感觉如同在我的体内注射了兴奋剂一样,让我仿佛有了用不完的力气。我沉下心来学了一整天都没有分心,那一天的学习效果,堪比之前浑浑噩噩状态下一个月的学习效果。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我立刻意识到,如果我能利用好这种情绪和内驱力,那么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
于是我开始慢慢调整自己,学会待人谦逊,不锋芒毕露,但是内心变得强大和自信。我会去想象自己学成后与之前多么不一样,家人会为我感到骄傲,那些不看好我的人会感到惊讶。我会不断在心里暗示自己,一定要努力变成一个优秀的人,绝不认输。
就这样,因为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每当想偷懒或者没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时,我就会对自己进行灵魂拷问:“你真的甘愿比别人差吗?”“你真的是一个没有梦想、总想让自己舒服偷懒的人吗?”
每当这样问自己的时候,一个不服输的念头就会令我有动力坚持下去,曾经被怀疑和否定的场景就会浮现在眼前,让我知耻而后勇。
当然,要强的性格太过外露张扬,也不是好事。但是,每一个强者无论外表看起来多么谦逊,他们的内心都会有无比强大的一面,那是他们一直努力的动力。
??高手秘籍
每个孩子身上都肩负着父母、家庭的期待,都想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这往往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动力。通过铭记一些最深刻且最打动自己的瞬间,加上不服输的性格,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可以产生强大的动力。 发掘知识用途
前文说的是来自学习之外的动力,接下来我再说说学习本身可以带来的益处。
初中毕业时我曾经一度厌学,因为日复一日地上课,而所学到的知识却让我觉得很空虚、很茫然。我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老师、家长拼命地让我们学习的数理化,到底能用来干些什么?大人们早已忘记了以前学过的知识,不也照样过得好好的吗?”
对于这些疑问,你是不是觉得很熟悉?
即便后来我喜欢上了数学,被数学纯粹的美所吸引,我仍然没有办法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学的数学到底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帮助?”
在剑桥大学上大一时,我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我惊奇地发现:之前学过的抽象数学理论都派上了用场,为现实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突然间我对数学的求知欲多了起来,因为我深刻地体会到,这些看似抽象的理论对现实世界至关重要。
??高手秘籍
关于学习的好处大家都知道,比如,锻炼思维能力、增长知识,等等。但这些理由都太过抽象,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如果能通过亲身经历,深刻地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对社会、对生活、对自己有着什么样的用处,那么学习的时候就不会那么迷茫了。 转变自我观念
我经常会问家长和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学习这件事本身是有趣的吗?”
人们对学习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也会有不同的答案。但事实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学习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
我最开始接触这个观点的时候,内心是抗拒的,也很震惊。难道学习不是一个既有趣又充实的过程吗?但是仔细想一想,事实并非如此。
以长跑为例,跑步的时候我们要不停地抬脚、落下,再抬脚、落下,如果是在运动场上或者是在跑步机上跑步,连身边景观都是一样的。这确实是很乏味的事情。虽然有很多喜欢跑步的人,但他们其实并不是喜欢跑步本身,而是喜欢那种投入状态,以及在跑步结束后给身心带来的那种充实感和愉悦感。
学习也是如此,只不过过程更加困难、枯燥。取得学习成效周期长,有时候还带有强制性,如果违背人的主观意志,痛苦感就更强烈了。
残酷的事实是,想要让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得很有趣是极其困难的,否则也不会有“寒窗苦读”的说法。不过也不要太过悲观,虽然我们不能让学习变得更有趣,但是我们可以采用转变自我观念的方法,让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
下面有3种方式可以帮你改变对学习的看法。
将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种让你扫兴的情况:
当你觉得自己的房间有点儿乱了,正兴致勃勃地打算做一次大扫除时,这时你的父母训斥你:怎么能把房间弄得这么乱,赶紧收拾!你顿时兴致全无,甚至都不想继续打扫房间了……
很多人觉得学习是痛苦的,其中一部分原因便是它具有强制性,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每天早上去上学,晚上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主动学习,或者由自己来选择学什么、怎么学,那么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感到轻松愉悦很多,因为这是按照自己的意志主动去学习的。
??高手秘籍
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调整好心态:这套题是重点题型,的确值得我去练习,而不是把它理解成老师逼迫我去完成的任务。这样的心理暗示会让自己的心态有本质上的转变,避免了被强制学习的痛苦,让学习更有动力。 把学习想象成可以获得动力和乐趣的事情
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一直是大多数人的噩梦,因为它对单词量的要求非常高,并且还是那种不常用的单词。
背单词是一件没有乐趣的苦差事,我的一位朋友独创了一套把这份苦差事变成愉快事情的方法。
朋友做了一个计算:如果能够搞定2万个英语单词考过GRE的话,每年大概可以获得4万美元的奖学金,那么每个单词的价值大概是15元人民币,这还只是一个单词在一年的收入。所以,他每天都强迫自己记忆200个单词,这样到了晚上结算的时候,他会觉得每记住一个单词,就相当于有15元钱打进了自己的银行卡里,一整天算下来就相当于赚了3000元钱,比在银行工作的“金领”赚得还多。
把背单词转换成赚钱,这事实上就是把抽象的目标赋予实际的意义,让本来无聊至极的苦差事变得有趣。最后这位朋友轻松地考取了高分,拿到了奖学金。
??高手秘籍
学习本身可能是痛苦的,但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效果往往是令人心动的。用自己的想象力做一个“等价转换”,让痛苦的学习过程等价于心动的学习效果,学起来也就不那么枯燥乏味了。 把学习当作比赛
人很少能在一种需要消耗大量脑力和体力的活动中坚持下来,但是如果加入了竞争元素,整件事情就会变得不一样。
以赛车为例,如果是一个人开车,绕场跑好几十圈,没有人会觉得有意思。但是,如果有十几辆车同时出现在赛场上,气氛就会立刻变得热烈起来。
学习也是一样的,我们设定一个目标,找到一个对手,在考试排名中努力赶超对手,那么学习就变成了比赛,学起来也更加动力十足。
??高手秘籍
在班级里选一位自己特别崇拜的同学当作自己赶超的目标,形成原动力。
2??学习态度??远离假装勤奋 别做看起来很勤奋的懒人
很多家长都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孩子太过懒惰,只要花足够多的时间在学习上,成绩一定可以得到提高。有些家长更是恨不得让自己的孩子除了吃饭和睡觉之外,时时刻刻都在学习。
我见过这么一类“勤奋”的学生,他们会在周末起个大早去上课,中午匆匆吃完既贵又难吃的盒饭,下午再赶往下一个上课地点。但残酷的事实是,这些学生的辛苦和父母交的课时费常常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相反,我相信每个人身边都会有几个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别人家的孩子”,每天只花少量时间学习,仍然可以做到成绩优异。可能很多人会说:“这种孩子天生就聪明,比不了。”不可否认,聪明是一方面因素,但是孩子之间的智商差距真的导致有人学习1小时相当于别人学习10小时吗?
