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罗骞 著
页数:28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0101316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选题揭示马克思主义三个理论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基本性质,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论证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实践贯穿的历史内在论,它是在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维度上探索人类如何存在和去存在的存在智慧。这样一种探索,在思想史的层面上宣告了抽象形而上学的终结,同时也扬弃了单向度的实证主义思维,避免将思想仅仅看成是对现实的理论直观。在对现代性的存在论批判中,现实向未来开放,理论向现实开放,历史唯物主义因此始终保持着与存在历史的紧密联系,总是在对存在历史呼唤的呼应中与历史同步同在。
作者简介
罗骞,男,1974年7月生,贵州安龙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政治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牛津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系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杰出人文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和政治哲学。出版学术著作《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2007年)、《面对存在与超越实存——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阐释》(2014年)、《走向建构性政治——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后现代政治哲学研究》(2014年)、《告别思辨本体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范畴》(2014年)、《超越与自由__能在论的社会历史现象学》(2019)、《现代性的存在论批判》(《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再版,2019)、《迎候马克思》(2019)。
目录
序言
导论 哲学的改造
一 面对存在
二 创造意义
三 超越实存
四 自作主张
第一章 实践贯穿的历史内在论
第一节 从抽象本体论到历史存在论
第二节 从自然辩证法到实践辩证法
第三节 从先验认识论到实践建构论
第四节 以实践思维走出形而上学
第二章 实践中的总体化与总体性
第一节 拯救历史性原则
第二节 历史实践中具体的总体
第三节 实践中介的辩证过程
第四节 作为方法论的总体性范畴
第三章 走向后形而上学的存在论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非本体论性质
第二节 历史的实践的辩证法
第三节 超越模写说的认识概念
第四节 开启后形而上学的存在论视域
第四章 作为历史存在论的现代性批判
第一节 现代性批判成为核心主题
第二节 作为存在论批判的资本批判
第三节 现代性批判的当代语境
第五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存在论性质
第一节 现代性批判的存在论路向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基础存在论
第三节 基础存在论作为根本视域
第四节 立足基础存在论拓展现代性批判
第六章 现代主体性的存在论批判
第一节 观念论的现代主体性概念
第二节 资本生产中人变成被动的存在
第三节 阶级作为创造历史的主体
第四节 不能弃置的主体性精神
第七章 革命范畴的存在论阐释
第一节 作为主体性的客观实践
第二节 能动地超越现实的辩证过程
第三节 历史发展中渐进与飞跃统一
第四节 革命第二天的建设实践
第八章 存在论视域中的政治
第一节 经济学批判的政治视角
第二节 革命政治的理论逻辑
第三节 瓦解政治叙事中的抽象人性论
第四节 政治的存在论使命
第九章 生态哲学的存在论基础
第一节 对象化实践中的自然
第二节 资本生产中的自然异化
第三节 资本批判的生态学意义
第十章 创造与守护作为存在论使命
第一节 革命作为创造性的实践
第二节 在存在的创造中对存在的守护
第三节 以救亡补充解放叙事
第十一章 发展的存在论根据及其本质
第一节 发展并非不言而喻
第二节 从变易到发展
第三节 发展在生存中有其根据
第四节 发展的存在论条件和限制
第五节 发展作为存在论范畴的自由本质
第十二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阐释
第一节 主体性的历史概念
第二节 过程性的历史意识
第三节 解放与救亡的双重主题
第四节 叙事主体的多重化
第五节 建构性的能动实践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导论 哲学的改造
一 面对存在
二 创造意义
三 超越实存
四 自作主张
第一章 实践贯穿的历史内在论
第一节 从抽象本体论到历史存在论
第二节 从自然辩证法到实践辩证法
第三节 从先验认识论到实践建构论
第四节 以实践思维走出形而上学
第二章 实践中的总体化与总体性
第一节 拯救历史性原则
第二节 历史实践中具体的总体
第三节 实践中介的辩证过程
第四节 作为方法论的总体性范畴
第三章 走向后形而上学的存在论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非本体论性质
第二节 历史的实践的辩证法
第三节 超越模写说的认识概念
第四节 开启后形而上学的存在论视域
第四章 作为历史存在论的现代性批判
第一节 现代性批判成为核心主题
第二节 作为存在论批判的资本批判
第三节 现代性批判的当代语境
第五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存在论性质
第一节 现代性批判的存在论路向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基础存在论
第三节 基础存在论作为根本视域
第四节 立足基础存在论拓展现代性批判
第六章 现代主体性的存在论批判
第一节 观念论的现代主体性概念
第二节 资本生产中人变成被动的存在
第三节 阶级作为创造历史的主体
第四节 不能弃置的主体性精神
第七章 革命范畴的存在论阐释
第一节 作为主体性的客观实践
第二节 能动地超越现实的辩证过程
第三节 历史发展中渐进与飞跃统一
第四节 革命第二天的建设实践
第八章 存在论视域中的政治
第一节 经济学批判的政治视角
第二节 革命政治的理论逻辑
第三节 瓦解政治叙事中的抽象人性论
第四节 政治的存在论使命
第九章 生态哲学的存在论基础
第一节 对象化实践中的自然
第二节 资本生产中的自然异化
第三节 资本批判的生态学意义
第十章 创造与守护作为存在论使命
第一节 革命作为创造性的实践
第二节 在存在的创造中对存在的守护
第三节 以救亡补充解放叙事
第十一章 发展的存在论根据及其本质
第一节 发展并非不言而喻
第二节 从变易到发展
第三节 发展在生存中有其根据
第四节 发展的存在论条件和限制
第五节 发展作为存在论范畴的自由本质
第十二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阐释
第一节 主体性的历史概念
第二节 过程性的历史意识
第三节 解放与救亡的双重主题
第四节 叙事主体的多重化
第五节 建构性的能动实践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