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君 张爱平
页数:308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2142470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为“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的第二轮修订品种,在上一版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适应行业发展要求,体现全国卫生类(药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有关新精神、新动向和新要求。教材编写融合课程思政的元素,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优化模块设置;搭建与教材配套的“医药大学堂”(数字教材、教学课件、图片、视频、动画及练习题等),丰富多样化、立体化教学资源,并提升教学手段,促进师生互动,满足教学管理需要,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提供支撑。
作者简介
刘君,济宁医学院教师,教授课程包括无机化学、基础化学等。作为主编的教材一门,副主编教材一门。作为第一位完成人,获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学校教育研究优秀成果奖多项。
本书特色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于2016年初出版,自出版以来受到各院校师生的欢迎和好评。为适应学科发展和药品监管等新要求,进一步提升教材质量,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同时为了落实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等文件精神,在充分的院校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全国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教育教学需求和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教育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于2020年对该套教材启动修订工作,编写出版“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第二轮教材”。 本套理论教材35种,实验指导9种,教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引领教材建设 本套教材建设坚持体现《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精神,切实满足“药品生产、检验、经营与管理和药学服务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按照《“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要求培养满足健康中国战略的药学人才,坚持理论与实践、药学与医学相结合,强化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体现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思政 教材编写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实现“润物无声”的目的。公共基础课程注重体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专业基础课程根据药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专业核心课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适应行业发展,构建教材内容 教材建设根据行业发展要求调整结构、更新内容。构建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当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法规标准、法规要求、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内容,体现全国卫生类(药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国家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的有关新精神、新动向和新要求,保证药学教育教学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要求。 四、创新编写模式,提升学生能力 在不影响教材主体内容基础上注重优化“案例解析”内容,同时保持“学习导引”“知识链接”“知识拓展”“练习题”或“思考题”模块的优选性。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药品生产、检验、经营与管理、药学服务等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其他编写模块注重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五、建设书网融合教材,丰富教学资源 搭建与教材配套的“医药大学堂”在线学习平台(包括数字教材、教学课件、图片、视频、动画及练习题等), 丰富多样化、立体化教学资源,并提升教学手段,促进师生互动,满足教学管理需要,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提供支撑。
目录
第一节 溶解
一、溶解
二、溶解度
第二节 溶液的组成标度
一、质量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
二、物质的量浓度
三、摩尔分数、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
四、比例浓度
第三节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三、溶液的渗透压
四、渗透压在医药学中的应用
第四节 电解质溶液
一、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二、电解质和解离度
三、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
四、离子的活度和活度因子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一、气体的计量
二、化学计量和非计量化合物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热力学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化学反应热
二、热化学方程式
三、Hess定律
四、标准摩尔生成焓及其应用
五、标准摩尔燃烧焓
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性
一、化学反应的自发变化
二、混乱度与熵
三、Gibbs函数与化学反应的方向
第五节 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与化学平衡
二、平衡常数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
第二节 反应机制与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一、基元反应和复杂反应
二、有效碰撞理论与活化能
三、过渡状态理论与活化能
第三节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一、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
二、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
三、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特征
第四节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一、van’t Hoff规则
二、A~henius方程式
第五节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一、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二、催化作用理论
三、生物催化剂——酶
第四章 酸碱平衡
第一节 酸碱理论
一、酸碱质子理论
二、酸碱电子理论
第二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一、水的质子自递平衡
二、弱酸(弱碱)与水之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第三节 缓冲溶液
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和缓冲作用机制
二、缓冲溶液pH的近似计算公式
三、缓冲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四、缓冲溶液的配制
五、缓冲溶液在医药学中的应用
第五章 沉淀溶解平衡
第一节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一、溶度积常数
二、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三、溶度积规则
第二节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一、沉淀的生成与转化
二、沉淀的溶解
第三节 沉淀溶解平衡在医药学中的应用
一、在医学上的应用
二、在药物生产上的应用
三、在药物质量控制上的应用
第六章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第一节 氧化还原基本概念及其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一、基本概念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第二节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一、原电池
二、电极电势
三、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第三节 电极电势的应用
一、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三、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
四、电势法测定溶液pH
五、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
第七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氢原子结构模型
一、氢原子结构的Bohr模型
二、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
第二节 多电子原子的结构
一、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
二、原子的电子组态
第三节 原子的电子组态与元素周期表
一、原子的电子组态与元素周期表
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第八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第一节 离子键
一、离子键的形成
二、离子的特征
三、离子极化
第二节 共价键
一、现代价键理论
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三、分子轨道理论
第三节 分子间作用力
一、分子的极性
二、分子间作用力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一、配合物及其组成
二、配合物的命名
三、配合物的类型
四、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第二节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一、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二、晶体场理论
第三节 配合物的解离平衡
一、配合物的平衡常数
二、软硬酸碱规则
三、配位平衡的移动
第四节 配合物在医药学上的应用
一、生物配合物
二、配合物药物
第十章 s区元素
第一节 s区元素通性
第二节 s区元素的单质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单质的制备
第三节 s区元素的化合物
一、氧化物
二、氢氧化物
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的性质
四、焰色反应
五、对角线规则
六、常见离子鉴定
第四节 s区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及常见的药物
一、生物学效应
二、常见药物
第十一章 d区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