在中小学阶段,学习内容尚不是晦涩难懂的大学问,但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比那些死读书的学生看上去更聪明。所以,最大的问题不是智商的差距。
我曾经也是死读书但成绩不佳的学生,后来却成为大家眼中的“学霸”,对这个问题深有体会。我觉得死读书的人其实是看起来很勤奋的懒人,而那些会学习的人则是看起来懒惰、实际上却很勤奋的聪明人。
我清楚地记得我14岁时突然在学习上开窍了。那时我的第一感觉是我之前从没有真正地认真学习过,只是假装在学。比如,我每天会机械性地完成老师留的作业,觉得做完就是完成任务了,就连被老师批了红叉,也不愿意追究为什么做错了,正确答案应该是什么。而实际上做题的根本意义在于找出哪些知识还没有理解并加以巩固。我在抄写理科概念公式、英语单词或语文课文的时候,只是手在动,而大脑早已神游四方,抄了一遍也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更别提老师是希望我们能够理解并背诵下来了。
虽然看似每天学习了10多个小时,但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可能连1小时都没有。而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我却觉得自己已经学了一整天,还天真地期待着自己的学习成绩可以提高呢。
很多家长在认识上有一个误区,觉得孩子的学习效率哪怕再低,但只要学习了,就比把时间用在玩上强。事实上恰恰相反,没有效率地学习还不如不学,原因有二。
1.每个人都需要适当的休息,爱玩是人的天性。磨洋工式的学习方式虽然表面上是把玩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但实际上压抑了天性,并且毫无快乐可言。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学习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慢慢地失去动力和后劲儿,甚至导致厌学等心理问题。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这种病态的学习方式即便帮助一个孩子“学出来”了,当这个孩子上了大学或者工作之后,它的负面效应也一定会显现出来。
2.长时间低效学习会摧毁人的时间观念,使大脑长期处于半使用状态,需要时(比如考试)很难进入高效状态。比如,一套卷子本来可以1小时完成,但平时做题磨磨蹭蹭进入不了状态,总是用2小时做完,那怎么可能期待自己到了考场就可以一反常态,精神高度集中达到最佳状态呢?到时候只怕自己想集中注意力,但大脑却不自觉地开始“溜起号”来。唯有平时每次学习时都集中注意力,才能保证自己在考试时正常发挥。
那么,怎样才能摆脱低效学习状态呢?我介绍3种有效方法:高效休息法、打破常规法、思考至上法。 高效休息法
我的切身体会是:要掌握高效休息的方法,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永远不要为了学习而减少必要的睡眠时间。
一般成年人需要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有的人会多一些,有的人会少一些。有的人每天睡4~5小时就足够了,我却是一个怎么睡都睡不够的人,每天要睡8~9小时才不会犯困。这样算下来,他们一年中可利用的时间凭空比我多了1800多个小时,大约有75天,如果再乘以50年的话,那就是10年的时间。当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后,我发呆好久,感觉自己凭空比别人少活了10年。
于是,我打算减少睡眠时间,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可是由于缺少睡眠,我整天迷迷糊糊,学习效率骤减。从表面上看,我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多了,但实际上每天完成的事情反而更少了。没过多久,我便放弃了这个做法。
不得不承认,人跟人是有区别的,就好像车跟车有区别一样。有的车就是耗油多,有的车却耗油少。我们没法改变耗油量,也没法选择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车,所以我只好接受自己是一辆油耗非常大的车的事实。
不过,即便如此,应对方法还是有的,那就是学习的时候高效,休息的时候更高效。
可能很多人跟我有同感,中午睡个午觉就可以大大地缓解疲劳,虽然可能只睡了10分钟,却好像夜里睡了一大觉一样舒服。
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午睡是最高效的休息方式,于是我开始尝试调整自己的睡眠时间,在晚上少睡一会儿,有条件的话中午一定要午睡,哪怕5分钟也好。
这样下来我发现,午睡后大脑会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学习效率较高,这让我非常高兴。
??高手秘籍
不断尝试、不断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休息方式,是件很值得做的事情。永远不要为了学习而减少必要的休息时间。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剑桥学习高手:超实用学习方法》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84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