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建一所有哲学追求的学校

封面

作者:陈燎原著

页数:205页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760189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晋江的经济社会发展被视为继深圳模式、苏南模式等之后的一个奇迹,它不仅是晋江的经验,也是福建省、我国东南沿海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和成果。近来,教育部多次派专家组深入晋江进行教育考察。本书旨在通过作者丰富的办学经历,透视“晋江经验”语境中的“晋江教育经验”,提炼其具有普遍性、可借鉴性的理念、策略、方法和工具,希望此书的出版,能够对广大中小学教育管理者有所启发。

作者简介

陈燎原,福建晋江人,中学高级教师。曾任晋江市金山中学校长、侨声中学校长,现为晋江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晋江市第一中学校长、书记,晋江市华侨中学校长。福建省“十三五”中学名校长培养人选,福建教育学院兼职教授,福建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第十三届福建省人民政府特约督学。多篇论文发表于相关核心期刊,所主持的“高中‘学科哲学’建设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等课题荣获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书特色

1. 晋江市第一中学校长陈燎原全新力作。
2. 作者多年来办学、教学经验的完整呈现,接近办学实际,真实、接地气。
3. 提炼“晋江教育经验”具有普遍性、可借鉴性的理念、策划和方法,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推荐文章:
地图加棍子:我的第一堂历史课
那一年,我25岁
谁是校园里最幸福的人

目录

序:“爱拼才会赢”——向一位有哲学追求的校长致敬/1

导言一:建一所有哲学追求的学校/7

导言二:作为教学方法论的“学科哲学”——答《教师月刊》问/19

第一辑 我的教育主张

办学理念的建构/3

“学生第一”与规划管理/7

“四特生”培养:让每个学生梦想成真/13

年级素养梯度目标的设计/19

我的人才观/23

答问:有关教育主张/25

第二辑 我的教学追求

学科哲学初探/31

学科哲学随想/38

学科哲学的几个理路/43

概念教学例说/47

“知识”随想/51

守护心中的哲学明灯/56

学科哲学与美育/62

晋江一中学科哲学建设纲要/70

第三辑 我的行动策略

学校建设:“五校五园”与特色学校/83

文化自觉:道德教育与制度规范/88

课程改革:以生为本与统筹规划/93

课堂建设:讲演故事与教学重建/97

校园文化:文化故事与个性发展/104

教师评价:绩效考评与共同发展/108

家长学校:校本课程与家庭教育/118

家庭书房:书香家庭与“文化闹钟”/121

第四辑 我的办学故事

初为人师/127

地图加棍子:我的第一堂历史课/127

溜旱冰:厕所班的故事之一/129

流动红旗:厕所班的故事之二/131

难办的学风:厕所班的故事之三/133

金山岁月/135

那一年,我25岁/135

从自己做起/136

我来把守校门/138

家长会开进村子/139

侨声年华/141

从“扫盲员”到“集资人”/141

遇见叶双马/144

从“述而不作”走出来/145

“特长”与“特色”之辩/146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47

以梦为马,不负侨声/150

石鼓征程/152

谁是校园里最幸福的人/152

卡片上的赞美文化/153

庄清海老师的故事:复仇记/153

“我的快乐,我的烦恼”/154

《苦笋赋》/156

石鼓山故事/157

附:教师的故事

校长的“茶道”/159

八个笔筒/161

“志谦,都安顿好了吗?”/162

第五辑 我的课程实践

课程(一) 石鼓景园/167

“石鼓景园”文化作品征集活动方案/167

“石鼓景园”诗文集序跋/171

“石鼓景园”手绘明信片画集前言/174

附:学生作品举隅

邀 月/176

摘星之境/176

南面有门,名曰南开/177

躬读·轮回/178

鼓浪远影/180

石鼓六亭/181

摘 星/182

听雨亭/182

课程(二) 大楼命名/184

解读:“我和大楼”/185

校园夜话:在初中部大楼命名仪式上的演讲/187

思想的黄金:在高中部大楼命名仪式上的演讲/190

有感于“我和大楼的故事”征文活动/192

文集《我和大楼的故事》前言/193

文集《我和大楼的故事》后记/195

附:师生作品举隅

细品“众言堂”/197

42步/198

智从日知来/200

“日知”之思/201

攀 登/203

一张卡纸/204

博贤楼/205

节选

地图加棍子:我的第一堂历史课
1989年,夏。明媚的阳光洒满小镇的街巷,清爽的海风簇拥着步履匆匆的师生们。
初为人师,我穿戴整齐,步履稳健,信心满满地迈进校长办公室。此时的我,已不是当时那个迷茫的师范生了。经过实习期间的磨炼,坚定的教育信仰已扎在心中,我有信心做好学校分配的工作。
“小陈老师,你大学期间读过辩证法吧?”校长问。
我有点惊讶,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哈哈,你不要吃惊。”校长对我温和地笑了笑,继续说,“从你的简历看,你的学业很好啊,还选修了不少理论知识,所以,学校安排你执教初二的历史课,另外兼教初一的政治课。”
刚才还轻松自得的我,顿时有了压力:没想到任务的难度不小啊。我行吗?嗯,行的!勇于挑战的我一字一顿地回复校长:“好的,校长,您放心!”
于是,初涉教坛的我就执教两门初中课程,同时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
9月1日早上,我的第一堂历史课就要开始了。
我早早地来到教室。
在这之前,我做了一些调查,得知历史学科被称为次科,初二的学生早就厌倦了传统枯燥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大部分是无精打采的。所以,我今天想给历史课来个全新又深刻的阐释。
走上讲台,作了自我介绍后,我挂起一幅大大的世界地图,随即举起一根长棍子。讲台下立即一阵骚动,同学们纷纷议论起这棍子到底做什么用,有的以为这个老师肯定凶,谁倒霉谁就要挨打。我笑盈盈地看着他们,用棍子画出一条很长的直线,问道:“谁知道这条直线代表什么?”
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同学们脱口而出各种有趣的答案。我走向每个张嘴回答的学生,侧耳倾听他们答案背后的想法。一番师生交流后,我缓缓走回讲台,镇定自若地说道:“我们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我用这根长线来表示时间,这是一个5000年的时间轴。”
我的历史课,就在这个奇妙的长线时间轴里拉开帷幕,我的教师生涯也就此开启。
在这节历史课上,我以时间轴为主线,以世界地图为辅助,宏观地概括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把中国5000年的文明和世界的历史联系起来。同时,借助这个时间主轴,着重把中国的四次民族大融合条分缕析地讲个透彻,说个痛快,其中所蕴含的历史“分分合合的道理”极大地启发了学生。这种教学上的新尝试,估计是以前的历史老师很少去实践的,教学内容也颇新鲜,所以,课后许多同学情不自禁地说:“陈老师讲的历史课真好听。”
犹记得,这节课的最后,我引用唐太宗的话语“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告诉学生:“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给人无限的启迪,我们一定要认真学好历史。”从此,我的学生不仅不再漠视历史课,还喜欢上了历史。我从中悟出一个教学理念:每节课一定要带给学生收获点和启示点。
或许,我在无意中发现了一种朴素的历史教学哲学理念。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建一所有哲学追求的学校》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78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