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卓红等著
页数:43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01020898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切入点,对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从五个方面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首先全面梳理和阐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当代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道路中国发展的关系;其次,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强调改革、创新的实践,进行了理论探索;再次,对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思想、人民主体论,结合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新论述,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又次,阐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对历史唯物主义国家理论实现的理论重心、思维方式、话语模式等的多方面创新突破;很后,以“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为例,总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作者简介
刘卓红 女 浙江玉环县人,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毕业,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专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研究》(项目号:14ZDA004)。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参与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项目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各1项。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历史唯物主义新形态的探索—-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研究》、《和谐理性与价值重建—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新话语》等著作。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全国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有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级学术奖励。
本书特色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切入点,对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从五个方面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首先全面梳理和阐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当代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道路中国发展的关系;其次,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强调改革、创新的实践,进行了理论探索;再次,对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思想、人民主体论,结合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新论述,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又次,阐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对历史唯物主义国家理论实现的理论重心、思维方式、话语模式等的多方面创新突破;最后,以“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为例,总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目录
第一章 当代中国与历史唯物主义创新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创新与中国道路
一、创新: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本性与生命活力
二、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创新:中国道路探源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辩证法:中国道路探幽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当代语境中的问题与挑战
一、革命与“后革命氛围”中的改革:社会发展动力的时代回答
二、工人阶级和人民:历史主体的时代拓演
三、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与互动统合,社会基本结构的时代新变
第三节 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与新时代的创新探索
一、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的总吁求
二、解答时代课题、直面时代难题、研究重大问题: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何以创新
三、动力、主体、道路、方向与方式:新时代在重大关键问题上对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的探索
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动力新推进
第一节 矛盾动力论: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初步探索
一、矛盾动力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二、矛盾动力论的理论演进:从《矛盾论》到《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三、矛盾动力论的艰难践行与理论省思
第二节 改革动力论: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纵深发展
一、改革动力论的确立: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思考
二、改革动力论的推进发展:从创新驱动到科学发展
三、改革动力论对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创新
第三节 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体系的当代建构
一、全面深化改革动力体系的实践基础:中国改革实践的时代境遇
二、全面深化改革动力体系的逻辑架构:目标、要素、主体、机制与价值导向
三、全面深化改革动力体系的理论创新:“六位一体”动力体系
第三章 历史创造者与人民主体思想的新进展
第一节 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根本内容
一、从古典到现代:人民主体思想的确立
二、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定位
三、毛泽东对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拓展
第二节 改革开放时期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化的实践形态
一、创造主体: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二、发展主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三、共享主体: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三节 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
一、新时代人民当家作主的生活方式
二、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发展的新境界
第四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历史唯物主义国家理论的新进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
一、国家是生产力和交往方式发展的历史产物
二、国家是阶级性与社会公共属性的有机统一体
三、国家消亡与社会主义国家及其长期性问题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市民)社会与国家
一、马克思主义的(市民)社会观
二、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
第三节 中国国家治理的变迁:从统治、管理到治理
一、新中国成立及国家治理能力的奠定
二、从统治到管理
三、从管理到治理
第四节 国家治理现代化:历史唯物主义国家理论的新推进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及主要内涵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历史唯物主义国家理论的新突破
第五章 意识形态构建及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意识理论的创新
第一节 中国梦的历史审视、理论指向及其话语特色
一、中国梦的历史审视
二、中国梦的理论指向
三、中国梦的话语特色
第二节 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一、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特色探析
二、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内容与内在逻辑
三、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践机理与创新路径
第三节 意识形态、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及内涵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滋养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意识形态的超越
第四节 超越现代性:精神家园和人类未来
一、现代性的“自负”与“悖谬”图式
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批判话语和应对机制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塑造新的人类精神家园
提供积极图像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人类新文明发展的
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